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江阴  ·  不要买!不要买!内含违禁成分! ·  10 小时前  
最江阴  ·  不要买!不要买!内含违禁成分! ·  10 小时前  
晨枫老苑  ·  战斗机换发是否需要重新研发发动机数控 ·  昨天  
晨枫老苑  ·  战斗机换发是否需要重新研发发动机数控 ·  昨天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  ·  省生态环境厅选送作品入围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弗洛伊德文献导读|“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5-02-10 19:00

正文

本文字数6100+|阅读预计需要16min

文|周晓彤(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1895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约瑟夫·布洛伊尔共同出版了《癔症研究》。在这一著作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也提出了治疗癔症的有效方法: 谈话治疗。

2025年,中国的许多人也许第一次听说 分离转换性障碍 (这个病其实在多年前的名字就是癔症)。

我想,在当代社会,癔症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尽管现在比较“流行”的疾病是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双相、BPD、NPD等。

癔症是非常有趣的疾病,它的有趣之处在于: 癔症症状并不涉及任何的客观的器官病例。它和心身疾病有微妙但重要的不同 (心身疾病被认为是由心理和情感力量影响免疫系统并结合各种器官和体质倾向所导致的躯体化结果)。

也因为它的这个特点,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最初并不明白其病因,也是在他们的思考、探索之后,他们才逐渐明白了癔症的发病机制。

精神分析是在对癔症的研究的基础上诞生的。到目前为止, 在临床工作中,心理治疗依然是癔症(急性发作期之后的阶段)更重要的治疗手段。

图/pexels

因为癔症和《癔症研究》,我想起了我去年在准备导读《“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时,看到了一个“八卦”。

当年,安娜·O(癔症患者)的治疗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的,但是,布洛伊尔在关键时刻选择了中断这个个案。这个关键时刻是安娜·O对他产生了强烈的移情的时刻。当时,布洛伊尔非常害怕,几乎是落荒而逃。

弗洛伊德则从学术的角度认真地思考了这一现象,也因为他认真严谨的态度,他才能够在后来提出 “移情性神经症”。

弗洛伊德文献导读

以下是带读弗洛伊德文献的时候准备的演讲稿,文献名字是 《“文明的”性道德与现代神经症》。


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 是因为这篇文章对当时社会的描述恰好写出了我对2024年中国社会状态的感受。 我将在后面更多地阐述这一点。这篇文章写于1908年。在文章开篇和结尾的时候都提及了埃伦费尔。

埃伦费尔是奥地利哲学家,心理学家。在他去世后,他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先驱人物。

埃伦费尔在1907年出版了《性伦理学》,他曾写信给弗洛伊德,希望弗洛伊德能够支持他所提倡的性改革运动。从这篇文章看来,弗洛伊德是站在他的专业的角度支持埃伦费尔的观点的。

埃伦费尔认为:

  • 自然的性道德是可以帮助人类种族持续保持身体健康和生命活力的伦理系统;
  • 文明的性道德则是促进人们更为专注、更为富有成效地参与到文化生活中的性伦理。

请注意,在本次分享中,我可能会使用 文明 文化 两个词。我建议,在本次分享中,各位可以不用对这两个词进行区分。因为,弗洛伊德曾明明白白地说,他不屑对“文明”和“文化”这两个词做出区分。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 他所身处的时代,“文明”和“文化”代表着不同的国家的话语。

文明的两面性

弗洛伊德开篇就提出了他的观点: 如果文明的性道德占据了主导地位,个体的健康与活力可能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使得个体的牺牲累积到一定程度,将会影响文明本身。

这里,我想提及的是:希腊被认为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和摇篮。 对希腊人来说,生命不仅是活着而且必须充满活力。

图/pexels


我想,对于2024年的中国人来说,中国人也需要思考, 中国人是仅仅是活着的,还是充满活力的?

对于弗洛伊德的观点,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什么是文明?

