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GS乐点
投稿邮箱 | [email protected]
前两天看《少狼》演员科尔顿·海恩斯(Colton Haynes)与花艺师杰夫·李森(Jeff Leatham)的婚礼视频,视频中两人颤颤巍巍走过红地毯,好像经过了长途跋涉,尤其科尔顿泪光闪烁,让人不得不想起婚姻对男同志来说,是一场何其艰难之路。
但婚姻的艰难或许只是开始,尤其步入中年,意义感逐渐丧失,漫长的寻欢岁月冷淡下来,而对孤独的喜好并未如愿来到。这时什么是一个男同志最想成为的角色?丈夫,或者父亲?更且对于无婚姻保障、甚至不曾觅得伴侣的中国同志来说,人生的暮色渐欲显明,这时什么是你最想成为的角色?
巴里和托尼(Barrie & Tony Drewitt-Barlow)在1999年成为英国第一对当上父亲的同性伴侣,如今他们已有四儿一女。不过他们还想要几个女儿,以改变家里“阳盛阴衰”的情况。
男同志群体最初的不被承认,是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婚姻与生育构成传统家庭。但眼下随着婚姻合法化与生育问题的逐步解决,相当比例的男同志得以构建自己的家庭,因此成为“新主流”的一部分。当然,这一群体本即出于对主流的反叛,眼下仍有相当大比例的男同志不愿结婚,亦不愿生育子女,甚至不愿保持传统的伴侣关系。如此种种,都使群体内部呈现出多元复杂的景观。
针对此一种多元,GS杂志联合英国利兹大学传播学博士候选人润泽发起一向针对LGBT群体生育观的调查。相信这一调查对中国同志群体的研究意义重大,对你个人,亦是一个重要参照的人生数据。
调查严格保护个人隐私,请放心填写。
调查结果将发布在新一期GS杂志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