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监管研究院
我们专注于跨业资管、外汇、跨境人民币、自贸区、银行间债券、交易所债券、金融业牌照及业务资质等领域的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伟论债  ·  这轮上涨谁踏空了 | 债市晴雨表 ·  昨天  
张伟论债  ·  这轮上涨谁踏空了 | 债市晴雨表 ·  昨天  
价值投资局座  ·  突发!茅台大消息! ·  2 天前  
学习强国  ·  美联储宣布降息 ·  5 天前  
学习强国  ·  美联储宣布降息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监管研究院

“三套利”监管文件对票据业务的影响分析报告

金融监管研究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4-15 21:53

正文

【法询金融】近期精品课程

【广州班 5.6-5.7】新形势下,票据业务高级研修班(供应链金融、商业保理)

原创声明 | 本文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院专栏作者

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三月末以来,银监会多文齐下,法询金融研究院之前已对每篇发文做过详尽解读。而本文将就“三套利”监管文件对票据业务的影响,进行有针对的分析。

政策背景

前期由央行牵头制定的资管新规讨论稿尚未正式发布,银监会却频繁出招,显示出政府打压影子银行,进行金融去杠杆的决心。

近期银监会出台的文件比较重要的有三个,分别为《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规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45号)和《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46号)以及《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6号)。

事实上,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央行便主动引导金融体系去杠杆,其手段主要是通过货币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体系(MPA),其结果是引起了债券市场的风险,去杠杆的效果并不理想。银监会推出的几个手段是从操作层面约束银行的行为,如果落到实处,去杠杆的效果会立竿见影,但恐怕副作用也很大。

之所以会出这样的政策,有内外两层因素:

从外部看,恐怕跟中美近期的谈判协调也有关,美国希望中国收紧货币政策,配合美联储加息。

从内部看,金融行业需要一次去产能,或者称之为供给侧改革,过去五年,中国的实体经济经历了去产能的过程,目前已经相对健康,产业集中度在上升,大公司的现金流已经明显修复,竞争力低的小企业已经被淘汰。

但金融行业却过度扩张,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过剩特征,体现在利差持续缩小,风险逐渐增大。这种过度扩张的方式几乎都是通过监管套利的模式,造就了庞大的影子银行,而现在就是清理影子银行的时期。

下文主要分析《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办发(2017)46号)这个文件,下文简称“三套利”。 

政策要点

本文件中与票据业务相关的政策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是否存在同业业务、票据业务、理财业务未按照“穿透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准确进行会计核算、风险计量并足额计提资本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违规提供同业增信,或通过借助券商、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通道方,设立定向资管计划、有限合伙股权理财融资等模式。

    解读:在持有环节,票据通常不会存在风险计量的套利,因为票据本身的风险计量比例就较低,除直贴商票为100%以外,其余业务(包括直贴银票、转贴现银票和商票、回购业务等)的计提比例都是20%或25%。但存在会计核算的套利,若要求穿透,则票据类资管计划仍然应该记在信贷科目中。

  2. 转贴现卖出票据、卖断附带追索权的票据业务是否按照规定计提资本。

    解读:这是票据行业目前存在的较大问题之一,市场上某些银行通过和后手签订免追索协议来规避这一政策,实际上是有瑕疵的,即使根据免追索合同约定,交易后手放弃了对你的追索权,但再后面的背书人仍然对你有追索权。从另一方面讲,若该政策要严格执行也很不合理,会导致整个银行系统需要计提的风险资产大幅增加,若同一张票据转贴次数较多,在银行间总共计提的风险资产会远远超过其票据金额,这也是不合理的,这将极大的降低票据的流动性。但根据上海票交所的新规,转贴现环节的持票人放弃对转贴所有前手(除直贴行外)的追索权,那么该问题将迎刃而解。

  3. 是否存在以拆分时段买入返售相同票据资产,减少风险资产占用。

    解读:该模式在五年前很流行,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当时买入返售是票据业务的主流模式,其二是当时3个月内的同业资产的风险资产计提比例为0,3个月以上比例为25%。现在该模式几乎绝迹,一方面是买入返售业务不再是主流,另一方面现行的资本管理办法规定3个月内的同业资产的风险资产计提比例为20%,3个月以上比例为25%,其套利的价值很小。

  4. 是否存在利用第三方机构,将票据资产转为资管计划,以投资替代贴现,随意调节会计报表并减少资本计提。

    解读:在买入返售萎缩以后,资管计划成为票据市场的主流通道,若该政策严格执行,短期将对票据市场带来极大的震荡。其中提到的减少资本计提,现实情况几乎很少见,因为票据本身的资本计提就很低。

  5. 是否存在利用票据业务,以票吸存虚增存贷款规模。

    解读:通常是指循环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并办理贴现,虚增存款的情况。这类票据在票据市场中的占比较高,但近年来已经有所萎缩,也导致了票据市场整体规模的下降,若该政策要严格执行,票据市场容量将更加明显的下降。

  6. 是否通过违规办理同业代理转贴现业务,隐匿信贷资产规模。

    解读:通常是指同业户的模式,在去年初爆发了多起风险事件之后,该模式已经几乎消亡。

  7. 是否存在利用“卖断+买入返售+到期买断”、“假买断、假卖断”、附加回购承诺等交易模式,调节信贷指标。

    解读:该模式在票据行业中是较为普遍的业务,但对于整个银行体系来讲,该模式并没有减少信贷指标,只不过在银行间进行了调整。事实上,在债券市场中也存在代持的业务模式,去年底还爆发了一系列债券代持违约的事件。

