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肿瘤时间  ·  第 2 项!HER2 ADC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CIC 2017丨薛小临:长程心电检测应用的国际数据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11 23:34

正文

   CIC 2017

  中国 西安


2017年9月9日,2017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IC 2017)期间,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薛小临教授就长程心电监测在国外应用的现状和临床证据进行全面的讲授



薛小临教授引用最新、最权威的指南,对ICM(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的适应证和临床价值进行阐述,指出ICM在提高反复晕厥患者确诊率和降低整体花费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隐源性卒中风险的分层和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的管理。

一、ICM是晕厥诊断的“利器”


欧洲心律协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EHRA)通过调研评估了不同心电监测技术在不明原因晕厥、心悸和其中需要确认房颤诊断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状况。45家中心参与了调研,其中78%为大学的医院。在所有的数据中,仅有20%的中心为适应证患者植入了ICM,80%以上的中心仅为反复晕厥和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意识丧失的患者植入ICM。


所谓的晕厥(Syncope)表现为自主意识丧失和肢体僵化,发生较快,有不同的预兆症状,在没有药物或手术干预的情况下,可自主、完全且较快地恢复。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短暂的脑供血不足。相关资料显示,45%~80%被归为不明原因晕厥的案例可能是心源性晕厥。而心源性晕厥是非心源性晕厥死亡率的2倍,因此识别晕厥的性质尤为重要。


《2009 ESC晕厥诊断与治疗指南》提出,ICM是早期诊断晕厥的Ⅰ类适应证。当怀疑晕厥是由心律失常引起的,但没有充分病因学治疗证据证明时,可以将早期使用ICM的诊断方法作为临床使用的参考标准。《2017 ACC/AHA/HRS晕厥患者评估和管理指南》指出,根据晕厥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心电监测方法(Ⅰ,C),经过初始诊断发现晕厥原因疑似与心脏相关后,应该进行心电监测。疑似心律失常致晕厥的院外患者,应用ICM有助于评估晕厥原因(Ⅱa,B)。此外,ICM适用于晕厥发作频率>30天的患者中。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也已证明了晕厥患者应用ICM监测的实际价值。


1. RAST研究

2001年刊登于Circulation杂志上的RAST研究入组了6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随机植入REVEAL或进行传统检测(Holter+Tilt table+EP testing)。随访1年,与传统检测相比,REVEAL提供更高的检出率(52% vs. 20%,P=0.012),并且发现心动过缓是引起晕厥的最主要原因(90%)。此外,应用REVEAL也可降低26%的诊断费用。


2. ISSUE 3研究

ISSUE 3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共有29家中心参与,纳入≥40岁且在过去两年间发生≥3次晕厥事件的患者,旨在评估既往研究ICM记录的神经介导停搏事件患者起搏治疗的有效性。511例植入ICM,其中89例患者12个月内经历窦性停搏事件,77例患者随机接受了双腔起搏器治疗。植入起搏器后,患者晕厥发生率显著下降。该研究说明ICM可以有效对晕厥患者进行分层,基于ICM的记录对症治疗,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3. PICTURE研究

PICTURE研究入选反复晕厥或晕厥前兆植入Reveal ICM的患者(n=650)进行研究,570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38%的患者1年内再次发生晕厥,而78%再次晕厥患者进行了明确诊断,其中75%患者明确为心原性晕厥。因此,Reveal ICM有助于提高晕厥患者的检出率。


二、“晕厥中心”让患者不再“晕头转向”


PICTURE研究还发现患者平均需要看3个科室,做13种检查。1/3的患者因晕厥事件遭受过显著创伤,70%的患者曾经住院,36%的患者有晕厥引起的外伤史。


为避免晕厥患者在医院各个科室辗转而无法确诊病因的情况,我们应该发挥综合性医院优势,建立有效的诊疗机制(如晕厥中心)。标准化治疗是由急诊医生决定患者是否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并且设定检查项目,而晕厥中心的患者评估由急诊医师、心内科医师和电生理医师共同决定。建立晕厥中心可提高晕厥明确诊断率,降低住院率和患者住院总天数。


三、ICM让房颤无处可藏


资料显示,房颤引起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5倍,而口服抗凝剂可降低67%房颤相关的卒中风险。然而,大多数房颤是无症状性的(见表1),因此需要采用ICM长程监测心电图来识别隐源性卒中,以便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预防房颤相关并发症/死亡的发生。

表1. 无症状性房颤相关研究


在ICM相关的临床研究中,识别出房颤的时间和检出率不一。CRYSTAL AF研究表明,在监测隐源性卒中患者方面,ICM优于传统监测手段。今年HRS会议上公布的Reveal AF研究提示,在18个月时ICM房颤检出率达29.3%,30个月检出率增加至40.2%。


《2015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与《2016 ESC房颤管理指南》均加强了ICM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临床证据表明,ICM有效提高房颤检出率,尤其对隐源性卒中患者房颤评估和后续治疗实施作用明确。同时,ICM对于房颤消融术前后的患者诊断、监测及临床诊疗工作的安排具有重要意义。


四、ICM“心”时代


随着心电技术的逐步发展,ICM成为长程心电监测的重要方法。随着微型植入式心电监测的诞生,其临床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相关指南及临床试验(如RAST、PICTURE、ISSUE 3等)肯定了ICM在晕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此外,ICM也可有效提高房颤检出率,在隐源性卒中风险分层和房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