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卖不动,怎么办?
这是个古老的话题。
人类商业文明,从诞生的那天起,这个问题,随之存在。
只要是做销售行业的,不管你卖的是
飞机大炮
,还是
针头线脑
,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通常来说,产品卖不动怎么办?
最傻瓜,最有效的方法:
降价呗
对,甩卖,跳楼价,出血价,我还不信卖不出去了!
似乎有点道理,但是,结果呢?
价格战,害人害己,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
产品卖不动,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价格!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要埋怨价格问题!
对于做终端销售的来说,产品卖不动的原因,多如牛毛。
我把主要的原因,梳理出来,你对号入座,逐个排查自检,供大家参考。
我先提前说个观点:
没做、做了、做完、做好
这四个词语,你先要搞清楚含义,再看这篇文章。
以免看完这20个问题,你一声叹息:
“我都按你说的药方,按时服用,为什么还没做好”!
惦着文章来找我算账,说我开错药!
基本方面
1、产品的分销做的如何?标准是什么?
2、每个型号的产品分销如何? 标准是什么?
3、计划分销多少?实际完成多少?准备什么时间完成?
4、按照进度,能完成任务吗?完不成该怎么办?提前预警,而不是死后验尸!
5、你定的计划库存是多少?实际库存多少?是爆仓?还是饥饿?什么原因造成的
6、竞争对手的日销如何?找出原因为什么能超越我们?我们的对策是什么?
渠道方面
7、每个渠道的销售如何?离达标还有多少?按照这个进度,能完成任务吗?完不成该怎么办?
8、每个渠道的库存如何?为什么撑死?为什么饿死?
为什么撑死的,不提前把货吐出来;
为什么饿死的,不提前把货补上!
9、每个渠道的日销如何?按照这个进度,能完成任务吗?完不成该怎么办?
10、阻碍渠道销售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找出来!
竞争对手是否遇到的原因?竞争对手是怎么解决的。
宣传方面
11、户外核心广告位展示了吗?在门店最大化陈列和宣传了吗?
12、终端零售店,生动化建设的标准有吗?
要求什么时间覆盖完毕?覆盖到相应的门店了吗?
还有多少个没覆盖?什么原因?具体到每个人。
13、我们的终端是否被竞品覆盖了?有多少个被抢占了?什么时间抢回来?
别人抢我们的阵地,为什么我们不去抢别人的阵地?
人员方面
14、促销员的提成和激励,落实了吗?产品讲解的如何?和竞争品牌对比如何?
15、销售人员拜访了吗?拜访率如何?拜访后对问题的解决如何?客户是否认可我们的销售人员?
16、销售人员去每个门店,洽谈新品到店的销售政策了吗?需要洽谈多少家零售商?洽谈什么时间完成?客户对新品的反映如何?都归纳整理了吗?
17、销售人员的培训什么时间做完?和销售节奏协调了吗?销售话术培训了吗?培训完检核了吗?确保每个人会讲解吗?
18、当地有多少个核心门店,拿下核心门店多少个?街道宣传的达标了吗?优势区域的形成了吗?是否有专人和核心人物沟通?
19、样板路演准备做多少场?分布在哪些零售店?什么时间开始路演?需要多少人去支持这些样板路演?做的效果如何评估?
20、产品上市,分销、拜访、分货、价格、政策、炒店、培训、礼品、宣传、广告、物流、库存等,全部到位了吗?
对于以上20个问题,先开一副西药
1、不要听销售人员告诉你“
领导、我已经做了”
。
要问他们:
做的结果是什么?做完不等于做好,做的有结果!千万不要陷入这个误区!
2、如果这个工作没做完?要问他们:
告诉我什么时间做完,在做完之前,还准备做些什么?让员工口述一遍,你给他对症下药!
3、员工遇到难处,向你求助,你要稳住急躁的心情,不要主动给他支招。
反问他:你觉得该怎么办?如果员工说出解决方案。
你再次反问他: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实在不行,你问:xx品牌怎么做的?他们怎么解决的。(观察他对竞争对手的了解程度)
优秀的管理者,会首先承认员工的不平庸,发掘他有价值的东西,并加以引导和培养。
4、具体事情,要抓具体责任人,谁亲自负责这个事情的,而不是抓住一群人责备,这样毫无意义。
你不能再用你所解决的问题数量,来衡量团队,你的责任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团队。
5、如果这个事情,超出兄弟们的职责能力范围,作为管理者,你千万不要抱怨。
你要斩钉截铁的告诉团队:“这个事情虽然有点难度,但是,我也得搞起来!我会和兄弟们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
举个栗子:
有人分析说,国民党的官喊的口号是
“给我上”
,士兵在流血,他们在花天酒地,而共产党的做法是
“跟我上”
。你把这个道理搞懂就行了。
6、做一线终端市场,看似有具体的章法,其实,也没有具体的章法,因为,一切都在变。
随之而来,更需要你的
管理“无定式”,具体的指,一定要根据现有的资源、现有的能力,面对多变的环境,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达到你目的的途径。这就是你的“管理定式”
7、产品卖不动,销售人员提出的原因,仅做参考建议。为什么呢?
销售人员的天职是要影响客户,但大部分的销售失败经历,都是我们销售人员先被客户影响了了,被客户“洗脑”了。
所以,会诞生出我们的销售人员说话的口气,跟客户的说法几乎一致。
“价位太高、利润太低、配置太低、市场行情差...”
8、归根结底,人员问题是卖不动的最主要问题。
很多销售人员认为,货送到门店,潜意识里认为销售自然就完成了,守株待兔的心态!货送到门店,只是库存的转移,从厂家到零售店的转移。产生滞销,零售商会找你算后账,销售人员开始寻找客观理由。
更有甚者认为,把柜台、专区专柜摆放好,潜意识里认为销售自然就完成了,难道把阵地战壕挖好,就代表仗打赢了吗?
货送到门店,在专区专柜陈列后,并不代表零售店有意愿销售我们的产品,要紧跟着做人员培训、回访、促销等一系列工作,来拉动真正的“动销”。更要给促销人员适当的激励,让零售店产生主推,才能产生实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