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利率】资金面因素并非债市核心矛盾 ... ·  2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信用】中国信用债评级调整周报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福尔摩斯是投资者的好老师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一个让你短期内变得很强的思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他,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年轻人!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25-02-17 20:51

正文


作者:陈斯文

来源:华商韬略(ID:hstl8888)


导读: 厚积而薄发。

2025年1月28日的春节晚会,全国观众见证了一场炫技式的表演:

16位机器人演员整齐划一地扭秧歌、转手绢、最后把手绢抛向台下。

编排过程中,春晚导演组一度因为时长问题,想要删减机器人的动作,但带它们的工程师却找到导演组极力阻止。

在被问到原因时,工程师的回答是:

“这些动作全世界没有谁能做到,只有中国人可以。”


01

亮相春晚,已经不是中国机器人第一次刷屏世界了。

2024年12月23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写下一句话:

“未来的战争,将是无人机战争。”

话的下面,是他转发的一段视频。

视频里,一只四足机器狗在陡峭山坡上奔走,并相继完成了倒立、托马斯全旋、侧空翻、四轮高速旋转等高难度动作。

无论是从2.8米的高度一跃而下,还是被抱起来摔出去,甚至被人用木棍击打,打断棍子,机器狗都毫发无损。

在移动速度上,这只机器狗更是遥遥领先。

它的空载最大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20公里,接近于每秒6米,是工业级四足机器人速度的第一阵营。

它可以背着一个成年人爬山涉水,可以跳过一米的沟,翻越凹凸不平的地形;

在负载40千克时,它的最大续航里程可达50公里,且可以在-20℃到55℃的工况下工作。

这只强悍的机器狗,并非出自大厂巨头,而是来自一家土生土长的中国公司——宇树科技。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仅仅创立了8年。

要知道,全球知名的机器人巨头波士顿动力,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但32年里,它一直没能拿出一款成功的商业化产品。

而宇树科技的机器狗产品,却在过去几年快速普及,已经实现了全球出货量第一,市场占比接近70%。

一位机器人行业的从业者干脆告诉媒体:

“我们不会做机器狗了,因为宇树科技已经一家独大,机器狗赛道没有机会了。”

宇树科技的产品能席卷市场,除了高性能,还有低价格。

它的消费级机器狗GO2,打出了9997元的起步价,直接把行业门槛从10万级拉到了万元级——

也意味着相当比例的家庭,都有能力购置一台宇树的机器狗。

但这只是宇树科技的牛刀小试,它很快就在一个更具挑战的领域惊艳亮相:

人形机器人。

2025年1月16日,宇树科技正式发布了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的最新行走和奔跑视频。

在商业街上,身高127厘米、体重35千克的Unitree G1自然摆动双臂、步伐稳健、与人类行走无异。

面对草地斜坡、弯道、台阶等复杂和崎岖路段时,Unitree G1同样能保持平衡,顺利通过,甚至拥有斜坡侧跑的能力。

这种堪称“全球最柔顺行走”的表现,解决了人形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历史性课题:双足步态。

用通俗语言解释双足步态,就是“无限接近人的肢体动作”。

以及,这款产品也保持了宇树科技一贯的低成本路线——售价9.9万元起。

美国人因此彻底坐不住了。

因为在这之前,马斯克也公布了自家机器人产品TeslaBot的上下坡视频,但它远不如G1的游刃有余。

强烈的对比,让美国人开始质疑:这会不会是特效视频?

但马上就有专家站出来背书,英伟达的高级科学家Jim Fan转发了视频,并从逆向工程的角度指出:

宇树的机器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能力,一是因为强大的硬件和设计,二是有人体动作捕捉的数据集支撑,三是经历了大规模训练。

其实早在这一视频公布前,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就已经在互联网上多次刷屏。

类似黄仁勋、马斯克等硅谷大佬,不是邀其同台,就是为其点赞。

真正让美国人震撼的,还不是Unitree G1的高性能、低成本与历史性突破,而是它背后的强大“中间层”。

所谓的中间层,不仅包括了完整供应链,还包括很多“中间技术”。

比如无人机的中间技术,基本由动力、推进、飞行控制、导航和传感、计算、通信、机身结构七大项组成。

机器人的中间技术,也可以拆分成机械结构、运动、传感、人工智能四大项。

无论是无人机还是机器人,都是先完成顶层设计构想,再在制造过程中,将这些技术不断组合、验证、进化,并固化为成熟的技术体系。

在中美无人机竞争中,中国的胜利证明,美国正是因为缺乏一个从实验室到市场、从底层技术到规模制造的“中间层”,才最终导致落败。

Unitree G1的优异表现,让很多美国科技界人士确信,已经发生在无人机领域的历史,会在机器人领域重演,担心这会成为美国的下一场失败。

但如同当年大疆造就的传奇,一个新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写下它的人,是一个叫王兴兴的90后,宇树科技的创始人。


