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私募圈
格上理财旗下专注私募行业的微信公众号。每天精选私募行业动态、私募大佬观点、私募研究报告与您分享,同时涵盖宏观经济、个股、投资理念方面的精华文章。了解私募行业,关注格上私募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格上财富  ·  他,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年轻人! ·  昨天  
格上财富  ·  中西部,又一个“千亿县”呼之欲出 ·  2 天前  
简七读财  ·  2025年,怎么好好赚钱? ·  2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转债 | DeepSeek前后的差别 ·  3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利率】信贷及社融量超预期,质未超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私募圈

史上最赚钱的21笔风投:如何练就毒辣的眼光?

格上私募圈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11-24 19:20

正文


作者:陶旖洁

来源: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


史上最伟大的21笔风投里,有的公司在拿到投资时还没有盈利,有的公司极其不按常理出牌,还有的公司已经估值甚高,让人不敢下手。不过,成功了的投资人都有一个共性:做好功课,坚持不懈。


从事风险投资(VC)的投资人需要有独到的眼光,足够的耐心和坚定的信念。因为你并不知道往前一步是会粉身碎骨,还是站在黑夜的最后一刻迎来黎明。


风投数据公司CB Insights整理了史上最伟大的21笔风投。横轴依时间顺序排列,纵轴显示风投募资规模,圆圈大小代表退出(上市或被并购)时的规模。


以投资回报排序,最伟大的21笔风投分别是:WhatsApp,Facebook,Groupon,Cerent,Snapchat,King Digital Entertainment,UC优视,阿里巴巴,京东,Delivery Hero,Zayo,Mobileye,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美图,Google,Twitter,Zynga,Lending Club,Genentech,Stemcentrx,Workday。



来看一下部分明星公司发家途中的小故事,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当初的投资者,你能坚持多久?


WhatsApp


WhatsApp的创始人是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 在公司发展早期,WhatsApp就发表了 “反广告宣言”, 承诺永远不会通过投放广告、破坏用户体验来获取收益。


“零广告”的坚定承诺,甚至让后来的收购方Facebook都不得不在这一问题上让步。


而且,与普通的创业公司不同,WhatsApp无意引入更多投资者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自始至终,WhatsApp都只有一个风投:红杉资本。


红杉资本对WhatsApp的两轮投资一共投下了6000万美元。2014年,Facebook斥资220亿美元将WhatsApp收入麾下。


三年时间过去,红杉资本的6000万美元(18%股权),已经超过30亿美元。这一笔总回报50倍的风投,被CB Insights评判为史上“最成功”的风投。


Facebook


买下WhatsApp的Facebook,风投收益率排在了史上第二。


Facebook的早期投资者Accel Partners 和 Breyer Capital,在2005年各投了1270万美元,拿到了当时叫“Thefacebook”公司15%的股权。当时Facebook估值8750万美元。


Facebook在2012年上市,IPO估值1042亿美元。


如果说投资WhatsApp需要的是对“不寻常”的信心,那么对Facebook的投资,就需要看到无限种增长的可能。同样是Facebook早期投资人的硅谷大佬Peter Thiel就错失了机会——他坦言,生活在一个“线性”的世界里,他大大低估了指数式增长的可能。


Facebook早期的月活呈指数式增长


低估指数爆炸的结果是,在Facebook拿到早期投资时,许多人(包括Peter Thiel)都认为,这家公司绝对是估值爆棚了。


UC优视


在这份风投收益率排行榜上,排在第一的中国企业并不是BATJ巨头,而是UC优视(核心产品是UC浏览器)。


阿里巴巴在2014年收购UC优视,47亿美元的金额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一起互联网并购。


UC最早的风投来自晨兴创投和策源创投。两家风投在2007年一起投下了1000万美元。当时UC已经运营了几年,但还没能盈利。


在被阿里收购之前,UC的使用时长已经远远甩开了中国市场的对手。



阿里巴巴


收购UC没多久之后,阿里巴巴也在纽交所上市了。


阿里的风投收益率排在第8,UC排在第7。


从阿里巴巴这里获益最多的,是软银。早在2000年,软银就位阿里巴巴投下了2000万美元,占到了34%的股权。阿里巴巴以2310亿美元市值上市时,软银的这笔投资膨胀到超过了600亿美元。


CB Insight是这样描述软银的选择的:孙正义决定投资,他知道互联网即将改变中国,因为它已经改变了日本和美国。1999年与20位互联网企业家会面后,他最终选择了马云。


京东


如果说阿里巴巴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企业,那么京东这个“后起之秀”,就更加考验投资人的本领。


2006年,刘强东寻求200万美元投资,登门拜访今日资本。


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描述到这一次投资时,是这样说的:


问他要多少钱,他说要200万美元,我说“两百万哪够呢,给你1000万美元”。


京东2014年在美上市时,市值约246亿美元。今日资本持有7.8%。


CB Insights分析称,在京东的投资中,风投赌的是京东“分饼”的能力。换言之,阿里已经是市场的主导者,如果京东能分到哪怕是一小部分市场,都会让投资人投资颇丰。


今日资本给了京东五倍的投资,非常值得。



谷歌


谷歌在1999年拿到第2500万美元的B轮投资,在2004年上市,一年后,这些风投获得了300倍的回报。


谷歌风投回报榜单上排在第15位——一个并不领先的位置。但是需要考虑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影响。



谷歌的B轮投资者,凯鹏华盈和红杉资本,秉持了对谷歌的信任。


CB Insights指出,这些风投者不单是简单信任,他们还有自己的一套投资理念,帮助他们坚定投资过程中的信念——另一个更好的例子,是下面会提到的USV。


Lending Club


“高利贷”公司Lending Club的经验,更值得玩味一些。CB Insights特别点出了Lending Club 的D轮投资者,美国合广风投(USV)。


Lending Club成立伊始就引起了USV的注意,USV对Lending Club点对点借贷的模式颇有兴趣。


但USV一开始并没有贸贸然出手投钱,因为它们并没有看到Lending Club留住用户的能力:贷款人在亏钱,这个平台看似只能吸引高风险的借款人。


但Lending Club后来改变了模式,建立起了大型网络来防御风险。这时候,USV行动了。USV的创始人也曾经提到过,USV的投资理念就是“社交网络”,投资那些有互动用户、能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公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