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出彩写作  ·  写材料电光石火般的灵感 ·  6 小时前  
园长说广州楼市  ·  卷了别人一辈子,今天,亚运城要挨揍了 ·  17 小时前  
园长说广州楼市  ·  卷了别人一辈子,今天,亚运城要挨揍了 ·  17 小时前  
财宝宝  ·  //@有理向前冲:活学活用-20250222 ... ·  2 天前  
财宝宝  ·  小小菜进步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当你还在“鸡娃”的时候,这些家长却已经弯道超车了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0-12-18 21:22

正文

我跟老公都喜欢书,虽然没有藏书遍地,但书架是没有空间再放书了。我以为我儿子也会和爸爸妈妈一样爱看书,起码能在环境的影响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但事实是残酷的,我儿子一点都不爱看书。平时让他看,他坐下不到十分钟就跑走了,这对于我这个爱读书的文科妈妈来说简直是噩梦。


但是,就我这安静不下来的儿子在他们学校居然有一位学霸好朋友。根据我儿子的形容,他这位学霸朋友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习起来特别专注……总之就是很!优!秀!


每次我去接我儿子放学的时候,看见他的学霸朋友,我都忍不住感叹这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正巧有一次学霸一家邀请我们去做客,我有机会和学霸的妈妈取取经。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两个小家伙静悄悄的,特别反常。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儿子在带头“作妖”。赶紧悄摸摸走过去一看,非常惊讶地发现他俩居然在看书,老母亲真是流下感动的泪水啊。我马上问学霸的妈妈这是什么书,她告诉我这是她最近刚入手的科学启蒙绘本——“宝宝大学”。




我真的非常好奇能让我儿子这么专注的书到底有什么厉害的地方,就让学霸的妈妈好好给我“安利”了一下这套让宝宝也能上大学的“宝宝大学”。


01

超有趣的 小球故事

“分解”尖端 科学原理 ,“凝练”语句 明要点



当时刚打开书,学霸的妈妈开始和我说这套书的种种内容,但是我的眼睛里只有书中的这一群群小球,完全不能get到我儿子深受吸引的点是什么,这么简单的内容能讲清楚这么深奥的知识吗?



但是学霸的妈妈和我说,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球球代表的是本质思维的直观体现,在深刻掌握这个学科的科学家眼中,那些深奥的原理就是这样直接、明确。
用简单的小球、小球们逐步的变换和累积,来释义复杂烦琐的科学原理,就像积木,通过逐步累积,慢慢搭建出一个知识的帝国。

确实,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智商很重要,但“分解”和“凝练”这种逻辑能力更重要。从这套书开始,宝宝们将在“娃生”中第一次体验“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归纳过程,收获 “直击”本质的快乐。

02
科学世界的 敲门书
解锁孩子的 数理化潜力


虽然我是文科妈妈,但是我知道科学教育是现代少儿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科学启蒙是这其中的奠基石。可是对于小宝宝来说,这套书中讲解的知识会不会太难了?

学霸的妈妈和我说不必太担心,这套书一共有17册,将科学启蒙分为三个部分,让宝宝从基础知识开始慢慢深入,感受探索的乐趣,体会科学的奥妙。

给宝宝科学家的入门通知书


这一个部分对应5册书,分别涉及太空、数学、科学、生物学和工程学,将5大科学领域的专业名词一一介绍并阐释。独有的3段进阶式学习方法,循环递进,使宝宝能够一步步稳稳地踏入科学世界。

比如《给宝宝的科学ABCs》中,1段认识词汇,触摸科学世界的门槛,同时学习中英双语;2段培养小宝宝珍贵的好奇心,将科学世界中超级有趣的现象讲给小宝宝听;3段阐释现象原理,助力小宝宝探索和成长。


给宝宝探索学家的进阶之路


这一部分对应8册书,涉及各种尖端领域:量子计算、区块链、天体物理、生物进化、神经网络、机器人学、核物理、有机化学等。千万不要觉得难,等宝宝长大之后,这些说不定就像现在的支付技术一样常见。