我在弗洛伊德于1927年写的《一种幻想的未来》里看到,他认为威严的自然力量使得人类团结起来,抵御灾害和痛苦,并创造了文明。

他认为文明可以保护人类免受自然的侵害,还可以调节人类相互的关系。

文明通常包括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弗洛伊德提及的文明的性道德带来的损害可能会影响文明本身,也许不止指的是精神文明,还指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文明原本应该是一种理想,一种更好的选择。 但是,文明可能也会带来不小的弊端。 弗洛伊德为了佐证他的观点,他列举了与他同时代的精神病学家的观点:

冯·克拉夫特-艾宾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著有《性病态心理学》):

“在过去的10年中,政治与社会,尤其是商业、工业和农业的改变,带来了职业、社会地位与财产的巨大变化。

而这一切均须以损害神经系统为代价: 人们必须付出更大的能量消耗(expenditure of energy)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与经济需求,而用于复原的机会又微乎其微。”

宾斯万格
(瑞士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存在主义心理学领域的先驱):

“在神经衰弱与现代生活之间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贪婪的金钱追求,放纵的占有欲望,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人际交往产生了时空的幻觉性障碍。”

厄尔布:

“为了生存斗争,个体不得不满足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而只有付出全部的心理能量(mental powers),这些需求才能满足。与此同时, 所有阶层的需要及对生活的享乐需求都在增加,空前的奢侈蔓延到整个社会, 而在过去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图/pexels


漠视宗教、不安与贪婪充斥于社会的每一角落,遍布全球的电报与电话网使得传播系统惊人地扩展,并彻底改变了商贸条件。一切都变得匆忙与狂躁:晚上旅游,白天经商,即使是“假日旅行”也令神经系统紧张。

严重的政治、工业与经济危机引起了空前的广泛躁动。人人都过问政治,政治、宗教与社会的斗争,政党、竞选及工联主义(trade-unionism)的恣意滋蔓撩人发火,令心灵更加紧张,连娱乐、睡眠与休息都不得安宁。

城市生活愈发繁冗与焦躁。 疲惫的神经试图通过增加刺激、陶醉于愉悦而得以复原,其结果则导致更大的衰竭。”

两个时代的呼应

当我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我的联想是,他们所描绘的不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吗?

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996、007,卷、卷不动、躺平。电子产品的过度的使用,过度的消费,对身体和精神的透支,无处不在。年轻人纷纷卷不动了,选择逃离北上广,回老家。

难怪,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有如此多的人罹患“神经症”。甚至大家会以“谁还没点病”作为调侃。 “谁还没点病”的这句调侃似乎呼应了在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的《性学三论》里面所写的“每个人都有点性变态”。 我认为,他是以一个相对去污名化的态度来理解“性变态”的。

可以看到,正如许多人所看到的那样,科技虽然发展得非常迅猛,但是人性成长/发展得速度是很缓慢的,甚至可能是倒退的。

图/pexels


那么,弗洛伊德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01年), 因为现代化的发展,所以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急剧增加。中产家庭需要家庭的稳固,需要夫妻双方对家庭的全部投入,尤其是女性对家庭的忠诚。所以, “文明的”性道德在当时成为了中产家庭的主流价值观。 也正是因为弗洛伊德主要工作的人群就是中产家庭,所以他所累积的临床经验也多和中产家庭有关。

弗洛伊德说:“有的神经症患者提醒医生,对引发病症的个体现状与文明要求之间的冲突给予注意。他们说: “在我们家,所有的人都变得神经质,因为我们总想比我们的实际或我们能达到的更好。”

在这里,我想提及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弗洛伊德很认真地在考虑病人的提醒。我想,这对我们的帮助是,我们也需要去听我们的病人说。

我们不能带着过去的时代留下来的理论去套在现在的人的身上。而是, 跟现在的人一起去看到,他们身处的困境,他们所熟悉的语境。

“文明的”性道德

弗洛伊德在列举了其他专业人士的观点后,提出了自己的病因学观点: “文明的”性道德对性生活的压制而导致了神经症的产生。 他认为精神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他看到病因。

精神分析使我们认识到, 这些疾病(癔症、强迫性神经症等)是心因性的(psychogenic),源于压抑了的潜意识观念化情结(ideational complexes)的活动。

这种方法同样使我们知道,一般而言, 这些潜意识情结具有性的内容,它们源于人未被满足的性需要,代表着一种替代性满足(substitutive satisfaction)。 因此,我们应当将破坏性生活、压制性活动、歪曲性目标的因素视为神经症的病因学原因。

