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豆瓣,我无意中看到了一篇主题为《XX上的炼铜癖们,拯救素媛》的帖子。
大致内容是在讨论
短视频平台上的儿童跳舞视频,是否有迎合恋童癖的嫌疑。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和不少人的反应一样,是不是自己太过敏感了——
这些不过只是小女孩跳舞或者练舞蹈基本功的视频而已,
就算真的有恋童癖,怎么可能会如此肆意妄为地公然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直到我亲自下载了一个,刷了一下午相关视频后才意识到,
这件事远比我想象中要可怕得多。
我无法再抱着“是我想太多”的侥幸心理不拿它当回事了。
我顺着头像点进了几个,个人资料中显示是未成年人的主页。
最初一眼扫视下来,感觉这些都是些很普通的跳舞视频。
作品数量不少,长期在保持更新,但看不出有任何违法违规的痕迹。
一口气刷完了几十个视频之后,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渐渐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不适感。
女孩们脸上化着过于成熟的妆容,身上穿的也是很明显不符合她们年龄段的衣服。
我小时候也学过几年舞蹈,知道小女孩跳舞的时候都喜欢穿漂亮且弹性强的舞蹈服。
这很正常,但问题在于她们穿的这些衣服配上肢体动作,实在是有些不妥。
可跳的却不是什么民族舞或者拉丁舞,
而是重复着做一些极具有性暗示意味的动作。
顶胯、抖胸、两腿开叉的一字马、身子背过来扭屁股等等,
甚至还有双手被反绑这种bdsm动作......
细心可以发现,部分视频的拍摄机位,仿佛也是在配合她们的衣服和动作来选择的。
最典型的是,在跳舞时穿过短的裙子本就存在走光的风险。
但视频拍摄却偏偏挑在,她们做顶胯或扭屁股的动作时不拍完整的人物和环境。
再从更新频率上来看,很多视频几乎
都保持着一天一条的更新。
可对于这些正处于读书阶段且学习压力并不小的未成年孩子来说就不太正常了。
视频里,一个小女孩张开头躺在地上,
紧跟着一个疑似是她哥哥的男孩走上前来,双脚落地踩在这个小女孩的双腿上。
会发现小女孩的脸上明显呈现出十分痛苦的表情,
但她的哥哥和拍摄视频的家长却没有任何想要停下来的意思。
▲
一个小女孩被哥哥踩在脚下压腿,流露出痛苦的神情
这些小女孩们并不知道自己穿这样的衣服、做这样的动作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考虑到一些家长或许真的只是单纯出于分享孩子才艺的目的,
我们也不能去做恶意的推断。
但这些内容出现在了公共领域,必然会给她们带来危险和伤害。
比如,往下翻翻评论区,随处可见一些头像为男性的人说着低俗肮脏的话语:
▲
至于屏幕背后到底还藏着多少这样的人,不得而知。
你看过什么、喜欢什么,它就会给你推荐更多相似的内容。
就这样,在刷了整整半天之后,再次打开,我在“精选”里看到了越来越多未成年女孩跳舞的视频,
不是一个两个极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存在。
后来,当我在其它视频平台也搜索到了从短视频平台搬运过来的同质化内容时,
才发现儿童色情内容在网络世界里真的是无孔不入。
想尽一切方法打擦边球,而且正在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态愈演愈烈。
虽然无法确认这些看起来打着擦边球的软色情内容,是否在取悦炼铜癖。
“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每一个播放量都是可以用来兑换成现金的,
据我了解,在平台上“1000播放量等于1块钱”。
按照这个变现规则大致地算一算,像我看到的这些视频平均播放量在10-20w,
个别高的能达到60-80w的视频,一个月更新下来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因为
即使已经出现了这些针对他们孩子所进行的肮脏评论。
他们也并没有停止更新,而且有好几个小女孩的ID后面都写着(冲xx万)。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类以未成年女孩跳舞为主要内容的账号:
在每一条视频里,小女孩都会穿着不同的服装做着具有性暗示意味的动作。
而这种账号的简介栏里往往会留下女装货源厂家的联系方式。
▲
一个初三女孩做着顶胸的动作,视频简介写着女装货源厂家的vx号
看到这儿,你还会继续认为家长给孩子拍摄这些短视频,
仅仅只是在娱乐、在记录她们的成长吗?
这无疑是以无耻下作的方式,来对儿童进行身心剥削、压榨。
看到这些视频,我身边的朋友虽然愤怒,但已经见怪不怪了。
“趁孩子还可爱、有活力先捞一笔嘛,现在很多家长都这样。”
近年来,在「童模经济」的热潮涌现之下,
父母利用孩子来赚钱的现象早已泛滥。
一个名为妞妞的3岁童模因为在拍摄时不够配合,
被妈妈用脚踢的视频遭到曝光一事。
▲
一个童模正在遭受妈妈的打
有着“中国童装之乡”之称的浙江织里“童模镇”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报道,浙江湖州的织里镇大约有1.3万家童装加工企业,
从事童模工作的小孩多达1000名以上,
截止到2017年童装款式就有将近1.5万件。
一天如果拍七、八件,
一个月拍下来动辄就有高达几万元的收入,一年买套房都不是问题。
在极大的需求缺口和巨大利益的推动之下,给儿童培训、化妆、拍摄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就这样,父母们纷纷抱着“锻炼孩子”、“过来体验一下”的心态给自己的孩子戴上美瞳、化上浓妆,用零食和糖果诱导孩子听话。
一旦孩子稍有不配合,就会像那个视频里的小女孩妞妞一样,遭到父母的打骂和言语恐吓。
▲
图片来自:《GQ报道 | 逐梦童模镇:妈妈,我们明天几点拍照?》
再冷的天气,也能一秒切换表情;衣服穿脱自如一天可以拍摄264件。
我有在之前的报道看到,甚至有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赚几年钱,会采取某种特殊手段。
比如喂他们服下类似于生长抑制剂的药物,来延缓孩子的身体发育。
走到这一步,他们的孩子已经不再是他们的孩子,已然沦为了一个填补他们消费欲望的工具。
表面上是父母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替这些暂且还没有自我意识的孩子做出了一些他们认为正确的选择。
我发现前几天在看的那些账号里,其中有几个已经被平台做了违规处理,显示“该账号已重置”。
因此,仅仅只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一些相关账号和内容已被平台处理,但仍然还有很多存在着
毕竟相比其他人,未成年人这一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大多数人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仍处于三观塑成阶段,认知能力也不够强。
杭州市很快就出台了《关于规范童模活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见》,对于童模权益的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
▲
《关于规范童模活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见》
既然在直播和短视频大火的当下出现了这些打着软色球的内容。
我也希望能针对保护未成年人进入网络世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能够尽快通过并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