专栏名称: 书房记
书房,读书人最后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借地而生》:人与地的非凡旅程|2024新京 ... ·  2 天前  
凤凰网读书  ·  抢先一步吸饱春天 ·  2 天前  
蓝钻故事  ·  人性的真相,400年前就被他戳穿了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立春:立身,立家,立业,立下一年好光景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书房记

咪蒙,你也是上过大学的人,应该有最基本的羞耻心

书房记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7-08 07:38

正文


作者丨肥肥猫


咪蒙已经不再是媒体圈的从业者,而是以卖弄情绪为业的哭丧界的明星。


1

咪蒙被禁言了



有的说禁7天,有的说禁30天。被禁是因为一篇叫《嫖娼简史》的文章。

这一两年来,我几乎每天都在被咪蒙刷屏,每个人都在谈论她。嫉妒她的人不少,厌恶她的人更多。但我倒一直都是持中立态度,不做好坏评价。毕竟,写字人传播自己的文字,各凭本事。

即便她一直在炮制垃圾,但因为垃圾也有自己的市场,所以也并没有啥好特别指摘的。

但,任何职业共同体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底线的。



媒体人可以煽动情绪,但是不能说谎。靠给一类人编织无中生有的罪名来煽动一些人,用伤害别人来为自己引流。这实在太缺德。

《嫖娼简史》,我本来看标题就不想读,后来听说这篇出事了我才搜来读了一下,读完有一种强烈的反胃感:

她在文章里先是瞎编了一个故事,说一个宿舍8个男生,每人出50,凑了400块,找了个小姐,结果小姐第二天早上晕在男生宿舍门口 ——这其实是一个老的不能再老的段子,我至少十几年前就听过,连数字都没变过。


但咪蒙还在那里装作发现新大陆,并且自以为幽默地用时鲜词汇把这整件事情形容为“众筹”,“共享叫鸡”。

然后她借着文章里的大学男生之口说,“这很奇怪吗,我们身边10-20%的男生都嫖娼啊”,“嫖娼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交礼仪”,“你不嫖,反而显得太装逼。


什么鬼? 10-20%的大学男生嫖娼?没凭没据的假话张口就来啊。

再看下去果不其然,咪蒙只是需要立一个假靶子来打,以讨好她那占比80%以上的女性用户。与此同时,她又用非常污的嫖娼细节来丰富文章,以期获得来自屌丝的阅读流量。最后匆匆批判几句收尾,自以为不会有问题。

小算盘真是打的啪啪响。

我以前实在看不下去她的文章,没有一篇看完整的。这次终于完整读完一篇,完全看懂了她的“写作秘诀”。说真的,很猥琐。如果文章要这样写才有人看,我宁可不伺候这群读者。

嫖娼这种违背公序良俗的事情,咪蒙文章看似批判,但实质是一篇 “手把手教你嫖娼” 系列,就这不封你封谁?躺在几百万粉丝身上赚钱的时候你怎么没想过这种文字会误导多少不成熟的年轻人?


2

咪蒙,从标题党到骂街泼妇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部分读者不需要你教给他什么,只需要你迎合他的想法。但咪蒙显然走的过远了。


她近期的标题纯粹为抓眼球而起,越来越不堪入目,比如什么—— 《 我有个春梦你跟我做么 》。

做你妹啊。大姐你都多大年纪了,自重一点可以吗。

以前的标题,什么致贱人,致low B,虽然粗鄙但好歹还不算特别恶心。现在的一天比一天没法看了:


这显然已经走火入魔,遁入邪道。标题党也就算了,现在各种脏话污语也是张口就来。

所以我特别看不懂很多自媒体人天天去研究模仿咪蒙。你们是有多没才华,连她骂街都要去学?骂街能有什么技术含量呢,看我随便给你来几句:

咪蒙,你就是个老鸨,你卖的是你臭不可闻的扭曲价值观,排泄出来一堆又一堆的狗屎文字,搅乱年轻一代价值观,专靠脏人眼球挣钱。

咪蒙,你就是个文字妓女,天天琢磨迎合人性的丑陋面,每天眼睛一睁就想着要怎么把愚民们给舔舒服了,三辈子没见过钱,见了钱吃相一塌糊涂,脸皮都不要了,无耻。

咪蒙,你最终还是成为了当初自己骂的贱人。

来来来,体会一下什么感觉?爽吗?

现在知道那些 被你凭空侮辱 被你脏血淋头 被你消费 被你伤害 的人的感受了吗?


