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是星际迷航宇宙中一个非常特别的种族。他们的个体形式是机器部件与有机体的结合,没有任何的情感、思考能力。
所有的个体行为都由「博格女王」发出的亚空间数据流操控。他们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通常 1-2 次后便能调整自身并适应各种形式的能量武器攻击。
他们居住在方块状的宇宙飞船中,遇见他们认为有价值的种族便进攻、同化后者。所谓同化,就是将每一个博格个体持有的高科技「探针」插入生命体的皮下,通过「探针」所携带的生物科技改变后者的生命特征,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博格个体,接入到博格集合体中。
We are the Borg. Lower your shields and surrender your ships. We will add your bi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distinctiveness to our own. Your culture will adapt to service us. Resistance is futile.
我们是博格。降下你们的护盾,并且投降。我们将同化你们的生物和科技特征,你们的人民将为我们服务。抵抗是无效的。[3]
1)文明形态——多元友善(星联)的对立面
我们不难从博格中看出集权社会的影子,集合体[4]与我们之前所接触到的社会形式唯一的不同,便是它彻底地消灭了个体意识,而消灭个体意识的工具,便是科技本身。
设想,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文明早已不存在个体意识,只通过一个没有实体的「思维终端」做着操纵一切的决策,并不断的通过同化别的种族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种结合了原始的侵略、野蛮以及被民主社会所恐惧和唾弃的集权主义的存在方式,是人类文明最终的发展方向吗?在《星际迷航》的作者看来,显然不是。
作为星际联邦最大的敌人——博格,似乎代表了 ST 宇宙中人类文明(多样性、包容、探索精神、和平)反面的极端,单一、富有侵略性。
简单地说:
博格的侵略(利己)主义
星联的探索精神是由自由的思想文化所支撑的,倘若文明的意识形态是法西斯化的侵略主义,那一切的发展和「探索」都是为了扩大领土的工具,这也彻底违背了星联的本质。[5]
博格正是如此,他们没有所谓的「家园」,漂泊在死寂的太空,遇见值得同化的文明便侵略,遇见低等文明则忽略——极致的利己主义。
博格的高度统一和无意识化
星联作为几百个种族组成的联邦,其种族多样性可想而知。单单是一艘星舰舰桥上服役的高级官员就有瓦肯人、克林贡人等等。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所有的种族之间都不存在歧视,友好平等地一同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在星舰服役,抛开这其中乌托邦的影子,这难道不是人类一直所追求的「消除歧视」和「自由平等」的理念吗?
而在博格集合体中,从头到尾彻底的数字化,从上到下命令的执行与信息的反馈,极度高效的行为模式,却令人不寒而栗。
人们恐惧的不是他们如同「终结者」般冰冷的外表,也不是因为每个博格个体之间极少的差异性,而是在科技极度发达下被奴化了的生命,为了一种回归原始的侵略手段而抛弃灵魂。
2)探讨——科技与文明(「人性」)
如上文所论述,博格文明在其科技的发展过程中抛弃了个性与不同,我认为这是极其可怕的,是等同于抛弃灵魂般的蔑视生命的尊严。
剥夺一个人思考的能力是残忍的,而博格文明似乎在这方面更加极致,他们彻底将生命个体同化为武装的躯壳,让他们机械地执行命令,达到极高的有序性和统一性。弃其本心,追逐所谓的文明致上。
我们可以认为,博格文明是星际迷航的作者提供的一种科技与文明发展最终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在现在看来,是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警示性的。
在星际迷航诞生五十年后的今天,科技与人类自身之间呈现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面,科技水平的指数式增长使得人类文明在短短几十年内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也为未来生活勾勒出了美好的蓝图,无数星际迷航中所出现的科技产品纷纷成为现实(自动门、翻盖手机、平板电脑、语音识别技术等等)。
可同时,单单从人们出门交友聚餐都离不开手机这点上看,我们是否从另一种层面上正逐渐被科技所「奴役」?
不同于博格文明的的强制性同化,我们更像是自愿的、无意识地去接受一切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
同样的,我们被动地接受来自各方的多样的信息,与此同时,我们是否忽视了严谨的独立思考,转而不加判断地接受媒体终端上所论述的种种观念?
博格文明中的科技同化是有形的、残忍的,而因为科技的发展不自知的丧失本质才是如同《美丽新世界》中描绘的极乐世界般最令人窒息的悲剧。
近几年刚开始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以迅猛的速度吸引了各大科技公司的眼球,微软的混合现实系统 Holoens 更是将科幻片中的凭空交互变为现实。
假设若干年之后成熟的技术会像如今的手机一样普及,到那时,我们的文明是否会变得极度自闭?沉浸在数字化的虚拟中享受感官的冲击,不再愿意去探索未知?
六十年代的科幻作品中或许已经给人们一个警示,倘若我们不懂得恰当地平衡科技发展与文明文化间的关系,最终的结果可能不会比博格文明好到哪里去。
3)意义——文化与文明
博格文明的侵略速度是令人诧异的,所到之处几乎是一片狼藉。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高效的文明组织形式使得博格文明能够具有非常强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加上文明本身所发展出的尖端科技,许多别的种族都无法与其匹敌,最终难逃被同化的命运。
可是,一个在战争能力和决策、执行效率上看似极其强大的文明,真的值得我们去仿效的吗?
有人说,「博格代表了科技与人性间最差的关系。」说得更彻底些,博格文明象征着极其先进的科技取代「人性」。
博格文明是没有文化的,或者说,他们的文化在个体被同化的那一刻就消亡了。
没有音乐、没有电影、没有诗歌,没有任何创作,没有任何个体的概念,没人知道他们的过去,甚至连他们自身也不屑于提及文明的过去。大一统化了的博格文明早已湮没了历史的印记,除了鲜明的外形特征,我真的很难从他们的文明中再找到些什么。
博格当然不会认为这是可悲的,因为他们的概念中已经去除了除集合体以外的任何字眼。可在很多人看来,比如 Picard 舰长,认为博格不能算作是一个文明。
诚然,没了文化的文明还能被成为是「文明」吗?一个文明之所以不同于别的文明,是因为他们有其自己的历史痕迹,从石器时代到太空大航海时代,无数思维的瑰宝沉淀在文明的进程中熠熠生辉,指导着一个种族的行为和思考方式,成为一个文明鲜明的烙印。
文化之于文明,如同灵魂之于个体,是后者存在的意义和依靠。我们为什么要极力保护自己的文明?因为我们想要保存自我们的文明诞生以来所产生的一切,我们从无穷多的可能性中开辟出新的一条道路,给这个世界以新的独特和概念,自私的想,怎么忍心它消亡?
所以文明要发展、进步,他们有的为了解决世间一切的未知,有的为了弄明白存在的意义,不厌其烦地摸索着,可如果有一天发现了一条可以让文明永存的道路,却抛弃先前的一切沉淀,生命岂不是变得等同于拖着一副空壳追寻永生般毫无意义?
星际迷航对于博格的塑造是片面却深刻的,揭露了科技发展中最容易让人们忽略或是遗忘的阴暗面,使得人们能够重新审视 Who we really are,以及 Who I am——我们的本质以及我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