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环保人
以下消息由企事业环保整理,欢迎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
欢迎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环保智库,该智库收藏了新司法解释等,可以查阅环评分类
一辆二手特斯拉Model S在新加坡被罚了,而其被罚的理由居然是排放超标。这不仅让普通消费者大感意外,更是令特斯拉的粉丝们觉得惊诧。纯电动、无尾气的特斯拉一向被认为是概念级的环保汽车,但这张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万元)的罚单,却颠覆了人们对纯电动汽车的印象。
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的测试结果显示,这辆二手Model S每公里要消耗444瓦时的电量,相当于为每公里的发电过程要排放222克的二氧化碳,属于“重度污染”范畴,足以构成“污染源”。依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的R101标准,LTA认定Model S排放超标,不是环境友好型车辆。
尾部“不冒烟”这样一个直观的现象,让人们产生了电动汽车要比燃油汽车更环保的感觉。但是,从科学角度判断电动汽车是否更环保,不仅要看汽车行驶中的排放量,还要计算整个能源使用链条上产生的总排放量,简单说,也就是要把发电过程中产生的排放也计算进去。如果更严苛一些,还应当比较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再到报废回收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比如,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制造环节就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回收处理至今还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由于人类过去的狭隘和贪婪,在算环境账的时候,往往不是算总账,而是打自己的小算盘。发达国家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污染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大城市总是想把污染转移到郊区和农村,比如,电动汽车就是把原本城市里的尾气污染,变成了周边发电厂的污染。这个过程中,总污染并没有减少,只是污染地域发生了转移。其最后的结果是,当聚集在郊区的污染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反过来向城市转移和扩散。
只看现象、不分析本质的浅层环保观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并把人们引向一个又一个环保误区。民众平常所认为的某些环保行为,往往是“伪环保”或“假环保”,甚至很有可能是破坏环保的。比如,尽管发达国家都在大量使用木家具、木建筑,许多中国民众却固执地认为,使用木材不环保。和水泥、钢铁、塑料等主要建材相比,木材是唯一的可再生资源,并且木制品在废弃后也可以完全分解掉,可以算是“最完美”的建材。据统计,中国每年因新建、拆除、装修等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5.5亿―24亿吨,堆放这些垃圾每年要消耗大约20万亩土地。如果中国也大量使用木材,建筑垃圾问题就不会这么严重。
只看表象不重实质的环保观念一旦扩散到监管领域中,所产生的危害就会更大。比如,衡量一个锅炉是否环保,唯一的标准应当是检测其污染气体排放量是否达标。但一些地区在实际操作中,却把用什么燃料当做整改标准,要求所有锅炉都必须烧油、烧气。一些木材加工企业原本用剩余的边角料和木屑做燃料,不但污染气体排放指标比燃气锅炉更好,而且是废物利用,节约成本,同时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只管过程不问结果的“懒政式”环保监管,不但给企业制造了麻烦,同时也会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其最大坏处是让企业对环保产生了对立和排斥情绪。
环保监管既要讲原则,也要讲道理。明明排放达标,却还非得让企业进行改造,就是不讲道理。朝令夕改,随意修改提高环保标准则是另外一种不讲道理。在环保治理中,普遍存在着时间表和线路图不清晰的问题。往往是先制定一个比较低的标准,但一看污染治理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马上提高标准。结果造成一些企业刚刚完成环保升级改造,甚至是还没有完工,新的标准就又来了,又不达标了,还得按新标准重新改造。折腾不说,还让企业元气大伤,一些本来家底就不厚的企业,也许就会“死”在环保升级的路上。
环保升级是为了民众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当然也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这个过程中,不能置企业利益于不顾,简单采取一刀切或随意加码的粗暴作法。而是要在标准制定中采取更加科学、透明的方法,明确规定新标准在多长时间内不变,下一次会升级什么标准, 让企业心里有底,并能够制定相应预案和对策。
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在环保方面不能算一个企业、一个区域的小账,而是必须算整个产业链条、整个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大账。只有透过表面现象深挖本质,才能抓到问题的关键,才是真环保。否则,很可能是以环保的名义和心愿,实质却做了破坏环保的事情。那就是伪环保或假环保。
来源:中国企业报丁是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