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梁孝永康
野心的一半是耐心,荣耀的背后是孤独。投资就是在孤独中修炼自己的耐心,一个自由投资人的投资笔记,于内自省,于外分享~~(可免费下载大量商业电子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重大突破!新发现!超2000万吨! ·  昨天  
深圳特区报  ·  进度刷新!穗莞深城际铁路传来多个好消息! ·  4 天前  
文汇学人  ·  张凌 | 水世芳家世新探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梁孝永康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80-1981年讲解

梁孝永康  · 公众号  ·  · 2019-10-05 18:05

正文


1980,1981年伯克希尔的股东权益报酬率分别为17.8%,15.2%,而这两年公司每股账面价值上升了19.3%,31.4%。


很多人可能会搞不懂,股东权益报酬率(我们经常叫净资产收益率)怎么和账面价值上升的比例不一样?这里先来上一堂会计课。


巴菲特说衡量公司短期经营效益最好的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而衡量公司长期经营效益就要把资本利得等加进去(实际伯克希尔的账面价值就是把当期的资本利得加了进去),可能巴菲特原话不是这么说的,但是意思差不多。那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比如伯克希尔持有某公司10%的股份,该公司每年利润一个亿,按比例伯克希尔可以认列1000万利润,但是由于会计原则,持股低于20%的投资只能认列分红收益,所以如果该公司当年不分红,伯克希尔不能认列一毛钱利润,这1000万在利润表上根本看不到,而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除以净资产,这里的净利润只是利润表上能看到的利润,至于看不到的利润根本体现不出来。


但是体现不出来不意味着这利润没有意义,短期好像看不出意义,但是长期来说,你投资一个公司10%的股份,成本是一个亿,公司不分红,每年都在成长,十年后市值变成10个亿了,你能说这个没有意义吗?巴菲特计算的每股账面价值其实就是把股份增值的部分算进来了,所以要高于股东权益报酬率。所以长期衡量一个公司的经营成绩,必须把这个算进来。尤其是对于伯克希尔这样的公司来说,投资了大量的股票,股票增值的收益甚至比公司本身业务的盈利还要多,如果不把股票增值收益算进来,而仅仅算净资产收益率,则是不合理的。


比如在1981年,公司股东权益报酬率只有15%,而每股账面价值上升了31%,大部分原因是盖可保险的股票上涨导致的,盖可的股份市值从1个亿上升到2个亿(当然要计算账面价值的时候要扣除假设资本利得税,就是假设我卖掉这笔投资要交的税,美国的资本利得税是很高的,在30%以上,你赚一个亿,要交3千万的税,而在中国,是不用交这个税的。当然巴菲特是不会卖这笔投资的,这里是一个假设的税)。而1981年伯克希尔实业的净利润才6200万,单盖可的股票升值就比公司一年的利润还多了。


上面是第一堂会计课,下面还有第二堂会计课。对于一个搞金融的人来说,不一定要懂很细致的会计科目,但是会计的基本框架,大的逻辑是要懂的。我一直认为一个投资人要站在宏观的角度看会计数据,不必要细扣每一个细节,你看细节反而容易陷在里面而看不到全貌,房子都要倒了你还在测量这个砖头砌的偏了3毫米,根本没有意义。站在大的会计角度看问题,你很容易看到整个模式是怎么运转的,能看到这个房子稳不稳。


从巴菲特致股东这两年的信来看,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是不明朗的,而且巴菲特预言保险业会继续恶化。我以前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保险业,保险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当市场好的时候,大量的资金会投入保险业,此时进入杀价阶段,而低价的保单在当年不会带来亏损,过几年严重的后果才能体现出来,几年后,很多公司陷入亏损困境,投资保险的资金大幅减少,竞争少了,保险业又会迎来好机会。但这个好机会不会维持太长时间,过不了多久又有大把资金杀进来竞争,如此循环。有些人问我中国平安和伯克希尔有什么区别,我说没有可比性,中美两国保险业完全不一样,根本是不同的两个行业,中国的保险业长期被几大巨头垄断,没有杀价,没有周期,不是一个市场化的保险市场。


保险公司收取保费,积累浮存金去投资,且大部分投资都是债券,但是美国这几年债券价格下跌,很多保险公司实际上已经大幅亏损了,但是由于会计原因,公司账上是以摊销成本而不是债券市价列示的,所以这个亏损在财务报表上是看不出来的。而保险又是一种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债券价格如果继续下跌,其实公司的净值已经亏完了,但是账上看起来依然很不错。此时保险公司的管理层由于害怕亏损暴露出来,所以一直不敢卖掉债券,因为一旦卖掉,账面上就会体现出亏损,而你不卖的话,即使净值亏完了,账上也体现不出来,只要未来债券涨上去,那这一切就当作没发生一样。但问题是你不卖债券,即使你发现了更好的投资也没钱去投,相当于一直套在里面出不来。


