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混沌学园
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本地宝  ·  浙A和浙M号牌高速通行优惠政策一样吗? ·  2 天前  
余杭发布  ·  高铁上,余杭医生“出手”了 ·  2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2025杭州这些景区将免费开放 ·  3 天前  
余杭发布  ·  -3℃!余杭人,厚衣服先别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混沌学园

种一颗牙不到1000块?暴利过后的另一种隐忧 | 创商案例

混沌学园  · 公众号  ·  · 2024-08-12 20:43

正文


千亿级规模的口腔医疗行业在大众眼里曾是一个暴利行业。国家集采政策全面落地后,一些行业乱象得到了整治。不过,当下市场上存在一些低价低质的种植牙产品,将一项高难度、高风险且需要长期维护的项目错误地引导为技术门槛低、一次性就诊即可完成的项目,使得良心医院经营愈发困难。


口腔医院如何在这行业乱象中突围?


洗牙项目的利润低,但市场却足够庞大,行业内普遍把洗牙作为一个低价引流的项目。但从实际的运行数据看,洗牙到店转化率不足5%,开发效果并不乐观。


如果放弃将洗牙作为引流项目,会有什么结果?


创业是一条布满未知与挑战的道路,创业者们往往孤身前行,在无数个日夜中,与自我对话,与梦想较劲。


在这段孤独的征途中,混沌创商院陪伴每一位在创业海洋中探索的航行者探寻方向,帮助创业者们构建起一套系统化的科学决策体系,培养更系统、更深入、更有质量的思维模式。


从2019年到现在,混沌创商院沉淀了将近6000多份创新方案,帮助大批学员穿越迷雾,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次,我们邀请了混沌创商院第29期优秀校友、诺雅口腔医院院长陈红玉为我们带来一次内容分享,讲述在竞争激烈的口腔医疗行业,她如何实现突围,并达到领先地位。


口腔医疗行业,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管理有哪些区别?


一些公司企业文化形同虚设,如何将“挂在墙上”的企业文化落地,增强企业向心力?


本次分享将为我们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分享嘉宾 | 陈红玉 四平诺雅口腔医院院长 混沌创商院第29期校友

打磨教练 | 鲲鹏 知名投资机构管理合伙人 混沌·light创新教练


为何放弃用洗牙引流?


很多朋友或许对口腔行业不太熟悉,我先简单科普一下。


牙齿健康标准:牙齿排列整齐,上下中线对齐,后牙尖窝相对,覆合覆盖正常,笑线呈圆弧形,笑不露龈,唇红齿白,口气清新。


尽管我们每天都刷牙,但牙齿上依然会残留脏东西,它们就是牙结石和牙菌斑。牙结石一般出现在牙颈部,位置较为隐蔽,不易清洁。口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化学环境,口腔内大量的细菌会在牙面上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也就是牙菌斑。另外,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钙离子沉积后会形成牙结石。


牙结石的存在会有两种危害,一种是化学性危害,另一种是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是牙结石和牙菌斑产生的细菌会释放一些毒素,引起牙龈发炎。它的典型症状是刷牙出血,口腔有异味。牙龈炎逐渐恶化可能会引发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物理性危害是大量牙结石堆积后压迫牙龈,最后导致牙龈萎缩和牙槽骨萎缩。


研究证实,牙周病不仅影响我们的牙齿健康,也会影响我们全身多个器官的健康。


首先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口腔是消化的起始端,如果大量的食物没有被精细咀嚼就进入到胃里,胃就会分泌更多的胃酸来对食物进行消化。大量的胃酸会破坏肠道的碱性环境,造成酸碱平衡失调,影响食物在肠道的吸收。


其次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每天每个人平均咀嚼1000次,每一个咀嚼动作都会将咀嚼的力量传达给大脑皮层,并且刺激大脑皮层,从而起到防止老年痴呆的作用。研究表明,没牙老年人的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是有牙老年人的8倍。因此口腔健康对我们的神经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口腔健康对我们的循环系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说法可能会有人感到震惊,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牙齿离大脑、心脏等器官很远,怎么可能会有影响?


