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养身参考
点击下方“关注”,每天就能免费获得专业、实用、可靠、全面的保健信息和养生指南,权威专家打造,健康一手掌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医生  ·  有种肉是一类致癌物,你可能经常吃 ·  昨天  
营养师顾中一  ·  一餐少于5分钟,2种疾病风险上升!转给你身边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养身参考

钟南山院士:新型肺炎确定人传人!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一个动作就能防~

养身参考  · 公众号  · 养生  · 2020-01-23 06:30

正文




[养身参考] 微信
每天早7点,推送养生妙招!
关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又有了新变化!从最初的未见明显人传人,到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再到如今的 肯定会人传人!



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卫健委公告截图。


对于新型肺炎的传染性,养身参考建议是: 不要过于恐慌,但是绝不能掉以轻心!


先划几个重点吧,以下内容均来自央视网的公开报道,系1 月 20 日下午,针对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 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李兰娟、袁国勇、曾光等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要点

01


疫情发展到什么阶段?


钟南山:呈现人传人特点,较大可能来自野味,有医护人员感染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专家钟南山表示: 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两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这次疫情)不但是集中在武汉,而且集中在武汉的两个区,这两个区都有比较大的海鲜市场,说是海鲜市场,这里相当多的不是海鲜,而是野味,初步经过流行病学分析, 通过野生动物传染给人有比较大的可能。


对于疫情的形势的研判,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有三个特点。以下是采访视频↓↓↓不想看视频的请继续往下看文章。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95% 以上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从武汉来,这是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目前已经证实了有人传染,是在两个地区,一个在广东,一个在武汉,证实有人传染。第三个特点也证实了有医务人员的感染,那么这三个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的感染,最后证实围绕着有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因为护理各方面,14 个医务人员的感染 (编者注:实时数据已经到15名了,即武汉15名医护人员感染心性肺炎)。


钟南山院士表示, 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是非常重要的标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指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武汉市来讲,传播进入了一种社区传播的早期。100多例病例相对武汉一千多万人口来讲是少数,但是 需要高度警惕,现在采取措施完全可以逆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指出,新型冠状病毒也在变,在适应环境、适应人类,所以现在这场“战争”是防控和病毒变异的“战争”。



要点

02


各地患者是否有“武汉经历”?


多位患者曾经去过武汉 (本段来自《新京报》)


据官方通报,北京大兴区医疗机构接诊的两名患者在近期有武汉旅行史。


广东一位患者为66岁男性,现居深圳,2019年12月29日赴武汉探亲,2020年1月3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1月4日返深后就诊,1月11日转至深圳市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此外,泰国和日本的确诊患者也在近期去过武汉。


据悉,中国国家卫健委已向全国医疗机构下发新型冠状病毒诊疗防控指南,医院接诊发热病人时,须询问2周内是否有武汉旅游史。


上海确诊患者为湖北省武汉市户籍,1月12日自武汉来沪后,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



要点

03


如何防控疫情?


钟南山:防治的关键是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钟南山表示,武汉减少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武汉会有很严格的筛查检测措施,特别是体温检测,体温高的不建议离开武汉。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早发现早治疗,确诊病例的隔离治疗非常重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但是现在正在进行一些动物试验观察,科学研究要跟上。 目前正值春节,估计患病人数还会增加,要防止传播,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钟南山院士指出,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和隔离,这是最有效的、最原始的防控办法。对已经确诊的病人进行有效隔离,度过这个时间,减少扩散,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说是最重要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图片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学家李兰娟指出,出现发烧、咳嗽症状应尽快到发热门诊接受检测。 武汉地区本身有传染源,这里的病人要更加重视到发热门诊去检测,是不是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其他地区病人,我们有流行病学检测,如果没接触过从武汉来的人,或者没有到武汉去过,一般来讲,感染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但是只要是发烧,只要是病毒感染,还是要到发热门诊去接受检测。


要点

04


是否会重复SARS疫情?


钟南山:全民提高警惕不会重复当年疫情


图片来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钟南山院士指出,现在要全民提高警惕,各级领导、各级政府、医务人员,包括媒体,属地的领导要负起责任,我们有信心能够控制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表示,这次用两周定位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监控以及隔离制度,相信疫情不会造成像17年前SARS疫情那样的社会影响以及经济损害。



要点

05


普通人怎么防控?


戴口罩、不吃野味,尽量不去武汉


(注,钟南山问答来自白岩松对钟南山的采访整理,袁国勇和曾光的回答来自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答记者问)


央视报道截图。

白岩松:从医学专家的角度,包括整个医疗体系,该怎么办?普通人应该怎么防范?


