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肿瘤时间
肿瘤时间是丁香园旗下的专业平台,这里有医生同仁分享经验、解读指南、追踪前沿,是肿瘤医生的充电时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rpei  ·  每逢佳节胖 N ... ·  18 小时前  
解螺旋  ·  速看!用AI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肿瘤时间

郭晔教授:帕博利珠单抗适应证扩展,开启中国 R/M HNSCC 一线治疗新征程

丁香园肿瘤时间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1-20 20:20

正文



2020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用于通过充分验证的 PD-L1 综合阳性评分(CPS)≥20 的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R/M HNSCC)治疗,成为 4 年多以来我国 HNSCC 一线治疗唯一获批的 PD-1 抑制剂。而随着研究的进展,近日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 HNSCC 适应证再次获得 NMPA 批准,将适用人群扩展至 PD-L1 CPS≥1 的 R/M HNSCC 患者,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郭晔教授 ,深入解读此次 R/M HNSCC 免疫一线治疗适应证扩展的重要意义,并对头颈部肿瘤未来探索进行展望分享。



帕博利珠单抗适应证「破冰」扩展, R/M HNSCC 治疗迎来新突破


郭晔教授:


此次帕博利珠单抗适应证扩展获批,对促进我国 R/M HNSCC 临床研究与国际接轨以及帮助更多患者生存改善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虽然自 2020 年以来,帕博利珠单抗一直是 R/M HNSCC 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并且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获批用于 R/M HNSCC 治疗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其在国内获批的适应证与国外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大多数国家在批准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使用时,采用的是 PD-L1 CPS≥1 标准,而国内在 2020 年获批时则主要基于 KEYNOTE-048 研究的亚洲亚组数据,该研究并未纳入中国患者。因此,我国药监部门结合了不同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在适应证审批时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附条件批准其应用于 PD-L1 CPS≥20 的人群。此次适应证扩展获批后, 国 R/M HNSCC 一线免疫治疗适应证与国际标准接轨, 这对于未来参与国际临床研究具有极大的帮助,可有效避免因 PD-L1 CPS 1-20 人群适应证缺失,与全球临床研究用药方案相冲突的问题,方便未来中国更多地参与帕博利珠单抗基于 PD-L1 CPS≥1 人群分层开展的联合治疗研究或其他扩展研究。


其次,适应证扩展将 显著增加帕博利珠单抗的潜在治疗人群 。事实上,PD-L1 CPS≥20 的患者仅占所有 R/M HNSCC 患者的 40% 左右,而选择 PD-L1 CPS≥1 的标准,则能覆盖到约 80% 的患者群体 [1] 。早先,KEYNOTE-048 研究已证实 [2] ,即使是 PD-L1 CPS≥1 的患者,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相较于传统靶向联合化疗方案也展现出明显优势。因此,这一适应证扩展将使更多患者受益于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满足了更广泛的治疗需求。





KEYNOTE-048 研究成中流砥柱,R/M HNSCC 长期生存照进现实



郭晔教授:


R/M HNSCC 的治疗效果历来较为有限。在化疗时代,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 8 个月 [3,4] 。随后,靶向药物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但也仅能将中位生存期延长至 10~12 个月左右 [5] 。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在复发/转移后的 1 年内将面临较高的死亡风险。


帕博利珠单抗在国内上市后,不论在 KEYNOTE-048 研究中,抑或是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均展现出了免疫治疗的独特优势。即确实能够让一部分患者实现长生存,甚至达到无病状态,进而有望使一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以往在讨论 R/M HNSCC 化疗和靶向治疗时,临床医生主要关注的是中位生存期,而较少提及 5 年生存率。然而,随着帕博利珠单抗的引入,以及 KEYNOTE-048 研究的 5 年生存数据的支持 [6] ,使得临床医生对头颈部肿瘤通过免疫治疗实现长期生存有了更多的期待。 KEYNOTE-048 研究结果表明 [6] ,约 15%~20% 的患者,无论是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还是联合化疗,都能存活超过 5 年 (图 1)。这一发现为头颈部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治疗理念,即有可能通过药物治疗实现患者的长期生存乃至治愈,这与传统的化疗和靶向治疗存在显著差异。


图 1 KEYNOTE-048 研究 PD-L1 CPS≥1 人群 5 年 OS 分析结果


目前对于大多数患者,尤其是 PD-L1 CPS≥1 的 R/M HNSCC 患者,帕博利珠单抗已成为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其既可单药使用,也可联合化疗使用 [7] 。此次适应证的扩展将进一步巩固帕博利珠单抗在 R/M HNSCC 一线治疗中的优选地位,同时赋予医生更灵活的治疗选择,有望促使更多患者接受这一治疗方案。





规范化使用助力更高安全性,帕博利珠单抗真实世界应用更安心


郭晔教授:


帕博利珠单抗已在国内获批用于多种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其在头颈部肿瘤领域中的独特之处在于,是当前唯一获批的 R/M HNSCC 一线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占据临床基石地位,临床医生使用经验也相对丰富。


与大部分的肿瘤免疫治疗相似,帕博利珠单抗在 R/M HNSCC 的临床应用中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且对多数患者有效。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一些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紊乱。这可能是由于 R/M HNSCC 患者多曾接受过手术或放射治疗,其甲状腺功能可能已受损。因此,在 R/M HNSCC 免疫治疗期间,需要更加关注患者的甲状腺功能。


此外,在帕博利珠单抗的临床应用中,还应严格遵循指南及临床研究的用药建议,规范使用。例如,在决定是否采用单药治疗时,应强调对 PD-L1 的检测。


总体而言,基于指南的推荐,帕博利珠单抗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基础,且大部分医生都能规范使用该药物,而其所取得的疗效也有目共睹。





拓展更多获益空间,创新药物联合与免疫治疗前移未来可期


郭晔教授:


基于 KEYNOTE-048 研究,帕博利珠单抗已在 R/M HNSCC 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我们仍需意识到,目前免疫治疗有效应答人群相对有限,仅占 15% 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患者仍未能或在接受免疫治疗后可能出现无应答或最终发生耐药。因此,进一步拓展免疫治疗获益的人群空间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我们中心也积极参与了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在现有免疫治疗基础上,特别是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药物联合其他疗法的效果,如联合传统抗 EGFR 药物,或者基于抗 EGFR 的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型药物,相信未来将会发现更多有效的联合药物,进一步扩大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


此外,目前免疫治疗领域也涌现出许多新型免疫治疗药物。国内外临床研究聚焦的双特异性抗体免疫治疗研究,其多数是基于 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搭载其他免疫激动剂或抑制剂组成的双抗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头颈部肿瘤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并不属于 R/M HNSCC,而是归类为局部晚期范畴。近年来,免疫治疗前移策略一直备受关注,尽管免疫治疗与放疗的联合尝试并未取得显著成果,但 KEYNOTE-689 研究的初步阳性结果为我们带来了希望,该研究结果也有望在近期公布,推动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肿瘤适应证的拓展。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数据的公布,免疫治疗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前移趋势将愈发明显。而这一前移策略有望惠及更多的患者群体。


而在免疫治疗前移的药物组合中,包括使用阶段、联合药物选择以及治疗持续时间等方面,仍是重要的探索方向。



专家简介

郭晔 教授

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新药一期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
  • 中国医师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