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官方订阅号。高雅艺术推广平台,演出资讯推送专区。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开票信息,了解讲堂动态,服务广大师生观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澳门留学9月开申 ·  21 小时前  
LCA  ·  生命不是待滋润的荒地 | 访朱良志 ·  4 天前  
赛客说  ·  赛客艺术空间9月活动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87岁白先勇,重访北大!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09-20 10:00

正文

9月13日晚
两个小时的讲座

87岁高龄的白先勇

一直站在台上分享

下台后,鼓掌声欢呼声还未散尽

学生们已一拥而上

被年轻人簇拥的白先勇

给全场每一个同学都签了名

直到散场

 ∆白先勇为在场师生签名留念 

当晚,白先勇在北京大学带来一场

以“青春版《牡丹亭》‘西游记’”为题的演讲

次日,青春版《牡丹亭》时隔19年

在北大再次重演

也开启了这部经典昆曲的二十周年庆演

2024年,北大推出

“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

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庆演

是这项传统文化传承计划的首场活动

也是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开学季系列活动之一

这是青春版《牡丹亭》第五次进北大

白先勇感动于观众不变的热烈

也期待着青年对昆曲未来的传播

“希望你们告诉你们的亲朋好友,昆曲怎么美、怎么美!”

这是他的心愿

也是所有人共同的向往

 📢互动有礼 

你对青春版《牡丹亭》有哪些想说的话?

欢迎点此移步官微,在评论区留言

截至2024年9月20日中午12:00

留言点赞前5名的读者

小北将为你送上白先勇及主创团队签名海报1张


这是时隔十九年的一次文化回响,也是一场情与美的雅萃盛典。

9月14日至16日晚,由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携手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共同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第五度走进北京大学,在这所百年学府重现中国文学美丽的爱情神话。

老的昆曲焕发青春的生命,搭建起传统艺术与当代青年之间的心灵桥梁。2024年,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推出,以青春版《牡丹亭》二十周年庆演为开篇2005年在北大首演时的原班人马重聚于此,携着对传承昆曲的信念、对《牡丹亭》的热爱,带来精妙绝伦的演出,受到师生热烈欢迎。

此次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的演出分上、中、下三本,从“梦中情”中丽娘觉醒自我、追寻爱情的彷徨与求索,过渡到“人鬼情”中二人不弃不灭、打破桎梏的执着与坚守,抵达“人间情”中梦影双描、终成眷属的团圆美满。青春、爱情、生命是青春版《牡丹亭》所歌颂的主题,两位青年人心中那份不受羁勒的对自由、对爱情的追求,推动着他们用青春之声、青春之舞、青春之思实现对爱情与生命的歌咏与融入。在曲折婉转的念白中、在优美轻盈的姿态里,在美与情的浸润萦绕间,一曲《牡丹亭》绘出了如梦似幻、如痴如醉的千万情思。

14日晚是首场演出,现场宾客如云、座无虚席。演员甫一登场,全场便响起热烈掌声,久久不息。杜丽娘与柳梦梅冲决幽明、打破生死的爱情故事,通过清丽婉转的声腔、盈盈袅袅的身姿和蕴藉深远的唱词,透过演员们成熟醇厚的表演,穿梭过廿载时光,与当年犹含青涩的首演遥遥相应。

文化传承的脉搏于此回响,昆曲发展的生机春意盎然,现场观众无不沉浸于这场视听之美的盛宴中,时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向青春版《牡丹亭》致以最诚挚的喜爱与肯定。

初次观看青春版《牡丹亭》的北大学生周京晶激动地表示,“我非常喜欢白先勇老师的小说,得知青春版《牡丹亭》将再次走进北大,就像发现宝藏一样,连抢了三场演出的票,希望完整体验这部含意隽永的昆曲名作,感受美丽高雅的传统文化。”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等媒体纷纷聚焦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多种形式,将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彩瞬间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这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

2024年,是青春版《牡丹亭》首演20周年。作为戏曲守正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青春版《牡丹亭》在昆剧演出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有评论称其为继“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之后,又一个“一出戏普及了一个剧种”的佳作。——《澎湃新闻》

青春版《牡丹亭》所代表的不只是昆曲艺术的传承创新,更是深化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在这里,古典文化的盛美重遇知音,悠悠文脉的沃土再生新芽。

白先勇感慨地说,看见众多学子对青春版《牡丹亭》的支持与喜爱,让他感受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文化自信。