我小时候了解的生物进化时,我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几乎都是以人类进化的过程来举例讲解的。但是在《给宝宝的生物进化学》中就大有不同,它用孩子一看就懂的图形、颜色变化做演示,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让生物进化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给宝宝的更多新知,帮助他拓宽视野


这一部分对应4册,包含太阳系家族故事、真实的实验室日常、传说中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薛定谔的猫,还有科学家们的故事。



比如在《科学家,科学家,你看见了谁》中,宝宝们可以看见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玛丽·居里。



可以看见正在用电脑查询信息的格蕾丝·霍伯。



还可以看见正在踏入科学大门的自己!



确实就像学霸的妈妈形容的那样,这套“宝宝大学”作为少儿科普启蒙书,内容活泼,题材新颖,是带领孩子们叩响科学之门的启蒙佳作。
用夸张又富有生命力的卡通图标,将科学世界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最本质的思维模式清晰地表达了出来,使孩子们得以接触最前沿或最基础的科学知识。


给懵懂的孩子们一个机会,去触碰和认知这些懵懂的概念,激发了他们去探索神秘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使孩子们在幼年就奠定良好的科学直觉,长大以后他们也就不会对有机化学、量子计算、神经网络、天体物理等感到陌生或害怕了。


03
高能 创作团队
开启 零基础 宝宝的 科学启蒙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那个一贯“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的儿子,居然能这么专心地和他的学霸朋友一起读书,这其中有一大半功劳来自这套书的高能创作团队,他们既是爸爸妈妈又是科学家的双重身份,让书中的科学知识变得“又萌又硬”。




荣耀作家

克里斯·费利

一位科学家爸爸,一位屡获殊荣的物理学家。悉尼科技大学量子软件与信息专业的副教授。拥有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数学物理学士学位。他也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他相信,向孩子们介绍奇妙的科学世界永远不会嫌早!


王者创作团


卡拉·弗洛伦斯

(Cara Florance)

一位生物化学家,在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时发现了几个催化RNA序列,她在爱欧娜学院(Iona College)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的同时,还研究了天体生物学,并时不时地为家庭辐射检测、净化和退役业务提供咨询。



莎拉·凯瑟

(Sarah Kaiser)

一位量子力学工程师,拥有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的物理学(量子信息)博士学位,在Pensar Development公司担任研究工程师。她是西雅图的一名实验工作者,专门从事光电系统的构建和破坏。她喜欢讨论量子技术以及打破东西来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



茱莉亚·克里格诺

(Julia Kregenow)

一位天文学家和教育家。(University of Colorado)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时发现了几个催化RNA序列,她在爱欧娜学院(Iona College)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的同时,还研究了天体生物学,并时不时地为家庭辐射检测、净化和退役业务提供咨询。



马可·托马米高

(Marco Tomamichel)

一位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工程师,致力于探索量子计算机。他拥有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副教授。



沃利

(Whurley)

一位科学家和企业家。他“相信量子计算是计算领域的另一个范式转变”,现就职于 Goldman Sachs 投资管理部,他相信所有的孩子本质上都是科学家,是我们未来的关键。


学霸的妈妈还给我重点介绍了这套书的 译者——量子材料领域专家冉升博士。
为什么冉升博士可以为小朋友们翻译“宝宝大学”这套书呢?
首先, 冉升博士是一位科学家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 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物理系读完博士,曾先后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马里兰大学做博士后,现任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物理系助理教授。
其次, 冉升博士是量子材料领域的专家 ,曾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包括《科学》《自然》《自然-物理》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最近因发现一种新型拓扑超导材料(这种材料有望成为量子计算机的载体)而引起了量子材料界的广泛关注,被授予2020年李-奥谢罗夫-理查德森奖。
最后 ,冉升博士还是两个孩子的爸爸 ,对于给孩子做科普充满了热情。在他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致力于用生动的故事向孩子揭秘最深奥的科学。他创作的系列故事绘本《量子岛》,今年秋天已经在美国出版啦!
正是这样有力的高能创作团队,让即便是科学认知零基础的宝宝,也能轻松开始科学启蒙;让对看书不感兴趣的孩子,也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让那些非常希望给宝宝进行科学启蒙的家长,找到了得心应手的工具书。


04
前沿 科学启蒙
让宝宝从 先人一步


讲到这里,我相信很多家长会发出我之前也有的疑问:孩子还小,将来也未必要当科学家,还需要从小就接触最前沿、最尖端的科学吗?



