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起点财经
只传播有价值的讯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吴晓波频道  ·  吴晓波:锦绣姐的“纯真年代” ·  23 小时前  
叶檀财经  ·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中秋快乐! ·  2 天前  
起点财经  ·  “海银系”的坑,可能比“中植系”更猛 ·  4 天前  
中储棉信息中心  ·  纺织观察|纺企补库起色不大 疆棉报价非常混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起点财经

“海银系”的坑,可能比“中植系”更猛

起点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09-14 14:41

正文

作者:郭俊宇

来源: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

文章已获授权


700多亿资金去向不明,警方对剩余资产的清算和追缴难度增加,4.6万名投资人可能会血本无归。


海银财富爆雷9个月后,韩宏伟父子被抓了。


9月11日上午,据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对外发布,依法对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侦查,对韩某某、韩某、王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警方发布的通报截图。


公告中的“韩某某”、“韩某”对应的是海银财富的实控人韩宏伟,以及他的儿子韩啸,而“王某”则或是海银财富总裁王滇,其跟韩宏伟的妻子王沛为姊妹关系。


韩氏父子被抓后,“海银系”商业帝国大厦将倾,韩宏伟的商业生涯也算走到了尽头。这个结局令人唏嘘,但并不意外,海银财富的败局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


海银财富倒下后,事情还没有结束,700多亿资金去向不明,4.6万名投资人可能会血本无归。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银财富的情况,可能比中植系更严重。


700亿“资金池”,是如何滚动的?


河南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恒大的许家印,另一个则是海银财富的韩宏伟。这两人不仅是私交甚好的老乡,还都曾是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在生意上互相帮衬。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把他们的客户骗得团团转。


虽然韩宏伟的商业版图无法跟恒大相提并论,但他骗人的手法一点都不逊色于许家印。


海银财富成立于2006年,其控股股东海银控股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是内地第二家赴美上市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海银财富在国内财富管理领域一度仅次于中植系和诺亚财富


之前,海银财富的大多数产品都是地产项目,曾自称“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固定收益产品提供商”,它还特别提到了两个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恒大和融创。


据凤凰网《风暴眼》报道,当年海银财富通过发行产品为恒大明面上募了28亿,但海银财富实际上以恒大相关项目的名义总共募了130亿,超募100多亿。


另外,报表显示,截至2020年6月,海银财富私募产品交易额为527.74亿,其中房地产产品交易额392.03亿,占比约74%;产品数量共456个,其中房地产项目316个,占比69%。


以上数据来自海银控股2021年3月更新的招股书,而恒大是2021年9月爆雷,融创是2022年3月爆雷。


海银财富的房地产项目产品周期一般为6-36个月。按理说,恒大和融创爆雷后,它应该会受到重创,相关产品会出现兑付危机。


然而,据多位投资者的反馈,当年海银财富不仅把这些地产项目产品都兑付了,还成功转型降低了房地产项目的比例。海银财富选择了刚性兑付,看似是对投资人负责,其实已经埋下了隐患


财报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海银控股将房地产项目产品规模占比从58%降低到37.9%,除了房地产产品外,其他产品的底层资产是什么呢?


今年5月份,证券时报一篇题为《海银财富700亿"资金池"调查:傀儡空壳、交叉嵌套、底层空虚》的报道,揭开了海银财富产品底层资产的真面目。


该报道显示,海银财富存量理财产品发行时间基本在2022年之后,涉及的发行人共计22家,发行的产品数量共计465只,总规模716.9亿元。这22家发行人发行的465只理财产品全数违规,它们都是在被监管部门定性为非法金融的“伪金交所”进行登记备案,而海银财富理财师在销售产品时,却说成是经过登记备案合法的金交所产品,对投资人构成重大误导。


海银财富理财产品发行人统计,图片来自证券时报。


据《证券时报》报道,企查查显示,这22家发行人都有着高额注册资本,绝大部分都在1亿元以上,有2家甚至达到10亿元;但实缴资本仅有一家是1万元,其余都是0。


也就是说,2022年之后,海银财富通过捏造的虚假底层资产,吸纳投资人的资金,构建资金池,依靠借新还旧的资金池模式滚动。


这个“庞氏骗局”不被拆穿的前提是,得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场。事实上,确实有不少投资者被骗了。


数据显示,2019年海银财富有134家分支机构,到2023年上半年达到185家,2021年活跃客户数只有3.5万,到2023财年已达到4.66万。要知道,海银财富的产品都是30万起投的。


这个“资金池”滚得越大,资金缺口也就越大,迟早有滚不动的一天。2023年12月,海银财富陆续传出停止兑付的消息,这个庞大的“资金池”终于滚不动了。


爆雷后,韩宏伟表面上是在为投资人“兜底”,实际上却是想着继续骗人,对投资人进行“二次收割”。


据国际金融报,在爆雷3个月后,海银财富陆续推出以其写字楼、住宅、物流园、大健康板块资产及上海贵酒的酒水资产抵债的方案,不过仍需投资人再支付30%的现金。


根据投资人的反馈,海银财富还在这个过程中虚标资产价格,平均高出市场价的一倍。例如投资者当初买了700万海银财富的理财产品,如今无法兑付。海银财富便拿出一套市场价500万的房子,标价1000万,如果投资人愿意接受这套房子,则还需要再交300万元。


这种“杀猪盘”式化债方案,被认为是海银财富“拖延时间”的缓兵之计。


爆雷后,韩氏父子还在留后路?