钟南山:它的传染性,现在已经存在人传人,同时医务人员也有传染,要提高警惕了。关键的几条: 一个就是预防, 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 ,这个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不舒服或者感冒,应该到当地的发热门诊去看,必要的时候进行排查。不舒服的话是要戴口罩, 戴口罩还是有用的,实际上并不一定非要戴N95。 因为这些病毒不是单独的存在,它常常存在飞沫里。一般的外科口罩还是能够阻挡大部分的,戴口罩还是有用的。

央视连线钟南山视频完整版↓↓
视频据@人民日报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袁国勇:如果发烧、喉痛、咽痛, 请你戴口罩 如果你刚刚从武汉回来,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医生你是刚刚从武汉回来的,让医生有针对性地检查和治疗,对家人、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不应该吃野味,一定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和他们栖息的地方,因为他们和我们是同一个地球圈里的居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武汉, 现在还没有发现年轻人、儿童、学生感染,老年人有感染, 这是一个重点。疫情现在处于早期,必须得加强防控措施,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我们知道春节人口流动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希望人群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这不是官方的号召,是我们专家组的一些建议。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戴口罩是有用的,戴口罩是有用的,戴口罩是有用的。 请各位国粉不要掉以轻心,出门,尤其是去人员密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口罩!!!另外,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同济医生提醒


一位同济医院医生的提醒,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非常实用,也贴在下面了:


✦预防: 传染源和易感人群无法改变,只有从传播途径上想办法。


作为普通人,远离传染源是最好的预防。具体:


A、远离医院(发病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医院了,尤其急诊科、发热门诊、呼吸内科);


B、尽量远离人多且密闭的环境如超市商场生鲜市场饭店等;


C、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密闭人多的交通工具;


D、保持基本的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勤洗手,避免和有发热咳嗽打喷嚏的人密切接触。


对于不可避免要出现在前述场景时 戴一次性外科口罩(至少两层)或者N95口罩,一次性口罩最长4小时就需更换,或被水汽浸湿失去防护效果时也需要更换。


E、出门注意防护,戴口罩。 尽量手不要摸脸、不要揉眼睛、不要直接拿食物。


回家时洗头、洗澡、洗衣服,羽绒服之类不方便每天洗的,可以挂阳台大风吹。 开车的到家前,提前开全部车窗10分钟大风吹。


F、另,疫苗不要想了,新发现的病毒,从疫苗研发到量产要数年时间。


春运期间如何加强防控?

勤洗手、戴口罩,多种措施进行防控


根据世卫组织相关指南内容,以下防护措施可在春运期间借鉴。


✦学会正确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如厕后、接触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都要洗手。正确的洗手方式是,当手部有明显脏污时,应使用肥皂和流水进行清洗,没有明显脏污则可使用肥皂或清水洗手,亦可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佩戴口罩出行

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应注意佩戴口罩,建议选择防护性强的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正确的口罩佩戴方式为,佩戴口罩前应先洗手,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时,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


✦室内空气流通

在防控措施上,海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董建平曾表示,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保证半小时的开窗通风,但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引起呼吸道防护技能下降。


✦及时就医隔离

老人、儿童、慢性基础病人群、肿瘤患者、免疫疾病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应在出现症状时第一时间关注和就诊。一般而言,青壮年可以遵医嘱进行居家隔离,不需要住院和治疗。个别重症病例,比如感染病毒后出现超敏反应的情况,应注意观察。


口罩选错效果全无


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的主任介绍, 口罩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力,关键在于一方面要看口罩选得对不对,再一方面口罩佩戴方法对不对。 我们选择口罩的指导思想是“充分而不过”的原则。



医用外科口罩只是众多无纺布材质的医用口罩中的一种,和其他的无纺布口罩一样,都长下面这样:


但您在购买时要注意: 不是所有的无纺布口罩都是医用外科口罩! 应当选择 如下图所示的 口罩,


现在市面上的口罩五花八门,有各种图案的棉布口罩,有年轻人喜欢的时尚新材料防尘口罩,有带呼气阀的防护口罩等等。


这些都有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功能吗? 当然不是!


棉布口罩、新材料口罩、凡是带呼气阀的防护口罩因其孔隙过大或存在呼气阀, 是不能用于防止呼吸道感染的



如何正确戴口罩?


简单地说,一次性医用口罩佩戴时, 要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还要注意一次性口罩有里外之分,浅色面有吸湿功能,应该贴着嘴鼻,深色面朝外。


佩戴步骤如下:

  • 必须要进行 鼻夹塑型 ,并使口罩始终贴合鼻面部

  • 必须要在使用中 避免接触口罩外面(污染面) ,戴前、摘前后、接触外面(污染面)后要洗手

  • 必须 一次性使用 ,避免重复佩戴已使用过的口罩


相比于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的级别更高,是口罩中的“战斗机”,同时价格也更高。医用防护口罩的使用范围有哪些呢?


  • 接触患有 空气传播 的传染病患者,如肺结核患者

  • 接触有明确建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进行防护的疾病的患者,如 鼠疫、高致病性禽流感、SARS

  • 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步骤如下:

使用医用防护口罩的“四个核心”是: 鼻夹塑型、检查是否漏气 、避免 接触外面(污染面)、一次性使用


五种情况必须 戴口罩

1.去医院看病的时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