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评论
积极、稳健、有见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最新!一批新节目官宣 ·  昨天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双语】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 MFA ... ·  5 天前  
北京日报  ·  小寒,一起贴窗花! ·  4 天前  
北京日报  ·  小寒,一起贴窗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评论

抗震救灾别让AI造谣凑热闹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评论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1-08 22:13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AI生成的虚假信息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的问题。特别是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AI生成的图片和视频被用来误导公众,造成事实混淆,扰乱社会秩序。文章呼吁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强调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可能违法,并需要升级治理手段来应对AI造谣。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AI生成的虚假信息广泛传播

文章指出,AI技术进步使得生成逼真图片和视频变得容易,导致“AI造谣”成为一种新的虚假信息传播形式。特别是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AI生成的图片被用来误导公众,造成事实混淆。

关键观点2: AI造谣影响公众情感和社会信任

文章强调,AI造谣不仅给抢险救灾添乱,还可能导致社会恐慌,提升社会信任成本。消费公众情感的同时,也给当地辟谣工作增加成本。

关键观点3: 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可能违法

文章指出,编造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不论是否借助AI,都可能涉嫌违法。若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将面临刑事追责。

关键观点4: 治理手段需升级应对AI造谣

鉴于AI造谣的特点,文章建议升级治理虚假信息的手段。包括AI软件方强制标注生成标识,平台方加强信息筛查,常态化升级平台甄别技术,强化事后惩戒等。


正文

AI造谣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在消费公众情感的同时,也让社会信任成本陡然提升。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多个账号发布AI生成图片,并和西藏日喀则地震关联。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 丛林
被压在地震废墟下的小男孩,居然是AI生成的图片。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为灾民祈福。但与此同时,一些疑似虚假信息,比如AI生成的图片,正在造成广泛误导。

就像这个戴帽子的小孩被重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的图片,在某短视频平台,至少有10个以上账号发布,并和日喀则地震关联。其中一些甚至获得好几万的转评赞,很多网友在追问小孩怎么样了。

而据新京报记者查证,上述图片系由AI工具创作,原始作者在2024年11月18日发布了相同画面的短视频,并声明是AI生成。

由此可知,这张图片并非为蹭灾情热度而创作,但多个账号却将其与日喀则地震进行关联,甚至都没有标记AI生成。这种做法,则是趁着公众关心灾情博关注,有故意误导之嫌。

报道中,除了这张图,还有一些地震相关图片,有的被作者标注了系AI创作,有的被平台标记为疑似AI创作,有的则没有任何提示,极可能造成事实混淆。

地震发生后,人们关注灾情和救援,最需要的是真实信息。无论使用AI生成相关灾情的图片视频,还是故意传播包括AI生成之类的虚假信息,不仅是给抢险救灾添乱,更有扰乱社会秩序之嫌。

事实上,每当有灾情出现,就总有人为了蹭流量,不惜编造各种谣言。当地在全力救灾之时,还要拿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核实相关信息,辟谣成本可想而知。同样,公众对造谣、传谣行为也深恶痛绝,尤其是涉及灾情的时候,广泛传播的不实信息,甚至有引发社会恐慌的风险。

如今,随着AI技术的进步,利用AI生成逼近真实的图片乃至音视频变得轻而易举,以至于“AI造谣”成了一种新的虚假信息传播形式,治理起来难度也更大。AI造谣借助互联网广泛传播,在消费公众情感的同时,也让社会信任成本陡然提升。

可能有人觉得,只要不是自己编造、生成的,转发传播一下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在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而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当是基本的媒介素养。具体到一条造谣传播链上,始作俑者、放任传播的平台以及转发的用户,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要知道,捏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不论是否借助于AI,都可能涉嫌违法。若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更将面临严厉的刑事追责。

鉴于AI造谣具有门槛低、批量化、识别难等特点,治理虚假信息的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升级。对AI软件方来说,能否将AI生成标识强制标注,从源头减弱虚假信息的传播效果;对平台方而言,应落实把关责任,针对灾害事故、社会热点事件,加强信息筛查,常态化升级平台甄别技术,强化事后惩戒,不给造谣者侥幸脱责的机会。

总之,地震灾情紧急,抗震救灾才是主旋律,别让AI造谣来凑热闹。

撰稿 / 丛林(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付春愔

推荐阅读:

包工头周显明的酒桌,何以放倒多名中石油系统官员?| 新京报快评
全线改造地铁车站台阶,城市治理在细节上下功夫 | 新京报快评
女生被高速“甩客”,顺风车安全出行靠什么 | 新京报快评
邯郸“鸡窝头”讲解员走红,网民欣赏的是这份松弛感 | 新京报快评
企业用“消费券”抵工资,殊非脱困良策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