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墓式”,“奥运可以接地气但不能接地府”等等一些对东京奥运会的梗最近火出了圈。调侃归调侃观其本质还是中日的文化差异跟审美差异造成。本文借着当下奥运会的热点,来讲述下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的日本审美,以及在这种审美的影响下,日式设计风格的特点是什么。
文末还有为各位小伙伴准备的“彩蛋资源”,请耐心看到结尾哦
特别的奥运“开墓式”
这段时间体育应该是全世界关注的中心,伴随着东京奥运会的开幕,许多周边关心热点的同学朋友也都观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但都被开幕式的阴森的表演气氛跟奇特形式给吓到了,一脸的懵逼,都调侃东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开墓式”,“奥运会可以接地气但是不能接地府”。
其实当中问题就是出在中日两国虽然一衣带水,但是文化审美完全不同。
日本文化中的“侘寂”
为了能够易于理解的讲出中日审美之间的巨大差距,我以毛笔为例向大家说明:中式毛笔选用竹节之间平直那段作为笔杆,而日式毛笔专选带竹节的那段作为笔杆。
用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
中式审美,讲究表里如一,道在器中,正大光明;而日式审美喜欢从不规则甚至不美的表象中追寻内在美。
从而引申出一个只属于日式文化的概念叫“侘寂(WABISABI)”。
中式审美属“阳”做的好的时候很大气磅礴,做不好的时候会很俗气。
日式审美属“阴”,做好有一种禅宗的味道,做过了度太追求侘寂当中的“枯”“暗”“拙”“陋”的话,就会容易“瘆”。
同时由于日本受到本土宗教神道教的长久影响,相信万物有灵,造成日本文化中又盛行“妖怪文化”,这一文化元素渗透到了日本文学、美术、 戏剧、装饰、影视等等方方面面。
与日式审美当中侘寂相结合后就出现了东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当中那些让中国人觉得很阴森诡异的效果。
侘寂概念的来源
聊完“瘆人”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我们来深入的了解下侘寂的起源。
侘寂概念源自于小陈佛法当中的无常理念,指的是一种朴素又安静的美。
它对富贵华丽、鲜艳绽放、繁琐丰满的通盘否定。对贫苦、谨慎、节制、寂寞幽暗、干枯等自然风格的一种极致追求和体现。
从而延伸出日式美学当中另一层含义:从老旧的物体(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
侘寂影响下的日式设计
深受侘寂审美的影响,日式设计也形成它独特的设计风格与外在感受。
由于追求节制、素雅、内在美,造成“断舍离”成为设计的核心价值。
同时由于日式设计风格追求极简,也造成它十分注重设计的核心价值,产品设计上也注重以人为本,下面我们来聊下日式风格几个主要的特点。
造型简单
日式风格通过
简单的的几何形状
构建出高级的设计表达元素,通过
简单重复的线条
把握设计重心,给人一种简炼精致的高级感。
擅用负空间
日式设计当中利用极致的负空间是一种很高级的设计方式,需要设计师对作品版面有很好的把控能力。
同时大量留白的设计风格
也贴合“侘寂”理念当中克制、节制,从平凡中探寻内在美的文化思想。
同时在产品设计当中合理使用负空间可以有效避免用户认知过载,
并保持设计的直观性。让用户把注意力集中在最基本的内容上。
善用文字
中日文字出自同源,在文字的设计与表现力上日式风格也做的尤为用心。
应用书法体、文字结构拆解重组,异构体文字等一些对字体设计的手法使用的非常巧妙。
细腻的质感
基于日式文化提倡的素朴、克制的理念,日式设计在
质感上会刻画的十分精致细腻,
并且通过质感传递给用户枯槁、斑驳、自然的“侘寂”理念,从而发现事物隐藏在外在之下的内在美。
文末小结
在嘈杂的现代世界里,太多的“躁动”会让用户感到杂乱和突兀。而植根于日本文化的“侘寂”思想已在全球广泛传播,并征服了数百万用户的心。它已成为一种持续的趋势,给平面设计和数字产品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各位设计师们打开新的思路。
文末小彩蛋
赠送大家60款日式海报文件
,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拿去学习。
如何领取
:
1、在文章结尾处点
在看
2、
添加小编微信,备注【日式海报】
,小编会将下载地址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