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胜林
来源:给思考留点时间(ID:leave_time_to_think2)
先讲结论,想要自己短时间内变得很厉害,就是进行
“有效复盘”
。
目前世界公认的,成为大师的方法,是“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不是在一件事上简单重复一万小时,而是花上一万小时,不断地在行动上获得反馈、纠正的不断循环。
所以,有效复盘,才是高质量的实践和练习,否则就仅仅只是低水平勤奋。
01
什么是有效复盘?
在我看来,
复盘能力=无限重开能力
。
意思是,
通过复盘,可以在你自己的领域内,可以无限次回到过往发生的事情上,观察细节,体察入微。
比如说,你跟别人吵架吵输了,你回去可以无限次回顾当时的场景,思考如何反击,在自己的脑子里用不同的话术赢对方好几遍。
所以,我们要学会复盘。
一个人进步的速度,取决于做事复盘的速度。
一个人能多快地从过往经历中提炼经验,归纳教训,洞察规律,并更新做事方法,便决定了他在这件事情上成长蜕变的速度。
很多职场人,估计已经“被动地”将复盘当成了日常必做事项,包括日报、周报、月报、季度、半年、年度复盘,但依旧进步缓慢。
很大原因是,复盘浅显地执行,分析停留在问题表面,得出的结论随意且敷衍,根本无法指导自己进一步的行动迭代。
这是总结,不是复盘。
总结是你只看了结果和目标,大概定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但
复盘是更细致的梳理,体察入微,需要洞察出有价值的结论。
02
如何进行有效复盘呢?
沈磊老师在《复盘》一书中,分享了一个复盘五步法,这个方法曾经被运用在联想等多个大企业中。
今天手把手的告诉你,如何有效复盘复盘。
第一步:梳理过程
复盘的第一步,就是把要复盘的事情从头到尾梳理一遍。
我们不能是仅仅回忆事件中发生了什么,而是
尽可能将整个过程中的所有事件都先记录下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事无巨细地梳理,
选择重要和关键的事项即可。
通过对整个过程的梳理,我们可以获得2个好处:
(1)知道整个事件中发生的所有事件和细节。
这样能避免我们遗漏一些我们未曾发现的关键细节。
(2)正确判断因果。
通过时间线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事情发生的前后顺序。正确的前后顺序,能避免我们对归因的失误。
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时间、什么人、发生什么事”的思维框架,用一个表格将事情梳理下来。
第二步:回顾目标
这一步,要回想一下做这件事之前,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定了哪些目标,打算怎么去实现的。
因为很多时候,
可以从 “为什么做、要做成什么样、具体怎么做” 这几个角度去想。
通过这样的回顾,我们就可以知道:
1、目标是否合理?
2、行动是否合理?跟第一步的记录进行对应起来。
比如我们打算减肥,目的可能是为了身体健康和好看,目标是三个月瘦 15 斤,计划是每天跑步 30 分钟,控制饮食。
通过回顾这些内容,我们就能判断一开始定的目标是不是合理,计划可不可行。
要是发现目标定高了,或者计划不切实际,就能及时调整。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开始没明确目标,那就尽量回忆当时自己心里大概是怎么想的,先有个模糊的方向也好。
第三步:评估结果
完成前面两步后,就要来评估一下事情的结果了。
这可不是简单地看目标有没有达成,而是要从目的、目标、任务这几个方面综合考量。
先对比实际结果和设定的目标,看看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再看看最终目的有没有达到。
评估环节十分容易踩2个坑:
(1)只要目标没有达成,就否定自己在过程中所做的一切;
(2)缺乏多维度分析结果的环节,草草地得出了错误的解决方案;
正确的评估结果方法是什么呢?
评估的时候,可别因为目标没完成就全盘否定自己,要全面分析,找到问题出在哪。
还是减肥这件事,三个月过去了,体重只降了 10 斤,目标没完全达成,但在减肥过程中,身体素质变好了,精神状态也不错,那说明减肥的部分目的还是实现了。
第四步:分析原因
当发现结果和目标有差距时,就得认真找找原因了。
首先,
把期望达到的和实际做到的差距写下来
,这样能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问题,避免自己糊弄自己。
然后,尽可能多地把可能影响结果的原因都列出来,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些工具,把原因分类整理,像自身能力不足、外部环境变化、计划不合理等。
列出一堆原因后,再从中找出关键的、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找到关键原因后,用 “5whys” 的方法,不停地追问,直到挖到问题的最深处。
最后,针对这些原因,想出各种解决办法,再从中挑选出最容易实施、最有效的方案。
第五步:产生新洞察
复盘的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通过这次复盘,看看自己能学到什么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