很开心通过此次演出回到熟悉的燕园,北大学子散发的青春气息和积极进取精神让我振奋不已。

《牡丹亭》出自明朝剧作家汤显祖之手,原作共55折,讲述名门闺秀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而深,最终超越生死,与书生柳梦梅结成连理的故事。青春版《牡丹亭》尊重经典,将原著浓缩成27折,由白先勇担任总制作人和艺术总监,特邀大陆昆曲名家汪世瑜、张继青担任艺术指导,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沈丰英、俞玖林领衔主演。

2004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演,一年后便走进北大。此后,青春版《牡丹亭》多次在北大上演。2009年,白先勇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共同发起“白先勇北京大学昆曲传承计划”,其后他连续十年到北大授课。

 ∆2018年白先勇在北大讲授昆曲课程 

“《牡丹亭》是歌颂青春、爱情、生命的戏,青春版则是用青春的演员号召青春的观众,延续昆曲的青春生命。”13日晚,白先勇在北大以“青春版《牡丹亭》‘西游记’”为题作讲座。白先勇笑称自己是“昆曲义工”,几十载耕耘于昆曲这片沃土仍初心不改,促使他坚持下来的是一个简单而坚定的信念“不能让我们民族这么了不得的艺术式微下去”。


他指出,上世纪昆曲曾面临严重的传承危机,一是一线演员年纪偏大,存在传承断层的风险;二是观众年龄老化,被称为“困曲”的昆曲难以吸引青年观众。可以说,当时的昆曲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传承和发展都难以为继。
面对如此困境,白先勇始终坚信,昆曲《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颂青春、歌颂爱情、歌颂生命的一出戏,而他要做的就是把它青春的生命召回来,让昆曲的生命再度焕发青春。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问世,昆曲复兴运动的序幕自此拉开,昆曲教育工程在校园巡演的过程中逐步建设起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被昆曲艺术深深吸引。可以说,青春版《牡丹亭》真正将青春的活力注入了古老的昆曲之中,今朝至园林,已是春色如许。
讲座中,白先勇还通过口述与照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向在场观众分享了青春版《牡丹亭》在美国、英国、希腊等国演出并收获热烈反响的经历,并表示,正是海峡两岸的优秀昆曲人才以及众多学者、业界人士的不懈努力,才让这部作品得以被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欣赏、理解并产生巨大共鸣,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成功范例,更让青春版《牡丹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走向世界舞台、传承昆曲文化、传播中华文化。

 ∆青春版《牡丹亭》希腊演出现场 

 ∆青春版《牡丹亭》在英国赛德勒·维尔斯剧院的海报 

这位耄耋老人全程站立演讲两个多小时,讲至激动处笑声朗朗,字字句句皆是对《牡丹亭》、对昆曲的无限热爱与深切关怀。讲座最后,白先勇向青年学子寄语道:“要向你身边的人传播昆曲,昆曲怎么美、这么美!”

9月15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等20所高校相关院系代表在北大参加“青春版《牡丹亭》进高校工作座谈会”,探讨总结昆曲保护、传承、创新以及培养青年观众的经验。

昆曲有着光辉灿烂的过去,更有着充满希望的未来。

此次再回北大,白先勇满怀着对昆曲复兴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的深切希望,鼓励青年学子在未来学习和研究中更多发掘昆曲文化,推动昆曲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2004年首演至今,青春版《牡丹亭》已在海内外演出逾500场,入场观众达百万人,其中大部分为青年。今年3月,青春版《牡丹亭》在台北、高雄、新竹等地展开巡演。此次来京演出在走进北大前,该剧已在国家大剧院连演3天。白先勇近日还在北京发布简体字版新书《牡丹花开二十年:青春版〈牡丹亭〉与昆曲复兴》。

三天三本的青春版《牡丹亭》虽已落幕,但其至情至美的表演、唱腔回响的音韵、文化自信的脉搏,将久久回荡于北大学子的心中,并将进一步推动昆曲教育工程与社会性文化建设的发展,唱就文化传承创新的崭新篇章。





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

“无域·北大中华文脉传承计划”,由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策划推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念,开展举办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赓续中华文脉, 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新闻网、新华社

编辑 | 张一涵

图片 | 许培鸿、闫琳琳、翟梦坤、黄喆、汪涵、高培超、宁妮娜、李宜倢、尹书山、曹梦瑶

排版 | 刘涵烨、曹梦瑶

责编 | 曹梦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