严重的牙周病患者,口腔内的细菌会大量入血,进入到我们的血液循环当中。


形象一点描述就是:这些细菌的表面有纤毛,就像小钩子一样挂在我们的血管内皮上,破坏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局部小溃疡,并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斑块脱落就形成血栓,如果堵塞我们的心血管就造成心梗,如果堵塞我们的脑血管就造成了脑梗。口腔健康也涉及到其他的系统,比如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所以说口腔健康,全身健康。


那么,如何保障口腔健康呢?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并且定期洗牙。


关于刷牙方式,有一个“三三三”原则——每天早午晚刷牙三次,饭后三分钟刷,每次刷牙三分钟 。它看似简单,但当我们工作和学习繁忙时却很难坚持。因此定期洗牙变成了我们预防口腔疾病、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


洗牙也叫洁牙,一般适用于14周岁以上的所有人,建议的频率是一年1-2次,一些吸烟或者喝茶的朋友,建议一年做4次。洗牙的市场大、受众广,很多机构把它作为重要的引流项目,有时一些机构甚至用免费洗牙把客户吸引到店,再进行其他项目的转化。


这个情况提示我们,现在有更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洗牙的必要性,具有洗牙意识的人也在不断地增加。


虽然行业内普遍都把洗牙作为一个低价引流的项目,但从实际的运行数据看,开发效果却并不乐观。今年半年的转化金额只有30万,而这半年的人力成本就得15万。表面上看好像覆盖了核算成本,但是如果做精细的财务核算,会发现其实洗牙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有效果的引流项目。



之前的引流逻辑是这样的:初诊洗牙到店,然后通过洗牙给客户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帮助客户发现更多需要治疗的牙齿,让客户接受治疗,形成一系列客户体验后,再产生转介绍或复购,最后实现全口腔、全生命周期以及全家庭的三全主义。


但实际上洗牙到店转化率不足5%(预期值为10%),究其原因,我们发现是因为很多客户害怕“被开发”。


调研之后,我们发现客户之所以害怕被开发,是因为价值感过低。如果想通过几十块钱的洗牙让客户转化几百、上千,甚至上万的治疗消费,客户会十分抗拒。另外,所有的洁牙医生都是年轻的医生和洁牙师,在进行全口计划推进的时候,容易引发客户的不信任感。


所以,考核洗牙转化率就成了推进工作的一个卡点。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洗牙的目的是转化。但从客户来看,洗牙是为了预防牙周病,如果有小问题,可以早发现、早治疗。


于是,我们对2024年上半年医院的数据进行了重新整理,发现单纯来洗牙的客户人数是1748人,而我们的初诊量是3000多人。因其他口腔问题就诊需要洗牙的客户是4129人,但实际上进行洗牙的只有1000多人。预估下来,我们全年洗牙的数量应该在11754人次。


另外,我预估了一下潜在市场的情况。


我所在的四平市是一座五线城市,14岁以上的常住人口大约有27万,如果每个人每年洗牙两次,那么年度洗牙的数量就是54万人次。也就是说,即使项目利润低,但市场却足够庞大。


既然预估情况这么乐观,为何现实反差却如此之大?


我发现,医患之间最大的矛盾是彼此不信任,而要建立信任,需要我们站在客户的角度,在帮他治愈坏牙的同时,也帮他守护好牙。


既然客户害怕被开发,那我们就不要去开发。我们只如实地告知。


告知是我们的责任,选择是客户的权利。


我们要做的是经由良好的客户服务、客户体验,推进其他的治疗项目。所以我们就将指标从考核洗牙的转化率变为考核洗牙的复购率,通过不断洗牙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客户体验,以此与客户建立信任。


医疗的本质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包括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各个方面,而预防是医疗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的观念里,病人不仅希望能找到一家好医院,更希望从一开始就不要得病。因此,预防大于治疗。


但是纵观我们的行业数据,国内的口腔机构基本上以治疗为主,不太看重预防,预防占比只有5-10%。诺雅的预防项目大约只占3-4%左右,对比口腔保健水平在全世界领先的日本,数据差异巨大。在日本,有70%的患者定期进行口腔预防,而我国养成定期洗牙习惯的人不足10%。



在洗牙的过程中,我们关注一个现象——洗脸容易弄花女士的妆容,也容易给男士留下喷溅残留物。加之现在美容行业快速发展,很多年轻人有定期去专业机构洗脸的习惯。于是我们突然奇想:能不能把洗脸和洗牙整合到一起?