02

在王兴兴身边工作的人都知道,他的虎口上有几道刀痕,右手大拇指有一层老茧。

这些都得益于他少年时代的爱好——做手工。

从绘画、雕塑,到航模、电子产品、充电电池、电机,凡是能接触到的手工,王兴兴都极有兴趣。

这份兴趣,又很快展现为天赋。

小学时,王兴兴一时兴起,拆掉了四驱车直流电机的绕线,自己重新绕了一遍,因为改成了并联,电机的转速快了许多。

他做出过显微镜、模型船、遥控测、航模飞机,但花费的零用钱都很少。

许多材料不是借的,就是捡的——

初中时,他想做一架木制飞机,因为没有砂纸,就蹲在水泥地上,一件一件把零件磨出来。

因为严重偏科,王兴兴在2009年只考入了浙江理工大学的机电专业。大学里的他依旧本色不改——

他的桌子堆满了工具,宿舍里也经常充斥着电动工具的声音。

王兴兴与机器人第一次发生联系,是在大一的寒假。

那个假期,他用十多个普通舵机,做出了一台桌面人形机器人,总成本只有200多元。

机器人虽然做了出来,但王兴兴却多少有点心灰意冷。

这个蹒跚学步的机器人,实在没有多高性能,最大的商业价值也只是孩子的玩具。

王兴兴的遭遇,其实同样也是行业的难题——

因为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人形机器人的仿生、智能和动力都是大问题。

以至于连波士顿动力这样的巨头,也拿不出足以征服市场的工程化样机,只能靠停留在视频和PPT之上的创意,一轮又一轮地说服投资者。

大学毕业后,王兴兴进入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

他对机器人的兴趣依旧不改,只是暂别了人形机器人,选择了更容易实现的四足机器人方向。

在当时,机器人的主流路线是液压驱动,波士顿动力也在这一路线上耕耘二十年,有着最丰富的专利技术积累。

但王兴兴思考再三,得出了一个结论:

液压驱动路线可能是错的。

原因就在于它的工程量太大,即便做成,也会让成本奇高。

而如果选择电机直驱路线,就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

只需在现成的产业基础上,自由组合、验证,优化各类子技术,最后把整体技术固化,得到更适合规模生产、更适合商业化的方案。

2015年,在完成了电控系统、机械结构、控制算法的自主研发后,王兴兴拿出了四足机器人XDog的方案。

这年8月,带着他的XDog,王兴兴参加了国际智能“星创师”大赛,一举斩获二等奖,并拿到了8万元奖金。

这成了他在机器人上的第一笔收入,因为XDog的整个开发成本只有:2万元。

毕业后,王兴兴把XDog的测试视频上传到了网上,然后转身加入了大疆。

但两个月后,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他的电话被打爆了,基本都是要求“买一台XDog”。

此时他才发现,自己上传到优酷的视频,不知被谁搬运到了海外网站,又在上面火得一塌糊涂,紧随其后的,就是找上门的投资人。

2016年,带着200万元天使轮投资,王兴兴和两位团队成员,共同创立了宇树科技。

次年10月,宇树科技对外发布了第一款四足机器人Laikago。

这个名字,来自于前苏联第一个上太空的小狗莱卡。

王兴兴的想法很简单:宇树科技是一家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公司。

但这个宏大愿望,很快就遇到了现实的打击——

融资款花完了,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

王兴兴做了个决定,停掉自己的工资,并自掏腰包给大家发工资。

这成为了宇树历史上有名的艰难时刻。

但好在最关键的时刻,王兴兴对于商业化的坚持,让宇树没有陷入长期烧钱的泥潭。

新一代产品AlienGO,很快收获了成批量的订单,并被迅速应用在电力巡检、消防救援等多个场景。

宇树因此实现了数百万级的营收。

而紧随其后的红杉种子、红杉中国等多轮融资,彻底让公司的财务状况扭转过来。

2021年2月,宇树的24台四足机器人被打扮成了小牛的形象,登上了央视牛年春晚舞台。

这成为了宇树四足机器人的第一次走红。

借着春晚之势,宇树科技在6月份发布了第一款真正面对消费市场的四足机器人Go1。

紧接着,宇树的工业级机器狗B1,又被应用在从公共救援、警用排爆、医疗防疫陪护、勘测探索等行业级场景。

在整个过程中,王兴兴的想法始终只有一个:

要瞄着市场打,要做到更实用。

这些方向,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

要做到大出货量,让机器人产品靠自己活下去。

最终,这个90后创造了历史: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席卷行业,震动全球。

03

在走红之后,很多报道都将王兴兴描绘成一个“天才少年、神奇小子”般的极客形象。

这样的刻画,确实说准了一部分。

王兴兴拥有罕见的学习能力,也有强大的天赋,又肯埋头钻研。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懂得市场的商人。

早在本科时,王兴兴就去看过娃哈哈的生产线——

了解瓶装水怎么运输、工厂建在哪里,怎样打广告,怎样铺渠道。

多年后他回忆起这段经历,还是念念不忘:

“瓶装水为什么能卖那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

因此,展现在王兴兴身上的思维,一面是工程师式的“要做最好”——

他对机器人每个构件都了然于胸。

宇树因此自研了几乎每个机械零部件、电路板和算法程序。

在公司内部,王兴兴对于产品的管理细到了极致。

他甚至“连一颗螺丝钉都会管”,包括螺丝钉的规格、材料、颜色、螺母头的形状长度,以及如何做防松处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