图/pexels


通常来说, 我们的文明是建立在克制本能欲望的基础之上。 每个人都被要求放弃自己的一部分财产、权力、侵略性与报复欲,从而完成公共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的积累。

正是生存的需要以及由性爱所衍生出的家庭情感(family feeling),促使每个个体做出了牺牲。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这种牺牲具有进步意义,也得到了宗教的认可。

弗洛伊德提及人类性生活,那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性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的内涵是什么。我想, 性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的内涵与大部分人所以为的生活中的性是不太一样的。

他在1920年重写《性学三论》的序言的时候,他提到:《性学三论》一再强调性生活对人类一切行为的重要意义,并尝试将性行为的概念扩展,这才是促使一些人抵制精神分析的最主要原因。

一些人无端指责精神分析将一切都用“性”来解释。 叔本华:性冲动决定人们的行为和追求。 而弗洛伊德认为自己所说的性冲动与叔本华所说的性冲动并没有本质区别。

弗洛伊德指出:那些高高在上、对精神分析指手画脚的人,都应该回想一下 精神分析所扩展的性学观念,与圣人柏拉图所说的“爱”何其相似。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认为, 性冲动是由多种元素和各类部分冲动组成的 ——比其他大多数高等动物更为强烈,持续得也更久,因为它已经几乎摆脱了其他动物性冲动的周期性特点。

性冲动的对象可以发生转移, 却不会从根本上发生强度的减弱,这就为文明活动准备了巨大的能量。(升华) 性冲动的产生并非出于繁衍生息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愉悦感。

图/pexels


简单来说, 性欲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幼儿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 幼儿期,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享受吮吸、排便等带来的快感。这一段时间也称为自体性欲的时期。
  • 潜伏期,人们则意识到男女有别,将自己局限于同性团体之中。
  • 生殖器期,人们则更多地对异性建立关系感兴趣。


在理想状态下,对繁衍后代没有意义的性冲动都应该被升华,成为文化行动的最大动力源泉。

文明三阶段

弗洛伊德借着性欲发展三阶段,将文明的发展也分为三阶段:

1 性冲动完全与生育无关,不受约束;
2 一切不为生育服务的性冲动都受到约束;
3 只有合法的生育才能被允许成为性目标。

弗洛伊德最后说, 假设文明对人们的要求,停留在第二阶段,那么,会有一些人难以符合要求。 一部分可能会停留在自体性欲的阶段;还有一部分人停留在同性恋阶段。这些都是社会不想看到的。

要注意的是,在1908年,弗洛伊德所处的时代对同性恋的认识还是非常污名化的。(第一个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国家是荷兰,是在2001年。)但是,我觉得弗洛伊德看到了,许多同性恋者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文化成果。他特别在本文写出来了。他没有全盘否定同性恋者。

弗洛伊德认为: 神经症患者都是一群违心地去适应了文化要求的影响,痛苦地压制了内心的欲望,竭尽全力地为文化的形成添砖加瓦的人。

他们为此殚精竭虑,因此时不时会显露出病态。 弗洛伊德把神经症看作是性变态的隐形表现。 因为,性变态的倾向就算已经被压制,也还是会在潜意识的压迫下流露出来。

在我看来,弗洛伊德非常共情地指出:


  • 每个人身上的性冲动强弱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压制内心的性冲动可能会耗尽他们的全部精力。
  • 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承受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些人为了适应文化,苛求自己,反而患上了神经症。 “要是他们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日子就会好过许多。”

  • 我们这个社会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共同的文明准则。看似公平,其实不公。有些人可以轻松过关,有些人则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精神牺牲。


图/pexels


如果文明要求进一步提高,到第三个阶段。那么,可能天生性冲动强烈的人就会激烈地反抗。那些天性柔弱的人会夹在文化的要求你和内心的挣扎之间,难以自拔,直至患上神经症。人多也就会激增。

1.文明第三阶段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男女两性婚前都要禁欲,独身者的禁欲则要终身保持。我们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本身都不适应禁欲。

只有少数人可以借助升华作用将性冲动从性目标转移到更高层次的文化目标。 淤积的力比多会寻找性生活的薄弱环节,以病态的方式寻求精神上的替代性满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