  8. 是否使用不符合监管规定的金融资产办理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

    解读:只有银票可以办理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商票不行。

  9. 是否与中介合作,离行离柜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非法牟利。解读:和中介合作这点很难去界定。离行离柜办理业务的情况已经很少。无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贴现的业务很多,事实上,央行近期出台的政策,无论是电票224号文还是票交所的规定,都明确提出直贴环节无需提供合同和发票。因此在这一条政策要求上,银监会和央行存在一定程度分歧。

  10. 是否通过票据业务为他行隐匿、消减信贷规模提供“通道”。

    解读:在几年前,存在银行提供通道进行票据消规模的模式,但现在已经很少。

  11. 是否存在将本行票据业务完全授信给第三方非金融机构办理。

    解读:对于某些中小金融机构仍然存在该问题。

  12. 票据“空转”,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是否存在循环开立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并办理贴现,套取保证金,虚增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的情况;

解读:同上述第5条。

(2)是否存在通过组合运用卖断、买入返售、买断转贴等方式,将票据在资产负债表内转移出去逃避信贷规模管控、赚取买卖差价的行为;

解读:同上述第7条。

(3)是否存在借助跨业合作通道,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模式,运用理财资金投资票据资产的行为;

解读:该业务在五年前票据利率较高的时候非常盛行,但近三年来票据利率低于同类资产,对理财资金的吸引力不够,目前的业务量较少,大都是小面额票据。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上海票交所的相关规定,信托、券商等机构作为合法会员,是可以直接投资票据的,理财、资管等作为非法人产品也是可以直接投资票据的。因此,该条政策仍然显示银监会与央行的分歧。

(4)是否存在违规办理不与交易对手面签、不见票据、不出资金、不背书的票据转贴现“清单交易”业务;

解读:该业务过去较为盛行,但今年以来纸票业务大幅萎缩,在今年7月底,所有纸票转贴现业务将全面在上海票交所上线,该类问题将不复存在。

(5)是否存在违规配合客户办理无风险敞口、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进行套利导致资金在银行体系空转。

解读:通常指套利票据,如果票据贴现利率较低,则该类套利行为会比较盛行。若政策严格执行,会减少一部分票据承兑量,票据市场体量将更加萎缩。

总结起来按照票据业务环节来看,主要有以下监管要点:

承兑环节。要求要有贸易背景,保证金来源不能是信贷资金,不允许循环开票套利。

  1. 直贴环节。要求要有贸易背景,不能以投资替代贴现,不能用理财资金投资票据。

  2. 转贴现环节。会计处理要按照穿透性原则,卖断仍有被追索风险的需要计提风险资产,回购业务不能拆分以减少风险资产计提,不能用资管投资代替贴现,不能做同业代理业务,不能做“回+买”、“双买”等消规模业务,不能做商票买入返售,不能为他行消规模,不能用理财投资票据,不能“清单交易”。

  3. 其他方面不能将本行票据业务完全授信给第三方非金融机构办理,不能与中介合作套利。

对票据业务的影响

总体看来,该文件对票据业务的违规点都做了详细的规范,涵盖了承兑、直贴、转贴现、回购的所有环节。

若执行到位,将在短期内对票据市场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引起票据贴现利率上升,随后开票量萎缩,交易量萎缩,企业融资困难。

其中某些要点与央行所主导的上海票交所的业务规定出现一定分歧,这将让整个市场感到疑惑,不利于票据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各监管机构加强沟通和协调。

应对措施

对于票据经营机构而言,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及应对措施。心理准备是指票据业务不能再抱着监管套利赚钱的思维,一定不能低估这一轮政府打击影子银行的决心。

应对措施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措施:若资管的通道被叫停,票据利率必将大幅上涨,那么票据ABS会更加有市场,由于这是标准化产品,不会存在需要穿透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在票交所上面逐步开展与非银机构的业务,这是符合票交所的规定的,其监管风险要小很多。

长期措施:在去影子银行的大趋势下,银行票据自营业务的规模肯定难以扩大,甚至还会出现萎缩。需要发展票据行业的投研能力,开展咨询类业务、投顾类业务等,减少对套利业务的依赖。

------------------

课程大纲

第一讲: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创新应用

(赵老师/09:00-12:00)

一、 发展电票业务的市场背景

二、 解读央行224号《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 

三、 对后票交所时代的票据市场展望

四、 电票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 

五、 承兑费率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的先行)


第二讲: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操作

(赵老师/ 13:30-17:00)

一、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创新(具体案例)

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操作

三、电票业务操作风险防范

 第三讲:新形势下,票据的分析与对比
(讲师B/ 09:00-12:00)
一、当前票据供应链融资面临的困难与瓶颈
1.票据风险资产计提政策——会计出表、资本不出表
2.票据交易模式——传统“卖+回”无以为继
3.“营改增”——贴现利息全额纳税
4.信贷规模控制——银行表内票据吞吐能力受限
二、与信用证、保理等相比,票据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1.票据的比较优势何在?
(1)企业端
(2)银行端
2.票交所、电票化时代,票据供应链融资的新定位与前景展望

第四讲: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
(讲师B/ 13:30-17:00) 
一、票据供应链营销的新视角——企业财务报表营销   
二、如何继续以票据玩转供应链金融
1.表内:健全票据产品线,提升客户体验和粘性
(1)14个票据供应链产品的来龙去脉
(2)票据产品组合应用串讲
(3)票据供应链实战案例
2.表外:适时而变,搭建票据第三方出账模式 
(1)票据收益权转让
(2)票据互联网金融
(3)票据资产证券化ABS
(4)票据表外业务模式4.0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