根据2024年1月发布的《中国美容美体行业发展报告2023》指出,从需求侧看,2023年洗脸赛道的消费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传统美业男士是止步的,而洗脸猫80%的消费者是年轻人,有45%是年轻男性客户。诺雅口腔洗牙数据分析,2024年有1748人洗牙,占初诊量的42%。其中67%的客户为年轻人,54%是男性。


可以看到,我们洗牙和洗脸的客户画像高度相符,这表示两者之间有很高的整合价值。今后洗牙不再是我们的引流项目,而转换为利润项目。


对此我们有两方面的思考:一、如果把洗牙做成一个低价、低客单价的项目,因为它流量高,人力成本低,所以还是有发展空间的;二、新的要素组合可以提高客单价,虽然高客单价流量不一定高,但可以成为我们的收益项目。


低价种植战中如何突围?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我们必须在低价的种植竞争中突围而出。


口腔种植一直是行业内公认的高客单价、高利润支撑项目。在2023年全国的种植集中采购政策落地之前,种植的客单价大约在7000元,一线的城市甚至超10000元。而在国家集采政策落地之后,种植客单价已经下调到3000-4000元左右。目前中国的种植市场渗透率还比较低,依然有潜在庞大的存量市场。我们预估,2025年整个行业的种植市场将突破1210万颗。


国家集采政策的全面落地之后,很多机构为了保证业绩开始了低价竞争。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几百块、一千块的种植牙,甚至还有首颗免费的情况。这些低价种植牙让很多人误以为种植的技术门槛很低,但其实种植牙是口腔科高难度、高风险的项目。并且要想种植牙能长期使用就需要定期进行维护,而低价的种植机构不会覆盖长期的维护成本,会大大增加种植体远期脱落的风险。


来看一组数据:以我们医院的数据为例,2022年我们一共种植了1561颗牙,产生的流水是1000万左右。2023年集采落地之后,我们种植了3026颗牙,种植的流水只有1200万。也就是说,工作量增加了,但营业额并没有明显增加。


面对低价竞争的市场,我们犹豫过要不要调整价格。但后来发现低价市场的竞争不仅大幅度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还没有让他们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样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导致内部出现矛盾。


一方面是医院的现实情况,一方面是行业的发展趋势,我站在十字路口,一直拿不定主意。这时候我突然想起在混沌创商院学到的“颠覆式创新”模型,受此启发,我开始寻找切入点,最终发现这件事的核心原则是“新需求是低消费人群,新供给是低端的供应链,新链接是微信拼团”。低消费人群成为这一切要素的关键所在,因为国家的集采政策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种得起牙。而我们作为医疗机构,需要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于是,我的态度从抗拒变成了积极拥抱。


于是我们让低年资医生在高年资医生的带教下进行手术,并做技术把关、医疗质量把控、技术培训等,以此降低人力成本,匹配低消费人群的需求。


口腔行业过去一直被看成是“暴利行业”,然而,行业内的我们都知道高设备投入、反复投入,高人力成本、高耗材成本才是真相。

误解来自于哪里?我觉得是信息的不透明。


于是我们做了种植价格的分解,把一个完整的种植手术拆解成五个环节供客户选择,包括医生、术式、种植体、牙冠以及加工厂。拆解这些要素之后,种植价格从单一不透明的收费方式,变成一个透明的可选择的收费方式。这样就可以让一些低消费人群选择适合自己消费的组合。我希望未来推出这样的选择方式,能够让患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消费。


其实老百姓是能够接受技术价值的,只是行业本身没有把医生的价值充分地彰显。所以我们又推进了针对种植市场的医生分级管理。高年资医生只做高端的工作,缓解了他们的临床工作量,还有多余的时间对低年资医生进行医疗质量的把控。


企业文化如何践行到客户体验中?


