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章节、段落,一些好看的句子,基于我们自己认为的原因,你会希望记住它、给它做标记、在它旁边的空白处做笔记。
现在开始,凤凰读书开设一个新的版块,我们做一件古老的事:抄书。
我们现在就是要一起寻找和分享书里这样的闪光之处:一段话,几句话,击中你的。
参与方式:
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
—— 读书笔记 ● 第19辑 ——
世界上最大的折磨莫过于爱的同时又带着藐视了。
——[英]毛姆《人生的枷锁》
抄书人:啊,念念
人类总能攫取其同类的注意力,这实在有点疯狂。他人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索然无味,而孤独则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西尔万.泰松
抄书人:晓蓉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抄书人:大玲
也许,我觉得自己老了,喜欢旧的逝去中的事物,喜欢复古的端庄和单词,不接受新兴改造,科技,俗世愉快,衍变中的价值观,时髦,流行口语……所有被热衷被围观被跟随的一切。也不信服于权威,偶像,团体,组织,周遭种种,令人有错觉,貌似精力充沛更新换代,内里却是被形式重复包装的贫乏和空洞。
——《春宴》安妮宝贝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2011-8
抄书人:蛀牙菌
本目曰花,宇宙一夕。本目曰一树,草鸣自息。本目曰流萤,宇宙无在。本目曰海潮,潮心归化浪,浪极了无痕,海深无见底,浪寂亦无音。本目如苍松,松下见鸟鸣,孤寂无人语,误为山自音,问居幽何见 ? 本目如朝露,淙淙一流水,亲吻夕阳时,春风化雨,落地繁花,静悄悄兮无动,本目曰风。本目无所见,本目无所思。本目无忆,何以见;本目无道,何以德;本目无为,何以观。本目何为 ? 低回梦夏,本目如昔。
——《叶锦添的创意美学:流形》/叶锦添/新经典文化/p321
抄书人:xiao nuan
我们之中有谁真正知道他的兄弟?有谁探索过他父亲的内心?有谁不是一辈子被关闭在监狱里?有谁不永远是个异乡人,永远孤独?
——托马斯·沃尔夫《天使,望故乡》
抄书人:一鸥
“我不明白,当一个人走过一棵树影婆娑的大树,怎能不感到幸福呢?当您能跟一个您所爱的人说话,怎能不感到幸福呢!……世界上这样美好的事物比比皆是,连最不可救药的人也会认为它们是美的。您不妨看看孩子,看看朝霞,看看正在生长的青草,看看那些注视着您的、爱您的眼睛……”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抄书人:珊
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
——《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
抄书人:平秋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桅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汪曾祺《人间草木》
抄书人:标
所以,先生,人生是短促的,我们的钱财留着要做什么用?地毯也可以不买,它并不重要。但如果觉得它漂亮,也何妨可以买,您只会占有地毯一小段人世间的时间,如果您真心喜欢它,这短暂就是永恒,这是诗人的真意,不是吗?
——詹宏志《旅行与读书》
抄书人:Kilimanjaro
到了中古,我们找到的知识分子的对应物就该是这样的:在中国,是一些进了县学或者州学的读书人,在等着参加科举的时候,能领到些米或者柴火;学官不时来考校一下,实在不通的要打一顿;等到中了科举当了官,恐怕就不能算是知识分子;所研究的学问,属于伦理学或者道德哲学之类。而在欧洲,是些教士或修道士,通晓拉丁文,打一辈子光棍,万一打熬不住,搞了同性恋,要被火烧死,研究的学问是神学,一个针尖上能立几个天使之类。虽然生活清苦,两边的知识分子都有远大的理想。这边以天下为己任,不亦重乎?那边立志献身于上帝,不亦高尚乎?
