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GiantPandaCV  ·  浅析主流 Alignment 算法与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第十版教材来了!又出现新的槽点……医生强烈建议的DRG付费内容加上了吗?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4-10-02 17: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关于医学教材内容的增加与建议。近期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第十版被广大医护工作者和医学生关注。一些建议增加的内容包括医保学、DRG/DIP的学习以及防身术等。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教材中存在的值得商榷和修订的地方,如拼写错误、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等。文章还提到了医学教材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以及读者反馈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医学教材内容增加的建议

文章中提及,医护工作者和医学生建议增加医保学、DRG/DIP的学习和防身术等内容到医学教材中。

关键观点2: 医学教材存在的值得商榷和修订的地方

文章指出了医学教材中存在的拼写错误、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等问题,并强调了医学教材作为育人的重要工具,应该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

关键观点3: 读者反馈方式

文章提到出版社提供了读者反馈方式,供细心的读者反馈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正文



您希望医学教材能增加哪些内容呢?或者发现了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呢?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顿度力


近期,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第十版正式发布。

该教材自1978年第一轮出版至今已有46年的历史,老一辈医学教育家和科学家们亲切地称这套教材是中国医学教育的“干细胞”教材。

如今第十版已更新,你们开始学习了吗?

图源:人民卫生出版社

还在学海无涯苦作舟,努力学习的同学们肯定已经拿到手了。已经毕业的医学生们,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也离不开教材的陪伴。像笔者工作的单位,很多科室都备有最新的“蓝色生死恋”,无论是电子版还是实体书。

第十轮教材共有56种,新增4个品种(重症医学、老年医学、临床营养学、医学人文导论),不过很多医护工作者建议以后应在教材中增加“医保学”,而且是必修课,期末不能画重点那种,有助于医学生在工作实践之前全面了解医保的各项制度以及最新的医保政策,以尽快融入工作当中。

之前,在《 第十版教材来了!那些常被吐槽的知识点改了吗?医生:建议增加DRG付费的学习 》一文中,评论区呼声最高的是 建议增加DRG/DIP的学习。 近期全国第八届DRG暨第三届DIP大会在杭州召开,主要讨论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下的公立医院改革、更科学精益的DRG2.0版优化之路、从医改看惠民保发展、DRG支付改革背景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等等。

图源:医脉通评论区

医学生们若从大学开始学习,或许能够更好地适应医疗体系的改变,学习也更贴近实践,在未来能更快的融入工作。而不是工作之后,对着DRG/DIP一头雾水。

除此之外,结合当下的医疗环境,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以及频繁出现的恶性伤医事件,广大的医护工作者还建议增加“防身术”,简单易学,一招制敌,学习后不光能徒手擒拿暴徒,保卫自身生命安全,还能在高压的工作之余强身健体。

图源:医脉通评论区

除了这些建议之外,对于第十版医学教材,眼尖的医生发现: 又出错了!

例如这种拼写错误:

在第十版《内科学》第686页写的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de Quervian 甲状腺炎),正确写法应该是第696页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 thyroiditis)才是正确的。

图源:第十版《内科学》

在第十版《内科学》第240页的调脂药物介绍降低TG药物中写到:处方级ω-3 脂肪酸(如二十五碳五烯酸,每次2g,每天2次)治疗。

图源:第十版《内科学》

ω-3脂肪酸乙酯90软胶囊 ”的药品说明书中的规格写到:每粒胶囊含 二十碳五烯酸 乙酯465mg,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375mg。

图源:医脉通用药参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期治疗中,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指出:有严重喘息症状者可给予较大剂量雾化 吸入治疗 ,如应用沙丁胺醇500μg,或沙丁胺醇1000μg加 异丙托溴铵 250~500μg,通过小型雾化器给病人吸入治疗以缓解症状。

图源:第十版《内科学》

不过,例如“ 万托林 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 )2.5mL:5mg”的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写到成人:可将2.5mg-5mg本品置于雾化器中,让患者吸入雾化的溶液,直至支气管得到扩张为止,该过程通常需3-5分钟。某些成年患者可能需用较高剂量的沙丁胺醇,剂量可高达10mg。

图源:医脉通用药参考

还有些前后不一致的情况:

在第十版《内科学》”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章节中提出:一旦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立即用 利多卡因 50~100mg 静脉注射。

图源:第十版《内科学》

在“室性期前收缩”章节中却提出:急性心肌缺血合并室早的病人,首选再灌注治疗,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图源:第十版《内科学》

不可否认,逐字逐句核对本身是项艰巨的工作,但 医学教材意在育人,应具有严谨性和权威性。

中科院院士陈孝平教授在《当今我国医学教育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中教材建设问题里提到:“很多专家教授,甚至院长、校长、书记都积极申请当教材的主编或编委,这是好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有些专家不够负责,不认真或不亲自撰写书稿,叫学生或助手代写;2.有些专家虽然很认真,但水平有限,写出的书稿不能用;3.有的专家既没有水平也不认真。我主编教材《外科学》已经有20多年了,根据我的经历,有的作者编写的章节,来来回回要修改6、7次,仍很难达到要求,这种现象时有发生。”

或许这里我们就能解释为何我们的教材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值得商榷或者修订的地方。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第十版《内科学》融进了很多指南内容,编写思路更契合临床实际,整体感觉还比较好。

巨作小错在所难免,这次出版社也提供了读者反馈方式,供细心的读者们反馈。

图源:第十版《内科学》

最后,您希望医学教材能增加哪些内容呢?或者发现了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呢?欢迎留言讨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