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周末  ·  连续6年没过上完整的春节 ·  19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堂兄弟5户30余口共墙重建老宅:花费200万 ... ·  2 天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2 天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

学生体育课被占,校长和老师吵了起来!

人民日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23 14:2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贵州黔西南山村小学的吴雄校长如何通过推广体育运动,使学生们爱上学校,并收获了好的身体和视力。学校从只有一间破旧瓦房发展到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体育名校,吴校长通过体育活动让家长也能参与孩子成长的过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吴雄校长通过推广体育运动使学生们爱上学校。

吴雄校长立下规矩,课间必须进行户外活动,包括篮球、乒乓球等,通过举办运动会等方式,让孩子们喜欢上学。

关键观点2: 学校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塘房小学从破旧瓦房发展到寄宿制学校,体育活动的丰富和体育老师的增加,使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体育名校。

关键观点3: 吴雄校长的创新方法和期望。

吴雄校长通过创新方法,如制定防止挪课的制度、组织小联赛、网络直播等,让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他的期望是让孩子们爱上家乡,通过体育走出大山,更好地回归。


正文

在贵州黔西南的一个山村小学

下课铃声一响

孩子们立马冲出教室

篮球、乒乓球、舞蹈、呼啦圈、 秋千 ……

十多项户外运动项目

可以供孩子们自由选择


之所以 有这样的场景

是因为这里有一位爱体育的 吴校长

他立下了一条规矩:

课间必须走出教室做户外活动

学生、老师包括校长都要参加



吴校长名叫 吴雄

今年40岁,却已当了20年校长

2004年

靠读书走出大山的他回到家乡

成为塘房小学校长

那时学校只有一间破旧瓦房

3名老师、75名学生


更让他头疼的是

不少村里孩子并不喜欢上学

怎么能让孩子们爱上学校?

他想到的办法是 体育运动


学校举办首届运动会
连一个专职体育老师都没有
“我们到1.5公里外抬了一块水泥板
用砖头垫起来,中间用木板做网
进行乒乓球比赛”, 吴雄说
后来,第二、三届运动会
才陆续加入了羽毛球 比赛
通过这样的方式
“孩子们最起码喜欢来上学了”


随着当地教育投入逐渐增加

塘房小学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2009年升级为寄宿制学校后

数百名学生住进了校园

这更让吴雄觉得

要用丰富的体育活动

充实同学们的课余时间


这些年
学校的体育老师从0增加到4个
吴雄也常常上阵 带着同学们晨跑
废旧的桌椅他不舍得扔掉
而是用来举办了一场篝火晚会
孩子们跳起了当地特色的竹竿舞
光是操场上的篮球架
就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高
设计了三种


吴雄还颁布了

防止挪课的制度

每当遇到体育课被占用时

学生们可以向他举报

为此他甚至和占课的老师吵过架

另外,在 塘房小学

存放体育用品的设施永不上锁

学生们随时可以取用



通过每天至少2.5小时的户外时间

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好身体

而且收获了好视力

如今,塘房小学有469个学生

但戴眼镜的却只有6人

近视率低得惊人


此外,吴雄还带着校队走出大山

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胜利的欢笑,失败的泪水

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面对成功

同样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挫折



孩子们的成长和改变

吴雄看在眼里

不过他更希望家长们也能看得见

每天放学后 学校会组织小联赛

每班派出一支男队和女队参加

吴雄担当现场解说

面向家长搞起了网络直播


因为有很多家长在外地打工

吴雄会 特意一个个 出孩子 的名字

让家长们听得到

通过互联网和屏幕

孩子们运动中的模样

被传到了远方


吴雄说

有一条留言 令他印象深刻

“有个家长说, 看到孩子们

这么幸福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他不觉得他上班有多累了”



如今

曾经破败的塘房小学

成了远近闻名的体育名校

孩子们在省市各级比赛中争金夺银

100多名学生

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了中学


吴雄说:

“现在的塘房小学确实成为了

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

这让我们全体同事都引以为豪”



二十年过去
体育如同施了一场魔法
改变了一个个孩子
因为爱体育而爱学校
也让他们拥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
但吴雄更期望
这所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
能让孩子们爱上家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