学霸的妈妈当时给我的回答是: 这件事不仅需要,而且必要! 最少有以下4方面的理由:


1.孩子对新知识没有畏惧心,他们对新信息的接收是无差别的。


不要低估了孩子接纳吸收的能力。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在探索这个世界,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可以无差别地吸收。因为大脑中没有旧知识的干扰,也没有惯性思维的束缚,对他们来说,认识“量子计算”“区块链”“神经网络”,就像认识童话故事里的小熊、动画片里的超人英雄,或生活里的新朋友一样,一回生,二回熟。
《给宝宝的神经网络》
世界量子物理的权威、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塞斯·劳埃德教授就认为:“虽然量子物理很多人没法理解,但新出生的婴儿恰恰是最能理解量子物理学的人。”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成熟,不能像大人一样建立逻辑思考,同时他们也没有这个世界习以为常的思维模式。


正因如此,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而不是预设只有某一范围里的内容孩子才能理解,这种预设就是用我们成年人自身的局限性,给孩子的认知设置边界了。
2.未来对人至关重要的创造力,来自从小积累的见识和眼界。
创造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核心要素。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将创造力列为2020年应聘者必备的能力之一,另外还有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但创造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建立在一个人从小就开始积累的见识和眼界上,你可以把这种积累称为一个人的“底蕴”。没有丰厚的底蕴,创造是无法进行的。


《科学家,科学家,你看见了谁》


一个人的创造力从何而来?通俗来说,就是他对所掌握信息的融会贯通,在集大成后迸发的灵感。应该从小就把尖端科学知识作为要素,装到孩子的大脑里,丰富他们的底蕴。这些要素会在他们的大脑里发酵、碰撞,在合适的时候就会碰撞出火花,产生灵感,创造就变成了一个自自然然的事情了。
3.今天还是前沿的科学,可能明天就成为孩子的日常生活。
比如我们吃的大米、彩椒就利用了生物进化原理,通过人工干预自然选择让它们变得更好吃、更高产。现在手机扫码支付非常普遍,但是在20年前这是无法想象的,有的行业甚至因为这个变化被颠覆了。


《给宝宝的区块链》


我们的孩子了解这些尖端科学,其实一定程度上也拥有了预见未来的能力,等到变革的浪潮袭来时,他们不仅不会被淹没,还有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4.带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也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记忆的过程,需要孩子主动思考。重要的不是让他们记住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规律,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形成方案。


无论孩子将来学习哪一门学科,从事哪种职业,这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都会让孩子受益终身。所以,建议家长们把普及科学知识的过程,当成一个培养科学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定是越早开始越好。


05
惊喜 彩蛋
随书附赠 给理科“小白”父母的 家长课堂


在我和学霸的妈妈的交谈中,其实我表达过我的顾虑:按我目前的知识容量来说,我担心自己讲不好这些知识。可能大部分家长也会存在我这样的顾虑,不知道如何给宝宝讲这套书。
但是!学霸妈妈告诉我,这套书非常贴心地为我们这些担心自己看不懂、不会讲的家长准备了“宝宝大学知识课堂”配套课程,帮助家长更好地给孩子讲读这套绘本,手把手教会家长如何把这些有趣的知识装进孩子的大脑里,轻松做好孩子的科学启蒙。即使是文科生爸妈、理科“小白”爸妈,也能轻松掌握。



更赞的是,这门课程就由本书译者、量子材料领域专家冉升博士主讲。 共18节,包含1节发刊词、17节正课,每节正课都对应一本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