从海银财富爆雷到被立案的这段时间,韩氏父子采取了不少动作,让旗下的一些重要公司改名,摆脱“海银”二字,跟海银财富划清界限。


6月28日,海银财富控股股东海银控股发布业务转型公告,表示要剥离海银财富,拥抱高科技,主营业务转型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等科技领域,原主营业务财富管理将由韩宏伟拥有和控制。还将公司英文名称改为“Santech Holdings Limited”,证券名称改为三合智能(STEC)。


海银控股6月28日发布的业务转型公告,图片来自其官网。


业内人士指出,这么做是为了保住“海银控股”上市主体地位,也就是保壳,避免退市


类似的改名操作还不止一次。就在韩氏父子被抓前,海银财富在香港的两家关联公司也悄悄完成了改名。


据香港政府网站信息,9月5日,海银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Hywin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改名为Annum Asset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简称Annum资管)。该公司现持有香港证监会1、4、5、9号牌照,对应证券交易,就证券提供意见、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提供资产管理。


9月10日,韩氏父子等人被抓前一天,Annum资管的唯一股东——海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HAIYIN International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也更改了名字,改为Annum Holdings Limited(简称Annum控股)。


这两家公司跟海银财富关系紧密。资料显示,Annum控股的唯一股东叫海银财富(香港)有限公司(HAIYIN Wealth Management (Hong Kong) Limited),前文提到的王滇和王沛两姊妹均是该公司董事。


而海银财富(香港)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是海银财富国际有限公司(Hywin Wealth International Limited),这是一家注册在英属维京岛的离岸公司,海银财富总裁王滇是该公司唯一董事。


这两家公司恰好赶在韩氏父子等人被抓前,完成了改名操作,摆脱了“海银”二字,或许是想跟海银财富划清界限后重新开始。


不过,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Annum资管和Annum控股是否也参与了海银财富在内地的非法集资活动,具体情况还需等待警方的后续调查。


另外,由韩啸控股的上海贵酒(证券名称“岩石股份”),虽然早早就跟海银财富“划清界限”,但还是受到了波及。9月12日和9月13日,岩石股份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董事长及总经理韩啸被抓后,上海贵酒发布公告,由副董事长陈琪代理董事长职位,公司还将形成经营委员会,代为履行总经理职责。公司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持有的64.8%的股权也已经被司法冻结。


自去年12月海银控股爆雷后,上海贵酒便陷入了危机。


财报显示,上半年,该公司营收暴跌近八成至1.91亿元;净利润亏损7737.76万元。资金链也濒临断裂。公告显示,截至9月7日,上海贵酒今年以来遭遇几个重大的诉讼案件,总计涉及金额达4.46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该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仅为2412万元,相比较上年期末缩水超过50%


韩氏父子精心打造的上海贵酒,也已经走到悬崖边。


4.6万投资者的钱能拿回多少?


韩宏伟父子等人被抓后,4.6万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他们的钱还能追回来吗?


能否追回,以及能追回来多少,或许要看海银财富的产品的底层资产的性质。


根据《证券时报》的那篇报道,海银财富依靠分布于90余个城市的180多个线下财富中心,聚集了4万余名高净值人群。它所属产品的底层资产,大部分都是虚假的,与募集说明书宣称的严重不匹配,这些钱真正能进入他们宣传项目里的,恐怕十不足一,大部分资金去向不明。


即便有些钱真的投资了一些项目,按照海银控股招股书以及理念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其提供的产品大部分都投资于房地产项目。就近两年房地产的情况来看,这些资产恐怕已经大幅缩水了。


在这种情况下,立案之后,公安对海银财富剩余资产的清算和追缴难度便增加了。有业内人士指出,海银财富的性质比中植系更严重


中植系财富公司是被定性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8月9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将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高某某等49名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然而,上海警方是以涉嫌非法集资犯罪对海银财富进行立案侦查的,后续很可能被定性为集资诈骗。


两者有何区别?从造成的社会后果来看,非法集资不仅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还可能侵害到公共及私人财产,造成社会不稳定,非法集资往往造成集资款项挥霍殆尽,无法偿还;而非法吸收存款会有实际投资项目等,只是违反了国家对金融领域的管理秩序,爆雷后追偿难度相对较小。


以中植系为例。去年11月22日,中植集团通报的集团总资产账面金额约2000亿元,但剔除保证金后相关负债本息规模约为4200亿-4600亿元。6月28日,北京市一中院公告称,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人于2024年6月28日向法院申请对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248家企业进行实质合并破产清算。


中植系多少还留下一部分可以清算的资产。相比之下,投资者投给海银财富的钱,大部分都不知所踪了。一旦海银财富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海银财富的投资者想要拿回本金,恐怕要经历漫长的等待,而且能拿回多少本金也是未知数。


9月11日,不仅是海银财富的末日,更是4.6万投资人噩梦的开始。


参考资料:

1.《海银财富涉嫌非法集资犯罪被立案侦查,实控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国际金融报

2.《潜望|海银财富700亿“资金池”调查:傀儡空壳、交叉嵌套、底层空虚》,证券时报

3.《海银财富延兑内幕曝光:存量600亿,或假借恒大等多家地产公司之名虚假募资》,凤凰网风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