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传统的公司分类法中,将股票分为
周期股,成长股,价值股
。
周期股,就是公司业绩波动大的公司,如钢铁煤炭业。成长股,就是那些一直维持高增长的公司,如TMT公司。价值股,就是那些不增长,但也不下滑平稳发展的公司,如银行。
这套分类方法一直根深蒂固,成为了投资者们判断公司的统一标准。
然而,在研究了很多个行业之后,开始慢慢意识到,这些分类大概率是不准确的。
任何公司都有周期,只是周期的长短,表现形势各不相同罢了。像很多成长股,价值股,其周期的波动一点不弱于传统周期股。
有太多所谓的成长公司,用了10年时间坐了一趟过山车。投资人亏损累累,还白白耗了十年的时间成本。
对于任何人来说,判断周期太重要了。不能说在49年加入国民党,在股市马上发生股灾之时选择去炒股,在行业竞争激烈时加入去分一杯羹。
事实上,那些在各行业取得成功的人,无一不是踏准了周期:在周期上升期早早进入,在周期向下之前早早退出。或者在在周期顶部收缩,做好防御措施,其后在周期顶部逆势扩张。
今天看到的财富榜单上的互联网大佬们,他们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互联网的大周期开启之时,正是他们开始创业之时,是互联网这艘大船足够大,这个周期足够强,才造就了他们。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周期的红利。
那么该如何清楚地认识到周期呢?
供需的小周期
最简单的周期,无疑是供需周期。
出现这种周期最本质的原因是:永远有些人眼红别人赚钱。
某种生意非常赚钱时,就会引来各界的目光,于是,竞争者如雨后春笋出现,产品供给迅速上升,并超过了市场需求,导致最终所有的参与者都很不赚钱。直到大家亏损累累,部分公司退出,供给低于需求,周期才会从底部慢慢脱离。
股票也是这样,很多人买导致股价上涨,股价高企对应的长期回报率变低,于是股价开始下跌,股价下跌导致长期回报率提高,股价开始重新上涨,这也是股价上下波动的周期。
一般来说,竞争壁垒越小的行业,供需的小周期波动就越大,因为竞争者没有任何门槛进入行业,供给的增加非常简单。典型的比如低端的工业,养殖业。
不过即使是竞争壁垒较高的行业,其供需的周期波动依然存在,因为即使供给可以控制,需求端依然存在限制。
像intel等高端制造业公司,其产品的产能也不可能一直提升,其产品价格也不可能无节制提高,因为需求不是无穷的。公司若今年的销售量翻了三倍,那么未来三年的销售量一定会很差,因为客户已经买够了三年的货。
竞争的分析比什么都重要,必须搞清楚公司的业绩容不容易被竞争冲击,冲击可能有多大,现在是供需周期的顶部,还是中部,还是底部。而由于竞争的存在,一家公司连年的高增长是困难的,尤其是取得了超越行业以及超越经济增速的速度,许多高增长都是由投资未来,过度供给造成的,这一点务必注意。
行业发展的大周期
更重要的是判断大周期
。就如企业正常的生命周期。从初创到成长到成熟到衰退。
无论是从业还是做生意,成熟或者衰退的行业,都很难找到机会。找机会,尽量只能在成长行业中进行,因为需求足够多,暂时还能容得下新进入者。
但很多人的错误在于,看到一些行业多年向上,就认为一直向上,就像钢铁业,从80年代到00年代,一直是周期向上的产业,因为经济的发展状态决定了其需求的不断增长。但随着经济开始向第三产业发展,钢铁产业的增速也开始趋缓,甚至转负,等到行业亏损之后,投资者才回头发现:哦,原来大周期已经结束了。
大周期很长,有时可能上升几十年,下降几十年,一旦误判周期高位,其后果极其严重。
当然,不同行业的大周期曲线也不一样,有些公司进入成熟期后,还会缓慢增长,不会衰退,比如食品饮料,煤气等行业。但有些公司进入成熟期以后,会迅速衰退,甚至消亡,比如说收费期已过的高速公路公司,比如被机器取代的各种手工业。
因此,分清楚行业的周期曲线也有必要。
喜新厌旧的周期
除去上面两个最基本的周期,还有一些覆盖面较小的周期。
例如人类喜新厌旧的周期。
大家一定观察到过这样的现象,当一种物品而占据人们的生活成为主流,人们会慢慢对这类产品感到腻味,厌倦。
可能是一种言论,也可能是一种商品。
以食品饮料为例,可口可乐的业绩已经多年下滑了(虽然股价还在涨),究其原因,就是现在社会对碳酸饮料越来越不待见。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更高级的饮品。
在美国市场的演变不敢下定论,但在中国市场,就有很明显的趋势。近几年出现的新式饮品店发展很快,喜茶,贡茶,瑞幸。一个人只有一个胃,当他选择更多地选择喝这些新饮品时,传统的饮料受挤压几乎是确定性的趋势。
其实这些饮料也不算新东西,茶饮料本来就有,奶茶也出现很多年了,只是人们的喜好在变幻罢了。
也许过很多年以后,人们又开始厌倦各种各样的茶饮料,重新开始喝碳酸饮料,但是这个趋势,暂时还没有人能看清。
同样的,衣服,发型,音乐,审美,无时无刻都在进行着周期的更替,这类周期比较难捉摸,但它是客观存在的。
周期与信心
以上就是不同周期的类型,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要能清楚地把握周期顶部与底部,做很多事情都能很快成功。
但现实的困境是,人们的信心总是随着周期波动,周期顶部踊跃进入,周期底部信心崩溃,永远无法做到逆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