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价投谷子地
坚守一个价值投资者的良知和底线。独立思考,坚持长期投资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企业。本公众号致力于传播价值投资的思想,长期专注于中国股票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庆日报  ·  想要膝盖“长寿”,少做这两个动作→ ·  13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昨天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  昨天  
练瑜伽  ·  贾玲消失在各大春晚,她做错了什么? ·  3 天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3 天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价投谷子地

如何面对负面评价

价投谷子地  · 公众号  ·  · 2020-12-11 00:00

正文

今天要谈的这个话题也是有感而发。因为,在一天之内碰到了两起对于我负面评价银行的激烈反应。其中一起是雪球的一位个人投资者对我的指桑骂槐,另一起就更骇人听闻了,居然是一家上市银行发投诉信给头条号举报并删除了我的文章:

“该文作者的不当言论让我行的市场形象受损,并且影响到广大投资者对我行发展的信心, 同时该文作者煽动性的言论存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鉴于此情况,为营造积极的舆论环境,树立我行正面的企业形象,特恳请贵司协助删除相关文稿。

我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文化传承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见古人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

到了现代,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早在延安时期就指出: 要将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解决党内矛盾的重要方法。他强调:有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1096页。)

由此可见,我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批评意见都是持正面态度的。 一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有两种,一种是大体正确,另一种是大体不正确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对于正确的批评意见,我们应该闻过则喜、从善如流,否则就是自己有私心,或者被人指出的东西见不得光。

可是,华夏民族的优良传统怎么到了资本市场里就变了味呢? 别人不持有股票就无权发表意见,或者只要听到一点点负面意见不管说的对与不对都觉得提意见的人包藏祸心, 更有甚者动辄扣帽子、上纲上线,说我的一介草民的看法存在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这可真是高抬我这个老股民了。俗话说的好,身正不怕影子歪,一家无法接受批评的企业,我个人会离它远远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会以这种低劣的手段处理负面舆情。我这里举1个正面的例子:

这就是我的第一重仓股招商银行,你们不要看我现在给招商银行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打分都是80分以上。但是,其实我曾经也给招行打过低分,比如我在2016年招行年报点评时的题目《 招行的第四季度我只能给60分! 》,原文链接:

https://xueqiu.com/1821992043/83040336

当时,招行的IR并没有急吼吼地跑过来删我的贴。但是在2018年9月份由于对我写的点评需要解释,招行的IR主动联系了我。后来对方说, 正是我写了那篇给招行打60分的文章后才关注我,并且表明了组织应该从善如流,能够听取批评的意见 ,如下图1所示:

图1

如果把招行和上面那家上市银行做对比简直是云泥之别。那家删我文章的银行,从投诉我的字里行间你就可以闻到满满的官威。反观招行,你可以看到招行有强大的自信。 这些年招行经历的负面新闻从来没断过,但是不论媒体出什么负面评价,招行只是默默去做正确的事,去解决问题。 伟大的公司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的企业文化和执行企业文化的人

-------------------------------

最近可转债密集发行上市,不少朋友既开心又发愁,好不容易中签了却忘记什么时候上市,导致没有及时卖出,这里给大家 推荐一个 可转债智能买卖神器 ,可以 一键预约打债并自动卖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大庆日报  ·  想要膝盖“长寿”,少做这两个动作→
13 小时前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昨天
秦皇岛晚报  ·  【中国好手艺117】铁艺灯笼
昨天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3 天前
時間的玩家TimeIsArt  ·  每日临在 | 2025.02.21
3 天前
济宁城网事  ·  把香蕉放在大米里,效果竟然这么好!
7 年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童书|爸爸,你爱我吗?
7 年前
潮音乐  ·  晚安曲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7 年前
人工智能学家  ·  人工智能陷入瓶颈,它将会如何继续发展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