问题更严重的是,此时保险业处于杀价阶段,保单的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了(保险理赔和运营成本),此时如果你是保险公司CEO,你要不要接保单?你如果不接单,你没有现金流入,前几年签的保单现在每年依然要理赔,每年还要运营费用,而债券处于亏损阶段,你又不敢卖,如此公司马上就会资金链断裂,死的很快。


而如果你现在大量接单,好了,现在你有大量的现金流入了,暂时不会资金链断裂,但是这些保单是要亏损的,现在这些亏损不会马上显示出来,因为理赔不会马上发生,但是几年后,你会越来越惨,相当于慢性自杀。(喜欢看会计细节的人会看到今年保费收入不错哦,比去年又成长了12.56个点,但他们没发现从全盘来看,这公司随时会破产)。


慢性自杀总比马上死掉要好,再说如果慢一点,说不定过两年债券大幅上涨了呢?那这盘棋不就活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大量的签低价保单(明知未来会亏损),同时心里在不断祈祷:“老天爷啊,求求你让债券赶快涨起来吧”,因此市场杀价越来越严重。


而伯克希尔的保险业务为什么完全不一样呢?首先伯克希尔保险公司持有的是大量的优质股票,和债券完全相反,这些优质股票这些年大幅上涨,有大量的盈利。再一个伯克希尔在保险市场杀价的时候,只接有利润的保单,这样意味着会失去很多客户,因为有大量同行在低价竞争。巴菲特追求质量,不追求数量,质量不行,宁愿放弃,即使公司保费下滑,收入下降,也不在乎。


可能你会问,伯克希尔能这样做,为什么其他保险公司不行?这么想的人大大的低估了人性的作用,就好像投资一样,在大跌的时候买入,在大涨的时候卖出,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做不到。伯克希尔旗下的核心保险公司,国民保险,曾经在保险市场杀价竞争的期间,长达十几年都保持不增长甚至业绩下滑,因为不愿意接低价保单,这就是纪律,巴菲特也从来不因为这一点而批评管理层,相反,巴菲特对于这一做法大大的鼓励和赞扬,并评价其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这要是其他保险公司,没有管理层能受得了。因为你大量接保单,收入一下就上来了,而后遗症要好几年才发生,对于一般公司来说,几年后管理层早就换了,我肯定要把目前的报表做好一点,至于以后的问题,就留给未来的管理层去解决吧!即使管理层能忍受业绩的长期惨淡,股东也忍受不了,会给管理层极大的压力把短期业绩做上去。就好像你帮别人管理财产炒股票,在股市低点买了很多好股票,但是股市长达几年不涨,即使你能受得了,你的投资人也早就受不了了。但是伯克希尔的大股东是巴菲特,巴菲特不但受得了,还要给管理层唱赞歌。


趋于人性的从众心理,保险公司并不会逆流而行,而巴菲特会逆流而行,在大家疯狂投入杀进保险行业的时候,巴菲特会紧缩业务,只做有效有利润的少量保单,保持公司资金的流动性。而等到多年以后,这些保险公司都亏损惨重,大量退出的时候,但是市场并不会萎缩,每年依然有那么多人要买保险,所以此时大量有效保单,有利润的保单就来了,而此时很多保险公司都倒下了,资金链早就断裂了,有肉吃也爬不起来了,巴菲特此时就全力出击,储备了多年的子弹全火力进攻,把能吃下的肉都吃掉。因为保险行业不需要什么固定资产投入,也不需要多年的技术研发,只有你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有多少保单你就可以吃多少。在别人都疯狂进入的时候我退出旁观,当别人都倒下的时候我出来一网打尽,这就是巴菲特经营保险的逻辑。


巴菲特选择保险作为伯克希尔的主业,因为保险的玩法和他的投资哲学如出一辙,这一行符合他的性格和天赋。我经常说,人要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一辈子的事情不容易,这事情你要喜欢,而且要符合你的性格和天赋,你越做越成功,越做越有成就感。巴菲特的智慧在于选择,更在于能坚持一生,从二十多岁就找到了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投资,保险其实是另一种投资的体现,你看巴菲特经营保险,和经营投资是一样的思维。而且保险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让他把投资玩的更好,反过来投资玩的好,保险事业的资产质量就更高,更稳固,才有能力拒绝没有利润的保单。投资和保险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妙不可言啊!


下期再见!


2019.10.5 梁孝永康写于广州


需要《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全集》的,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