——王小波《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抄书人:杨俊
二月开白花,你逃也逃不脱,你在哪儿休息哪儿就被我守望着。你若告诉我你的双臂怎样垂落,我就会告诉你你将怎样再一次招手;你若告诉我你看见什么东西正在消逝,我就会告诉你你是哪一个。
——张枣
抄书人:pigger
这城市女人骨子里的烈,是造成叶楚生对女儿多年教育毁于一旦的根源。这份烈,不见得个个都铆足了劲,要血溅桃花扇。只是平日里宠辱不惊的风流态度,就是极危险的汹涌暗嘲。"女学生"这个群体的出现,让叶楚生领略了什么叫做由顶至踵的不安分。毓芝在中学毕业考取得全校榜首之后,被阻止了升读大学,在叶老板看来,是亡羊补牢的明智之举。对这一点,叶毓芝没有抗争过,却也并非哑忍。她是觉得自己读够了。在潜意识里,女大学生或许太多。人多了,便是俗。而流俗恰是毓芝最不耐的事情。此后,叶楚生并没有继续压抑女儿的交游。后来他想起来,觉得那个叫做赵海纳的女孩,就是这个时候趁虚而入的。
——葛亮《朱雀》人民文学出版社
抄书人:郑红
《和所有说过的话一样》 和所有说过的话一样 十一月的阳光烟消云散 * 搬一把古代的椅子坐向窗外 大山矗立,空有风的志气 * 和所有说过的话一样 十二月的火照亮人和神 * 喜鹊隐去,乌鸦隐去,黑夜到来 光滑,细嫩,我大爱中间的轮廓和冰冷 * 闲来无事,松下的石头开口说话 “乱雪天里,有孤独在荒野里的宫殿长大” * 和所有说过的话一样 日子回头就看见了永恒的微笑和埋葬。
——白可《紫营集》
抄书人:云龙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萧红《呼兰河传》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一滴不剩。
——海子
家猪遇野猪,颇羡其隐逸境界,诉与人相处苦况,且云不日将重返林莽,觅回自由。 野猪笑曰:人若不将尔喂饱,绝无气力说此清高话也!
——黄永玉《芥末居杂记》
抄书人:简兮
他不承认自己和妻子的矛盾源于家中压抑的气氛,而是认为那源于婚姻本身的性质:一项荒谬的、只能靠上帝的无限仁慈才得以存在的发明。两个几乎完全互不了解的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性格不同,文化不同,甚至性别都不相同,却突然间不得不承诺生活在一起,睡在同一张床上,分享彼此也许注定有所分歧的命运,这一切本身就是完全违背科学的。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抄书人:豆豆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王国维《人间词话》
抄书人:勿忘心安
他从路经的车站寄来明信片,兴高采烈地描述车窗外瞬间闪过的世间万象,仿佛将一首飞逝的长诗撕成碎片向着遗忘之乡一路飘洒。
——《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抄书人:晓蓉
1、两只蓝色颈羽的小鸟从银杏树枝上跳到房檐上,又飞落到院子里湿漉漉的方砖上,发出一串串金子似的叫声。第一声狗叫惊得两只小鸟箭一般射向空中。
2、这个生动的画面摄入每一个与会者的眼睛储存于他们的脑底,并为后来完全相反的结局发出历史性的感叹。
——陈忠实《白鹿原》第十二章
抄书人:北京-vinny
我上了筏子,与工人一起拉绳索,但一拉就缩手了。因为绳索已经在河水里浸泡了一夜,很冷。
——余秋雨《文化苦旅》
y
看到花苞长得那么大,小王子相信这朵花将会出奇的漂亮;可是她躲在花萼里,迟迟不肯露出美丽的容貌。她仔细地挑选颜色。她慢慢地披上衣裳,将花瓣一片一片地调整好位置。她不愿意像罂粟花那样皱巴巴地出现。她要彻底盛放出美丽的光芒。是的,她就是这么臭美!她神秘地把自己打扮了很多天。然后在某个早晨,就在日出的时刻,她突然露出了真面目。
——[法]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
抄书人:清新`丅午茶
文学的心情一旦顺畅起来,就不大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有它。说生活是最真实的,这话怎么好像什么也没说呢?大家都生活在生活里,这样的真实如果已经够了,文学干吗?说艺术源于生活,或者说文学也是生活,甚至说它们不要凌驾于生活之上,这些话都不易挑剔到近于浪费。布莱希特的“间离”说才是切中要害。艺术或文学,不要做成生活(哪怕是苦难生活)的侍从或帮腔,要像侦探,从任何流畅的秩序里听见磕磕绊绊的声音,在任何熟悉的地方看出陌生。
——史铁生《病隙碎笔》
抄书人:泷
总之我们饥肠辘辘。不,何止饥肠辘辘,那感觉就像把全宇宙的空白整个吞进肚子里。空白起先非常小,就像甜甜圈中央的洞那么大,然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体内不断膨胀,最终竟成了深不可测的虚无。
——村上春树 《袭击面包店》
抄书人:诗露花语
思想罪不会带来死亡,思想罪本身就是死亡。
——奥威尔《1984》
抄书人:豆豆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信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惟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他们大无畏地捍卫这条道路,并因此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但若干时间以后,事情变得无比清晰明了,原来的天堂并不存在,而那些积极分子也就成了杀人凶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上海译文出版社/p210
抄书人:胡俊律师
