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近年来在“网红”的路上越走越远,但作为故宫博物院“看门人”单霁翔演讲时却直言,“我不是网红,我是被网红的”。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会上单霁翔院长说:元宵节,紫禁城将有史以来第一次开夜场。每隔5米一个红灯笼,在故宫城墙上,300多个红灯笼串起一条红龙,把5个展馆连在一起。
他说,“我们希望能够把紫禁城的一些古建筑打亮,举办上元节之夜。欢迎大家到故宫来,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将会在屋脊上演。”
故宫博物院在单霁翔任上得到了空前的关注,单霁翔也被称为“网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故宫不断开放展出面积,走上了数字化道路。
为什么近年来故宫大受好评?单霁翔采取了哪些措施让故宫文化遗产活起来了?
单霁翔是7年前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此前在北京做了很多传统民居四合院,他直言,“万万没想到,退休之前最后一个岗位能到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来看门,我也很感动。”
故宫是世界最大规模、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里是收藏中国文物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宝库,这里还是全世界来访量观众最多的一座博物馆。
但上岗以后,单霁翔看到是70%的范围是竖了一个牌“非开放区观众止步”,人们是进不去的。99%文物是沉睡在库房里面人们根本看不到,他看到人们沿着故宫中轴线跟着导游的小旗往前面走,没有一个有尊严的一个深刻体验的一次文化之旅。
单霁翔:“我认为应该改变,那么我们开始了行动。”
首先,故宫门前的广场过去是一个商业化广场,买卖全国的小商品,跟故宫文化没有关系,于是进行了整治。
过去,人们进入故宫就一个很困难过程,旺季排队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买了票,还要安检、验票、存包一系列手续,精疲力尽,单霁翔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一下开了32个窗口,我们向社会承诺人们3分钟之内能买到票。”
过去,故宫博物院正门午门有三个门洞,但是买票观众只能走两边小门,中间的门贵宾的车队。经过有关部门的协调,故宫把三个大门都打开了,再也没有机动车的车队驶入故宫博物院,这样人们再也不用排队了。
过去故宫验票是这样的,管理人员站在栏杆里面,观众要从三个缝儿进去,安检机堵了半个门洞,验票也排队,安检也排队。后来,单霁翔把栏杆拆掉了。安检验票我们把它放在两边,不是2个口,而是24个口,增加12倍以后来多少人都不需要排队了。
单霁翔直言,这就是管理革命,“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一切工作,究竟以自己管理方便为中心,还是以服务对象观众方便为中心,以自己管理方便为中心就是设置很多人们不舒服的措施,而以观众方便为中心,过去几年的的一些措施可能要重新审视。”
“点亮故宫”也是单霁翔改革的一个关键。
在以前,有观众抱怨故宫大殿里面是黑的。因为故宫是木结构的建筑,不能通电,而且里面沉淀的东西都是原物,长时间光线照射会对文物产生影响。
都是古物,但人们想看得更清楚,很痛苦,孩子往里面挤,老人也往里面挤。
是真的不能改变吗?
单霁翔来到故宫后,用了LED主光源,灯具不是挂在古建筑上,而是远离古建筑2.5米以上,开灯的时候两边各有一个工作人员职守,用测光表反复测敏感部位光线不能超标,光线什么样照度最好。
单霁翔很欣慰:“我们成功了,我们开始点亮紫禁城。过去看太和殿是看不清的,今天它被点亮了。过去坤宁宫中间没有门,人们要趴着玻璃往里面看,今天不需要,它被点亮了。”
去故宫看一次雪景,是很多人的一个梦想。
北京一年下雪一两次,每次下雪故宫都人气爆棚。
曾有一个网络段子,只要北京一下雪,故宫十公里内有单反的人都在往故宫去。
前年紫禁城一场初雪,一组照片放到网上,产生了1425万的访问量。今年下雪了,故宫博物院微博官方账号产生了5000多万访问量。
今天演讲,单霁翔直言,“这两年不下雪我们都着急啊”。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去年来了红月亮,晚上9点到11点,故宫拍的一组红月亮放上去以后,有2000万点击率。
“我们不断把美景告诉大家,然后人们来实地看。”单霁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