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rup奥雅纳
奥雅纳是全球众多知名项目的核心创意力量,横跨建筑环境的各个领域和不同行业。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奥雅纳在3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87家分支机构,拥有逾14,000名规划、设计、工程和咨询专业人员,用创意与热忱在世界各地营建创新项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DeepSeek做AI代写,彻底爆了! ·  3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与歌谣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Arup奥雅纳

深港第一口岸设计方案:立方枢纽联动双城活力

Arup奥雅纳  · 公众号  ·  · 2019-02-21 16:15

正文

关注我们,塑造更美好的世界

© Arup

罗湖口岸新枢纽设计效果图

论城市特质,深圳富于一种充满希望的活力,拥有实践创新概念的丰厚土壤。其中 罗湖口岸片区 更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联结内地与香港的“第一口岸”,这里汇聚了敢为天下先的故事,让它成为深圳发展最具底蕴的核心。

继奥雅纳在 深圳罗湖布吉河城市设计竞赛夺冠 之后,我们也在深圳市罗湖区政府、深圳市规划和国土委员会联合主办的 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竞赛中荣获第二名 。下文将介绍是次获奖方案的设计思路,并基于罗湖口岸这一经典场景,分享我们在城市综合枢纽和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的规划理念,与业界探讨。

方案概况

我们的城市设计竞赛获奖方案(下文简称“ 方案 ”)整体城市设计范围 1.8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设计的城市枢纽区域占地 约67公顷

© Arup

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概念图

方案致力于打造 罗湖口岸全新枢纽空间 ,以此作为罗湖更新的核心引擎,带动城市整体功能提升;再配合罗湖桥文创合作区、文锦渡绿领文岸和人民南的综合改造提升,形成“心、桥、岸、城”总体空间结构,以符合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深港站城

深港站城是规划片区的地理核心,也是设计方案的点睛之笔 。我 们融入现代城市复合交通概念 ,侧重深港共融和枢纽功能提升,审慎处理拆建增量关系,使建成空间满足增量交通需求。新枢纽不仅承载罗湖独特的城市文脉,也注入了更具可持续特色的活力。

深港站城设计理念

© Arup

立体分层的交通

© Arup

全透光地标建筑

© Arup

多元融合的站城

1

立体分层的交通

自下而上、快慢分层的立体交通

© Arup

方案 以政府提出的多条铁路站位构想为前提,进行整合优化。我们建议枢纽交通地下化重组,并将口岸西移至香港飞地,缓解目前的口岸布局瓶颈,提升未来通关和换乘效率。

© Arup

立体交通系统由自下而上的快慢分层构建 快速层 ——枢纽进出换乘、 低速层 ——服务上盖功能、 慢行层 ——公共平台通廊。设计方案在保障枢纽换乘与站城上盖发展互不干扰的同时,将枢纽人流从地下引至地面,进而渗透到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充分发挥枢纽和口岸带来的人流红利。

2

全透光地标建筑

高可视化、高识别度的枢纽站体

方案 保留并改造原罗湖火车站东楼和现存轨道,保存往昔东广场门廊石材立面以承载深圳门户的集体记忆,同时增设立方体新建筑作为地下交通枢纽的地面标志呈现。

© Arup

枢纽站体意向生成

枢纽站体以多元功能、透明过渡、视线交点为设计原则,打通深港纵向中轴,演绎深圳的新门户形象。

© Arup

© Arup

枢纽站体功能拓展

原罗湖火车站东楼建筑进行扩建,以容纳艺术创新工坊等功能。同时在原铁轨区域新建功能建筑体,为路演、会展等功能提高场馆。在地面层利用铁轨打造线性公共空间和有轨电车线路,架构出南北两向通往地下枢纽中心的交通流线。

© Arup

枢纽站体功能集合

© Arup

枢纽站体设计效果图

新枢纽站体充满纯粹、简洁的质感,同时在建筑体量上与原口岸大楼相辉映——恰如其分地昭示新旧口岸的自然衔接和功能拓展。

© Arup

枢纽站体透光效果图

新建立方地标的另一大特质,是结合平台层的多处通透设计, 以自然光线为地下多层空间带来充足光照 ,加强立体空间的连续性、可视性与标识性。

3

多元融合的站城

延续历史与未来脉络的空间设计

枢纽站城上盖空间融入深港合作核心功能,形成多元融合的城市面貌。 方案 以三纵三横的规划结构 衔接周边城市节点,引导人流向心汇集,在新与旧、疏与密、高低错落间交织出功能多元的新站城。

© Arup

设计方案整体空间布局

整体空间布局 串联立方、南广场、罗湖桥、深港合作区等重要节点,并通过多轴渗透带动整个城区的更新活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