陈廷敬道:“是呀,我看出来了,皇上很多事情都装糊涂。罢萨穆哈官,也只是表面文章,认真追究起来,只怕该杀。平日替科尔昆鼓噪的也并非萨穆哈一人。还有那些多年收取宝泉局样钱的王公大臣,皇上也不想细究。”徐乾学道:“皇上有皇上的想法,他不想知道自己朝中尽是贪官。”
——王跃文《大清相国》(第325页,湖南文艺出版社)
抄书人:博泓
“这是她幸福的顶峰,因为她一辈子都在追求绝对精神,而绝对精神只能存在于书信中,只通过纸笔才可能完全实现。绝对精神必须是在地上,而不是在床上。在床上是找不到绝对精神的。” “痛苦中包含了一切,有忧郁也有快乐。有时我相信,痛苦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隐藏的联系。但是另一次,我却在绝望中想,这是无可逾越的鸿沟。”
——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
抄书人:阿格拉娅
人类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自我认同完全受制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阿兰•德波顿《身份的焦虑》
抄书人:Sam
休谟的回答是,不知道就不知道,没关系。我们能得到的经验就是眼前的生活,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面前的生活都是幻觉之前,我们就照着自己平时的经验正常生活下去就可以了。我们没必要也没能力去无限地怀疑世界。
——林欣浩《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抄书人:香桥君主
先生在《联合评论》上看见九龙“卓如编译社”的寄售广告,有哈代的《还乡记》和《德伯家的苔丝》两书,因而想起启明书局翻印的《还乡记》,并没有注明译者的姓名。说:“这本《还乡记》和《苔丝》,都是我当年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编译委员会的时候,出了很高的稿费,请张恩裕译的。张恩裕,字谷若,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的。”
接到李敬斋的一封信,是谈董作宾的事。先生看了之后,说:“李敬斋的话,不能说他没有道理。彦堂喜欢写字,用甲骨文来集成一首词;甲骨文里没有的字,还要设法拼起来。我从美国西部到东部,差不多每一个熟人家里都有他的字,他还有卖字的润格。如果他把这些写字的时间用作研究的工作,成就当然更多;现在病了,懊悔也来不及了。彦堂是第一个先到安阳试验发掘的,后来知道那边地下确有东西,中央研究院才正式计划发掘的。”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胡颂平 编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1月第1版/P224~225
抄书人:荒野侦探
在我看来,一个现代化的文明政府只需要做相辅相成的两件事情。第一是保障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第二是限制政府官员的公共权力。中国的老百姓是最驯服,最善良,最迷信,最盲从的,只要通过“劳心者治官”的宪政民主制度,有效地监督治理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官员,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和改变。与软性的文化建设相比较,中国社会更需要的是刚性的可供操作的宪政民主的制度建设。
——《民国底色:政学两界人和事》/张耀杰 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P8
抄书人:荒野侦探
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感所征服。他们的军队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刀与菊》P2,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美),商务印书馆
抄书人:流水不争先
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的。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使真相永远掩盖,无法复原。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龙应台《目送》
抄书人:魏偉
第十四辑:任何瞬间的心动都不容易,不要怠慢了它
第十三辑: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第十二辑: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第十一辑:
蟋蟀低唱,燕子绕空飞鸣,秋已深了
第十辑: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第九辑: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
第八辑:每个人无不显得很幸福……
第七辑: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
第六辑: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
第五辑:我二十一岁,有好多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