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巴黎第三次举办奥运会,此前两次分别是1900年和1924年。奥运时隔100年重回巴黎,是一种法式浪漫,也标志着一个新轮回的开启。久别重逢,巴黎和奥运都已沧海桑田。
1924年巴黎奥运会共有3092名运动员参赛,其中男运动员2956名,女运动员136名。男女比例接近22:1,这是今天的人很难想象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观赛只能到现场,据记载,观众总人数约60万。同时代的世博会单届参观人数在千万量级,相比之下,奥运会只有它的零头。可见,奥运会并非天生顶流。
奥运会蹿升到塔尖,要等到“电视+卫星”时代。1936年柏林奥运会,第一次实现电视实况转播,但信号仅限于本地,25块屏幕架设在柏林各处,供市民聚集观赛。1964年东京奥运会,第一次通过卫星向全世界转播赛事,标志着奥运真正进入电视时代。
奥运会吃下了整个电视时代的红利。2000年悉尼奥运会,全球约有36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赛事。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这个数字分别是39亿和40亿。当时的全球人口约为67亿,奥运会能够触达其中的六成,妥妥的超级IP,只有世界杯足球赛跟它在同一量级。
超级IP也并非高枕无忧。2008年北京奥运会抵达电视时代的顶峰,此后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电视观众人数回落到36亿。疫情期间举办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官方未公布全球电视观众人数,但据《雅虎日本》报道,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转播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只吸引了1670万名观众,创下过去33年的最低纪录。
观众并未消失,他们只是离开了电视机前。东京奥运会官方公布了另一组数据:通过有线电视和数字平台观看转播的独立观众总数超过30.5亿。合作数字平台产生了280亿次视频总观看量,较2016年里约奥运会增长139%。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评价东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在数字平台上收视率最高的奥运会”,是“第一届流媒体奥运会”。
数字化是奥运会直面当前问题的解法,也承载着它迎来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希望。“线下轻做,线上重做”,这是可能的趋势。之所以线下要轻做,是因为办会成本高昂,正在劝退有意申办的城市。公开数据显示,自新世纪以来,仅有2000年悉尼奥运会盈利3.6亿美元、北京奥运会盈利1.44亿美元,其余均亏损。其中,雅典奥运会亏损80亿美元,这个奥运发源地本就负债累累,这是难以承受之重。之所以线上要重做,是因为相比于线下的参与人数和经济收入,奥运会影响力的主体部分在线上。
以最近一次正常举办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为例,办会期间,巴西共接待660万外国游客,相比于2010-2015年同期的平均数,大约增加了120万人。这一数字虽然巨大,但也不到在线观赛人数的1/300。极端情况下,就像疫情期间的东京奥运会,即便线下空场,线上也能办——虽然赛场氛围差了点。
数字时代,所有人随时随地都在线上,奥运会的创新机会也在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