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4日)是阿根廷马克思主义者切·格瓦拉的生日。关于他的身世、生平以及他的政治思想,这里忽略不谈,反正你们也没兴趣了解。借着他的生日,说说他跟T恤有关的事儿。
你们会说,怎么什么事儿你都能扯到T恤上?不是我能扯到T恤上,是从T恤诞生的那一天起,所有的事儿都想跟我们T恤扯上关系好伐啦。
我想你肯定见过这件T恤衫,甚至你可能还穿过。如果迎面过来一个人,穿着这件T恤,你的第一个反应一定是:这哥们儿真酷!几秒钟后你会问:这哥们儿演过哪部电影?他是哪个乐队的主唱……人们形容这种现象是:一张脸占领了成千上万的T恤衫。
即使在过去几十年间,我们跟这哥们儿有过一段共同信仰,但对今天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可能根本不知道他是谁,因为上周发生的事儿你可能都不记得了,更别说上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事儿了。因为你对外面发生的事儿根本不感兴趣,更别说远在上世纪60年代更远在没有LV或爱马仕甚至耐克的阿根廷、古巴、玻利维亚发生的事儿了。
但你可能会去买一件他的T恤衫。
格瓦拉的头衔有很多,比如:革命家、医生、诗人、军事家、游击队领袖……但他还有一个头衔:反文化流行文化偶像。这个头衔是站在西方人视角上定义的。想想吧,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你喜欢共产主义者格瓦拉,是绝对的反潮流反文化大逆不道,就像此刻你说你喜欢民主、自由、法治一样——你身边的人肯定会觉得你有病。当年,对大部分西方人来说,身边有个喜欢格瓦拉的人,那一定是叛逆分子。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格瓦拉被奉为精神偶像和成为时尚符号,并不是在与他有一样信仰的那些国家,而是在跟他信仰相左的西方世界,因为在社会主义阵营,人们没觉出他有什么不同,随便从家里拉出来一个人都跟格瓦拉一样——不一样就把你毙了。所以格瓦拉的那一套理想主义或是浪漫主义的东西并不新鲜,但是在西方则不同,有人追随他的脚步,沿着瞭望塔,加入到革命阵营。当然,大多数人是把他当成一个偶像——一个文化、潮流偶像来对待,比如家里墙上贴上一幅他的海报、穿一件他的T恤衫出门。
这张流行全世界的格瓦拉的照片是古巴摄影师阿尔伯托·科达(Alberto Korda)在1960年3月5日摄于哈瓦那。当时格瓦拉正在参加一个葬礼,表情严肃。科达给这张照片取名《游击战士》。
1967年,一位意大利出版商把格瓦拉的《玻利维亚日记》出版,封面用的就是这张照片,当时为了宣传这本书,出版商印了上千张海报,让欧洲人认识了这个形象。1968年,爱尔兰艺术家吉姆·菲茨帕特里克(Jim Fitzpatrick)以这张照片为基础,改成了海报,取名《万岁,格瓦拉》,来纪念他心中的革命英雄(格瓦拉死于1967年),最初,他出于财务上的考虑,在伦敦商店售卖这张海报,但他很快放弃了这种做法——尽管他拥有二度创作的版权,他开始免费给爱尔兰、法国、荷兰、西班牙的左翼团体发放海报。从此,格瓦拉从革命英雄变成流行文化偶像。
这张原版海报现在在eBay上已经卖到了近600美元一张。
没有T恤衫,很多东西会被我们遗忘得更快。一旦有什么形象被用在T恤上,就意味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可能变得长久。艺术史学家马克·肯普(Martin Kemp)教授甚至将《万岁,格瓦拉》列为有史以来十大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图像之一(蒙娜丽莎排第一)。
据菲茨帕特里克说,他画的这张海报只用于非商业政治范围,从来没有授权给任何人用于商业目的,但是格瓦拉的魅力太大了,60年代,人们更多是追随他的信仰而乐于把他的头像印在各种物品上。再后来,人们觉得他跟米老鼠一样可爱,为什么不穿一件自己喜欢的形象的T恤衫出门呢?面对各种格瓦拉衍生品,菲茨帕特里克非常生气。《华盛顿邮报》曾经这样写道:“照片里的那个古巴革命者,有着严肃的目光,邋遢的胡须和黑色贝雷帽。埃内斯托·切·格瓦拉被崇拜,也被憎恨。他作为一个文化偶像依然无处不在——就像詹姆斯·迪恩或玛丽莲·梦露那样,也许在新一代的崇拜者中更是如此,他们把一个虔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变成了资本主义商品。”
在今天的人眼里,菲茨帕特里克的《万岁,格瓦拉》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就像我们今天去看古罗马角斗场一样,那种血腥、残忍早已被雨打风吹去,留下的是没有刀光剑影的遗迹和传奇。同样,革命、理想主义、共产主义也与《万岁,格瓦拉》无关了,它只是街头、商店里物品的一种装饰——一个很酷的男人,目光如炬,至于他是谁都变得不重要了。
格瓦拉要是活着,会穿自己形象的T恤吗?
在网站上,关于格瓦拉的问题,有这样的一段回答:
我:嗨,你为什么穿这件T恤?
朋友:嗯!看起来很酷、很时尚。
我:你知道这个家伙叫什么吗?
朋友:知道啊,他是一个摇滚乐队的歌手,被一个人杀了!不太记得他叫什么了。
不许联想T恤
网址:shop69143466.taobao.com
或用淘宝APP扫描下面二维码
―――――――――●―――――――――
扫描或长按下面二维码
关注本公号
只有大众,没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