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情节是故事的主要架构,同时,它也是运动的,是一系列的改变,也改变着人的选择、命运和信仰。只有掌握了这一点,你的故事才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并在你的掌控之中。
我工作中最恐惧的是,我需要给客户一份审读备忘录,写明他或她的那部小说、或回忆录、或故事中,哪部分写得行,哪部分写得不行。而真正要命的是,那些不行的部分经常比行的部分要多。每到这种时候,我必须得拿出冷酷无情、凶神恶煞的一面,毫无同情心地指出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写这类审读备忘录的时候,我总是先说故事中写得好的部分,紧跟着再泼冷水,说我发现了手稿中潜藏的问题。我一般会指出情节方面的大漏洞,然后说故事需要再平衡,也就是说需要再增减对话或总结、增减故事背景、增减伏笔、增减子情节等。
大多数的手稿都需要再多些悬念、多些细节、多些人物发展。
最大的一盆冷水是我要跟作者解释说:他写的情节根本行不通。
关于情节有很多种定义。有一种解释是,将能引起人的兴趣和悬念的重要事件按顺序结构起来。不过我还要加上一点,
我认为情节是运动的,是一系列的改变。
这些改变——发生在主人公身上的、或是一群人物的冲突——将会改变他们的命运、选择和信仰。
令人满意的情节应该:
●通过决定、失误和行动使人物曝光;
●揭示冲突并使冲突戏剧化;
●解决冲突;
●给予作品复杂性和广度。
以不幸的发生为基础,情节由一系列麻烦事、意外和后续事件累积而成,这些事件轮流给故事增添紧张感并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情节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急转弯,有死胡同,有旁路,有弯路。每增加一处困难,就有更多的选择需要做,更多的道路可以选。在每一个转弯处,都要去处理不同的混乱、失序、争吵、挣扎、困惑和两难。
情节要逐步升温、沸腾,直至在最后一幕爆发。你不能写那种情节不温不火的故事,相反,
故事要的是逐渐增加的紧张感,令人无法喘息的压力,以及主人公的别无选择。
情节要能使人信服。在最后一幕中,在千钧一发和主人公山穷水尽的时刻,既要注重戏剧性和情感,又要言之合理。这并不是说,每个情节都以点球决胜负或肢体冲突的方式来结束,毕竟还有许多故事是安静的、富于思辨性的。而且有时大多数冲突都是内在的,而非外化的。无论如何,结尾会给出答案,张力要得到释放,冲突要得到解决。做出决定,达成目标,生活翻开新的一页,胜利在望。
生命中的大事发生过后,结尾就像沸溢的蒸汽锅,压力得到了释放。
那种释放是真实的、可感的、舒畅的。
由于小说本身是基于转变的,所以在你动笔之前,就要对情节有一种全局观念,这样才能写好情节开始之前的部分(开篇)和之后的部分(高潮)。
一般而言,故事会展现以下这样一些重要的转变:
●从失去到寻获。
●从麻烦到解决。
●从神秘到理解。
●从疑问到解答。
●从冲突到和解。
●从危险到安全。
●从秘密到揭露。
●从混乱到有序。
●从两难到决断。
●从蒙昧到畅晓。
●从悬而未决到尘埃落定。
“
当被迫遵循严格的格式创作时,想象力才能达到最大化,并诞生最丰富的想法。绝对的自由,带来的只是漫无边际的散漫。
——T.S.艾略特(T.S.Eliot)
”
大多数故事的失败都是因为作者不理解讲故事靠的是一系列情节点带来的逆境、转变和跌宕起伏。故事中的若干戏剧性的高峰,伴随着关键的逆转和转折,改变故事的整体进程。
这些戏剧性的高峰正是所谓的情节点,是它们作为骨架支撑着情节。
情节点可以是一件错综复杂的事件,这个事件将故事推入了单向传送门。一旦主人公进入这个门,就再没有回头路,只得一条路走到黑。情节点引爆紧张感,并引入新的元素和困境。情节点通常是一种人物必须要面对的危机,是故事的决定性时刻。大部分的情节点围绕主要冲突展开,揭示人物的赌注,展示主人公的劣势和优势。
一个个冲突不断升级的情节点累积起来就是故事的“剧情线”。
在你开始动笔写小说之前,先想好故事中将会发生的重要事件和转折,这些就是情节点的所在。有一些情节点会比其他的更重要,所有的情节点都必须带来转变。如果你写的稿子有80000或85000字的篇幅,那就需要大约6个主要的情节点,尽管那些成功的作品有时只需要3~4个就够了。
情节点的要素包括:
●引入一个具有威胁的转变。
●总是余波不断。
●将事件抛入新方向。
●具有启示性以使读者看到事情发展的新曙光。
●事件结果总是出人意料。
●逐步提升紧张感和悬念。
在第一幕中,要描绘故事中的日常生活世界,并透露出人物即将失去什么。电影《泰坦尼克号》(Titanic)使用的是框架式结构,通过回溯过去引出主人公罗丝,描写她即将登船的时刻。我们了解到罗丝对上流社会感到厌烦,不想踏入那段可以挽救家庭财务状况的婚姻。在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的巨著《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我们看到娇媚轻佻的美女郝思嘉住在南北战争即将爆发前的塔拉(Tara)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