靠这种脏文博出位,你当就你会?但凡能写几个字的人,要多少给你编多少好吗。

但为什么大家都没去写这些东西,就你去写了?因为其他人不屑写,因为其他人还要点脸。不然,你以为南方系的老领导把你拉黑,老同事们都和你决裂是因为什么?

瞧不起你呗。

那些雕虫小技别人真不懂?为什么大家都不去用,因为今天的媒体人再市侩,心底都尚存那么一丁点基本的体面,知道即便是卖文打广告,也还有基本的底线。

作为一个好歹受过山东大学中文系本科加硕士正轨文学教育的人,一个好歹还自诩为写东西的人,写出这么多恶心的玩意儿,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3

咪蒙,一个网络哭丧人




咪蒙的文字风格很多人都在研究。但我目前看到最精准到位的评价,是知乎上一位叫满身花影的答主写的。经得他同意,我贴在这里:

用形象一点的说法,咪蒙其人相当于当代中国的网络哭丧代言人。

在中国某些地区,存在一种哭丧风俗,优雅一点的说法,哭丧文化。职业哭丧人游走于各种不同的葬礼上,披麻戴孝,涕泪四下,哭得宾客们不胜自悲,泪眼朦胧。

职业哭丧的精髓,就是察言观色,然后哀嚎悲鸣,一步步调动宾客的情绪这个职业与咪蒙现实十分贴切,她们的共通之一,就是著名的司马夹头说过的工作与生活关系,职业哭丧人披上白麻布跪在灵堂之上时,她入戏之深,让人觉得死者就是她的亲人,这是她的工作状态。

但是哭完之后,灵堂之外,职业哭丧人瞬间谈笑风生,这是她的生活状态。咪蒙又是怎样表现她的工作与生活关系的呢?

举一个小例子,她一边写下致LOW逼致贱人这样的文章,鄙视求助各种谩骂,另一边是在现实中,因为她儿子上学的事,情绪激动不惜发文求助。她的言与行,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工作的归工作,而生活归生活。

咪蒙有着十几年的媒体工作经历,她对传播学的理解,远胜常人,但不一定胜过职业媒体人,她能够成为网络哭丧代言人,除了职业敏感外,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旧职业道德的底线。

今天的中国社会,焦灼情绪弥漫,各种不安与压力找不到宣泄的渠道,咪蒙的文章,在这个背景之下,成功地唤起了一部分人的情绪共鸣,这一部分人欢天喜地成为堂上的宾客,看着咪蒙在堂下打滚,替它们叫,替它们骂叫骂越夸张,喝彩越响亮。

然而,职业媒体人,并不是为叫骂而生的,当咪蒙拿起笔致LOW逼致贱人的时候,她已经不再是媒体圈的从业者,而是以卖弄情绪为业的哭丧界的明星。

这是职业性的决裂这个决裂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咪蒙必须要学会察言观色,必须要学会逢迎堂上宾客,假如她跪倒灵前一时兴起唱起了喜洋洋,后果就会难以想象。

她的唱词,必须一如既往地叫骂人生,谩骂社会,作为座上各位宾客的社会情绪代言人,她的言,已经被牢牢地划定了范围,哭丧只允许哀嚎,代言只可以叫骂。

观察她的各种文章,你就会发现,理性的文字,已经很难引起她的粉丝共鸣,但是极端偏锋的叫骂内容,总是能引起狂欢,从反面来讲,咪蒙其实已经被她的座上宾客的情绪绑架,她已经成为一个陷入重围的职业骂手。

咪蒙的当下风光,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她叫骂代言的局限性,注定了她的情绪会一天比一天焦虑,如果不能写出令座上宾客喝彩的叫骂之声,她将速朽于网络。

但是,哭丧这种职业,偏偏在哭词上,可发挥的余地几乎为零。一个职业哭丧人,她只需要掌握几套哭词模板,反反复复如复读机,就足以辗转于各家葬礼。

但是咪蒙的处境,不一样,她的一千万粉丝,总听着这几套唱词,看不到一点新鲜,是会失望而去的,所以,她必须不断地提供新鲜的叫骂声,骂完LOW逼骂贱人,骂完婚恋骂实习,但是,生活就这么些鸡零狗碎的方方面面,三鼓而竭,不可避免。

海洋中有一些鱼类,随着生长摄食的过程,体内毒素越积越高,最终变成一条剧毒的鱼,它的毒性之源,是海洋,是各种食物。咪蒙之毒,其实并不完全象这些鱼类,相似之处,就是她的反智叫骂,来自于对社会的各种迎合提炼。

在这个认知下,把提问改个格式,就合理多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