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8
月
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7
月的物价情况:
1
、
CPI
同比
1.4%
,预期
1.5%
,前值
1.5%
;
2
、
PPI
同比
5.5%
,预期
5.6%
,前值
5.5%
。
这是啥意思?
对于企业家、投资者来说,这是利好消息。因为
CPI
数据显示,中国有轻度通缩的迹象,这意味着货币政策不能再收紧了!
所谓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个指数里,主要是衣食住行的费用,但“住”的费用里只包含了装修和房租,没有包含买房因素。所以,我把它称为“穷人指数”。
所谓“穷人指数”,是说
CPI
反映的是基本上生活的物价变动。对于中产以上的阶层来说,更应该关心的是“富人指数”或者“投资指数”,这个指数是我率先提出来的,就是“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速-同期
GDP
同比增速”。
“富人指数”更接近于实际货币贬值速度。如果你的投资只跑赢
CPI
,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跑赢“广义货币
M2
同比增速-同期
GDP
同比增速”才算保本;跑赢“
M2
的同比增速”,才算成功。
但不要因此忽视“穷人指数”,正是因为
CPI
反映了基本生活价格的变动,所以特别重要。如果
CPI
同比增速超过
3%
,穷人就会明显感到生活成本上升的压力,就会有严重的社会问题。
所以,
CPI
这个“穷人指数”同时还是“社会稳定指数”(失业率也是)。正因为如此,中央高度重视
CPI
。
CPI
不是越低越好,西方国家一般希望看到
CPI
在
2%
左右,这样可以促进生产和消费,同时不产生社会问题。中国的标准略宽一些,可以放松到
2.5%
左右,但也不希望超过
3%
。
对于中国来讲,
CPI
同比涨幅低于
1.5%
就有通缩嫌疑
。
通缩,会让钱越来越值钱。
也许有读者会说,这不是很好吗?其实不然,
通缩会让全社会减少消费和扩大再生产,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最终让失业率上升。
1949
年到
1979
年,中国就常常处于通缩状态中,最终无法解决就业问题,让年轻人上山下乡,出现了“逆城市化”。
中国
6
月份单月的
CPI
是
1.5%
,上半年平均是
1.4%
。现在
7
月数据出来,是
1.4%
。这说明,中国经济的确有通缩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为了应付“特朗普上台”的冲击波,央行从去年
12
月开始“保汇率”。“保汇率”的重点,是维持中美之间的“利差”,于是货币政策出现了转向,央行降低了“印钞速度”。再加上金融大整顿、大反腐,最终在今年
4
月、
5
月达到了一个“紧缩”的高点。
6
月以后,央行有所微调和放松。除了
CPI
一直很低的因素,还有就是楼市在成交量上开始“入冬”,
稳增长的问题需要提前考虑了。否则,今年四季度经济可能出现新一轮下滑。
今天的“
21
世纪经济报道”说,
7
月债券市场净融资达到了
1.8
万亿,为
2016
年以来最高值,债券市场再度出现加杠杆的迹象,“一些大行明确表示三季度会大量配置债券”。
过去几个月,“现金为王”的说法重出江湖,经济学家钟伟也嚷嚷着“钱将越来越值钱”。
在一个“地方政府
+
国有企业”仍然主导社会投资的时代,这些说法经常会被打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