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经营到底有没有利润,利润在哪一个环节?正确区分酒店门店运营和酒店连锁运营,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酒店业可能是最魔幻的行业之一,总有太多的讨论非常矛盾,观点各异、激烈冲突,比如有人说酒店是劳动密集型,有人说酒店是信息和科技密集型,有人说数字化对酒店毫无用处,有人说酒店数字化很重要;有人说酒店就业很低级、毫无门槛,有人又说酒店很专业,门槛很高;有人说:酒店管理很赚钱,你看亚朵、华住,再看国际集团万豪、洲际,CEO收入都好几千万美元,听说可以轻资产甚至负资产盈利,真是神奇。
有人说:酒店亏死,投入几千万,而且出租率挺高,居然是亏损状态。看网上说XX酒店,超豪华五星级酒店,位置超好、品牌超牛,结果年年亏损,不知何故?酒店经营到底有没有利润,利润在哪一个环节?是很多酒店人关注的话题。
之所以出现上述显著的观点差异,根源在于未能正确区分酒店门店运营(单个酒店的运营管理)和酒店连锁运营(酒店集团的连锁运营管理),两种经营模式在组织管理、盈利能力、收入类型等方面差异巨大,具体详见下表。
看懂这个表格就会发现,酒店门店运营核心在于运营能力和项目成本,一个有限服务酒店租赁6000平米130间房投资2000万,生意不错,RevPAR达到了300,年收入1420万,GOP率50%,毛利润710万(这已经是很优秀的数据),结果管理费7%交了99万,房租比较高2.0元/天•平方米,年租金438万,税前净利润只有173万,投资回报周期超过12年。
另一个五星级酒店,24000平方米200间房,综合造价达到了4亿元,RevPAR为400元,年收入2920万,GOP率65%,毛利润1898万,看起来很赚钱,但管理费8% 约233万,融资成本4% 1600万,一夜之间酒店利润为65万。投资4亿3年建设周期过后,每年利润只有65万。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酒店收入与运营能力有关,但盈利能力与成本高度相关,租金和财务费用将决定酒店的利润,所以有很多看上去很新、住进去很美、房价还挺高的酒店长期亏损,这也可以解释有不少老酒店,看上去很老、住进去挺旧、房价也不高,结果还有利润,员工还能发年终奖。
这样的盈利模型也容易产生一种“不太公平”的现象,有的酒店运营能力很强、团队很好,房价也很高,但酒店账面看上去亏损,管理团队备受冷落;而有的酒店明明运营不好,但生活很滋润,原因是酒店开业已经20年,已经完成投资回报周期,财务费用极低。
酒店连锁运营是酒店业进入专业化、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产物,也是酒店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酒店集团收入为各种名目的管理和咨询费用,表面看属于轻资产、稳赚不赔,实则对酒店连锁集团的运营能力要求很高,需要专业化的团队,能够给业主(或加盟商)带来持续利润,具体能力包括品牌、设计、营销、会员等,运营能力强的酒店收入高、利润高,如知名国际集团万豪、洲际、希尔顿等,国内老牌酒店集团如首旅建国、锦江、金陵、开元、华天等,尽管品牌、产品和服务都有较好的基础,但管理费与国际品牌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有限服务酒店,国内华住、亚朵等酒店快速崛起,也可以获得较好的运营效率和资金汇报。
连锁集团在管理过程中,数字化是酒店集团盈利的关键,首先,基础管理费和奖励管理费主要依照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率提取,需要运用PMS、POS系统实施统一口径的财务管理,另外,酒店集团的专项管理往往以信息费的形式体现,如会员系统、全球营销系统、客户满意度评价系统、员工满意度系统、员工培训系统等,最终,酒店管理集团还通过对会员数据、预订数据、销售渠道的控制,实现对酒店门店的持续控制。
所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对酒店集团的持续盈利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这就导致许多酒店管理集团总部从财务结构、人员组织角度看上去更像一个互联网公司,这就可以解释为何连锁酒店集团如此重视信息化、数字化。
综上所述,酒店行业是有利润的,但利润有可能在门店,也有可能在集团总部。分清酒店门店经营和连锁经营是看清中国酒店业一切问题的钥匙,也可以解释数字化的价值,如果观察的视角放在门店管理,数字化并非关键,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你的视角在集团管控、连锁经营,数字化则成为一切的根源,通过数字化控制客户、会员和渠道,形成对门店的持续控制,从而获得持续获利能力是连锁酒店的核心商业机密。数字化能力越强,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越强,酒店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就越强,数字化是利润的基石。
作者简介:
穆林,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 酒店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从事住宿业数字化、信息化研究20余年,累计发表论文、行业评论等260余篇,著作教材13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主持省级精品课程3门、参与标准建设2项,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
近期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