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张丽俊  ·  精进日志723 | 2.2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减负减负,越减越负?

王开东  · 公众号  ·  · 2024-08-14 00:0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关注了学生负担问题,指出负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学生负担重的根源在于意义感的缺失、压力过大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以及简单问题重复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意义感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存在感和主体意识的下降,使得课堂效率低下。

学生需要找到学习的意义感,老师应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并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习的完整过程包括运用知识、领会体悟、意义叠加和丰富人生,这是学习的意义所在。

关键观点2: 压力过大会导致学生心灵封闭、精神压抑,需要避免过大的压力。

老师应给学生安全感,创造润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避免学生面临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让其自由表达、碰撞思维。

关键观点3: 简单问题的重复会导致学生感到单调、无聊,增加学习负担。

教育者应认识到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好处,学生需要思维训练和智力挑战。避免简单问题的无数次重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正文


双减出台后,不少人再次关注学生负担问题。学生很苦,学习很累,学业很危险,这差不多成为教育界的“三农”问题了。


校园中一些学生疲倦不堪,眼神空洞,脸色苍白,生不如死,如同乞乞科夫这样的死魂灵。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但是,认为学生生不如死都是负担带来的,却未免想当然,至少是以偏概全。


那么,学生的负担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如何加大的呢?


负担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是:学生没有找到学习的意义感。


老师以知识或者能力为中心,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学会某个知识或者养成某项能力,然后师生合作共同努力,最终圆满地掌握知识、形成了能力。高明一点的老师,还会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好像一直就是教学的追求与正道。


老师仅仅是把“学会”或者 “会学”当做了学习的终点,其实“学会”或者“会学”仅仅是教育的起点,未来大量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地领会、体悟、意义叠加和人生丰厚,才是真正完整的学习。这个完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意义,但我们把这些重要的过程省略掉了。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或者从来没有直面过,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何在?意义感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存在感和主体意识的下降,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何自学都能成材,何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却诞生了那么多的差生?


没有意义感的学习,是无效学习;没有意义感的课堂,是不道德的课堂。


负担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是:老师误以为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其实,对于学习,没有任何一个东西的危害要大过压力,除了压力本身。人唯有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心灵才会打开,精神才会舒展,思维才会奔放活跃。


课堂上,任何一个老师都要给学生生命的安全感,好的教育应该是如坐春风,让孩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随心所欲,随性而为,不拘一格,这就是佐藤学所说的润泽的课堂。


这个时候,我们恍然发现,学生的好多想法就像哆啦A梦的百宝箱,里面应有尽有,拿出一个又有一个,无数的百宝箱争相展示。课堂上众声喧哗,激情四射,火花四射,不断的交换,不停的碰撞,不住的改写,从而达成临时性的共识,等待着下一次的开启和建构……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教育真正发生。


但现实却是学生面临着老师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和社会的压力,被三座大山压在底下,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只能挖一个小孔,苟延残喘。


负担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很多人认为简单的东西没有负担。


其实,越是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让人疲倦不堪,难以忍受。原因很简单,太简单的东西不断重复,就会单调,就会无聊,就会无趣。很多绝顶聪明的学生,恰恰是被弱智的简单问题,弄得没了脾气,最终既无心杀贼,也无力回天,只能长叹一声,自暴自弃。


更多的人,在傻瓜教学中游刃有余,自得其乐,最终也变成了傻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想想看,如果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答案,整整一堂课的时间,还要坐得很端正,装模作样,认真听讲。最恐怖的是,类似的情况,一直持续12年之久,对这个学生而言,这简直比纳粹的集中营还要残忍。


一定的难度是有好处的,学生需要思维训练,需要智力挑战,学生在攻克难关时才是充实的,饱满的,也是快乐的。


北京大学的一项比较研究证实,我国的各类教材与国外相比,难度相对都不够。但是为什么人家没有我们这么大的负担呢?


原因很荒谬,简单问题本来就已经磨损了孩子们脆弱的神经,简单问题无数次重复更是让孩子们成了心理健康问题。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又引发了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而恶性循环,教育差不多都病了,而且病入膏肓。


没有挑战的课堂是愚蠢的课堂,也是戕害灵性的课堂。


我常常为这些孩子感到可悲,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上活受罪,还要给我们交租纳税,这是典型的花钱买罪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