早在2018年,我们的企业文化就已经形成。但是在多数时候,它只是我们挂在墙上的条幅、喊在员工嘴里的口号。


如何让企业文化从墙上落地?这是我需要学习和思考的内容。


2016年我开始创业,那时候信心满满。但很快现实给了我重重一击。我曾经在公立医院有过六年管理经验,原本以为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驾轻就熟,但创业之后才发现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管理根本不是一回事。


创业的艰辛一次次将我推向痛苦的边缘,我问自己:你这么不快乐,为什么还要创业呢?你到底要做什么?你到底能做什么呢?


于是我反观自己,发现我和我的孩子牙齿都非常好,因为我的孩子从乳牙到替换恒牙,每半年我都会带他到医院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我的客户之所以来我这里治牙,是因为他们有着关于牙的各式困扰。作为一名医生,在行使医疗职责之外,我还需要把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传递给老百姓,让他们养成预防大于治疗的意识。


在此之下,诺雅口腔的企业文化诞生了:


以口腔健康教育为己任,让天下无龋。


我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努力,随着老百姓健康意识提高,未来龋病的发病率一定会越来越低。


确定了企业的使命之后,我开始对员工进行培训赋能,希望我的员工都是健康教育的传达者。做好健康宣导就是企业文化的落地,传达的人越多,传达的范围越广,落地的标准就越夯实。


我们要求所有员工必须把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龋齿和牙周病说清楚。虽然这看似是很小的考核内容,但它是践行企业文化很重要的一个落地动作。另外,在培训赋能的同时,我们还会给予员工工具赋能。所有的员工都有自己的一个专属二维码,在任何场合遇到咨询口腔问题的人,拿着这个二维码可以随时随地为客户建档和预约。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软件系统,里面有各种口腔健康宣导的视频,还可以以各种形式发给咨询的客户。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实战赋能,支持员工做各种团体的健康宣讲,走进社区、幼儿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健康宣讲。


通过实战赋能,我们2023年的总业绩做到将近4000万,其中有2180万是员工转诊而来的。既然是员工转诊,一定是把口腔健康知识说明白了,才能有这么多人通过员工到店就诊,这也是我们内营销最主要的一个方式。


用探索流的方式,我们首次真正地站在客户的角度梳理了客户体验的思维导图,从安全、服务和环境几方面进行了细分。除了管理医疗技术之外,同时增加了服务管理,增加了一些岗位。客户经理负责初诊取资料、客户标签,计划跟进日志,客户标签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客户的不同需求。此外又增加了楼层助理,主要管理楼层复诊等候患者。还有电话中心,增加了CC岗,进行满意度调查以及180天未到店的客户的唤醒。


我们对患者的就诊流程进行了分期管理,形成了P1-P8患者就诊周期管理流程图。


我们把客户体验融进管理流程中,患者的流程图也跟岗位设置适配,客户、岗位、管理融合到一起,形成我们的特色。



文化的落地需要制度的保障,我们医院已经坚持了八年。


每个周一晚上5点-7点,是全员学习的时间,包括营销、技术、文化等内容。每天40分钟的早会,我们会围绕健康宣导和医患反馈进行交流,强化员工至真至善的价值观。


我相信企业文化充满力量。虽然我现在也只做了一小点,但是我相信,只要从细节抓起,文化一定会像春雨润物一样滋养企业。


让美好企业穿越行业周期


行业内卷、管理者焦虑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当然我也不例外。通过学习,我开始思考企业的未来,发现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是缓解当下焦虑的金钥匙。


美国的拉金德拉·西索迪亚教授提出过“美好企业”的概念,这一概念指向超越赚钱的单一目的,通过将所有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纳入其战略一致性考虑,从而使自己成为既能盈利又受欢迎的公司。


我突然发现如果焦虑,是因为想要的太多,但却很少想员工想要什么,以及企业存在的价值。当我们围绕着美好企业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确定我们是价值的创造者;而当我们把企业定义为价值创造型企业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多压力了。


借助美好企业的概念,我梳理了我们未来的价值网模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