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码头青年
白领精品生活指南,聊职场说文化谈生活侃八卦,每天1篇好文+1首好歌,陪你在马桶上撕扯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打工十年,月入三千真的很平常 ·  7 小时前  
新周刊  ·  为什么很多情侣,都熬不过同居这一关 ·  9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如何做出最完美的煮鸡蛋,终于有答案了 ·  10 小时前  
新周刊  ·  苦等三年,这8.5分神剧终于回归了 ·  20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我们开始说:健康,是养出来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码头青年

江苏浙江大PK:杭州不仅有DeepSeek,连夜店酒吧美女也全国登顶

码头青年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2-20 14:28

正文

最近,DeepSeek的横空出世让杭州和浙江再次成为焦点,很多人都在赞扬这片土地的创新精神和商业活力。作为一个江苏人,我对江苏自然再熟悉不过,而浙江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有很多浙江朋友,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也不陌生。江浙两地的比较,一直是个很有意思也很有价值的话题。今天,我想从几个角度聊聊这两地的差异,以及为什么浙江能在共同富裕的路上走得比江苏更远。

首先,从地理环境来看,江浙两省的面积差不多,都是1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地形却大不相同。江苏几乎全是平原,一马平川,适合农耕,这也造就了江苏人守成、不爱冒险的性格。当然,苏南、苏中、苏北各不一样,为了方便,姑且统一称江苏人吧。
而浙江山地多,平原少,这种地理条件逼得浙江人不得不走出去谋生,形成了敢闯敢拼的精神。再加上浙江的海洋文明传统,偏向自由求索,自古就有经商贸易的风气。 这种探险与自由相结合,使得浙江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普遍经济发达的地区,成为共同富裕的典范。
小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挑着货的卖货郎,货担上什么都有,吃的玩的。后来才知道,那些人大部分都是温州来的。当时,县城里很多理发店也是浙江人开的。当时江苏人在干什么?在读书,在想着怎么做官。只有在苏南部分地区,有一些勇敢的人在折腾乡镇企业。
江苏人会读书,很聪明,做什么都有天赋,几百年来那么多状元和科学家就是明证。我的中学同学和大学同学中,做生意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在体制内工作。即便有个别做生意的,也是多靠着政府单子活着。江苏人胆子小,怕风险怕失败,性格老实,不够霸气,远不如浙江人会营销会抱团。这么多年来,江苏没出几个大的企业家,刘强东是在北京起家的。苏宁的张近东是卖家电的,最近苏宁刚宣布破产。希音老板许仰天倒是从南京开始创业的,但公司稍微做大一点之后,就搬去了广州。改开以来几十年来,江苏没有出现一家伟大的公司。什么是伟大公司?像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这种级别的。
江苏人没什么老乡观念,做事喜欢单兵作战,闷声发财,不擅营销造势,导致商业氛围远不如浙江。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江苏人喜欢做官,像山东人一样,长期以来视做生意如旁门左道,生意人上不了台面,此风在苏北尤甚。
这就导致两省虽然山水相邻,文化相近,但民营经济发达程度却大有不同。浙江现在是全国民营经济的标杆。看看这次座谈会上,有多少浙江企业家,又有多少江苏企业家。一目了然。
有人可能会说江苏也很牛,光伏、半导体、晶圆制造、新能源汽车,样样都拿得出手。江苏也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GDP更是几十年来长期高居第二,和第一名广东的差距也就是3000亿左右。但问题是,GDP并不一定对应着富裕程度。在全国范围内,江苏老百姓当然不算穷,苏南苏中非常殷实,苏北差了一点,但这些年也在赶上。但是跟浙江相比,确实有差距,这一点要勇敢承认。
老实说,江苏的这些优势产业跟普通人关系不大。这些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大头是政府,员工是985、211的硕博,学历不够的普通人连进去当牛马的机会都不一定有。而浙江的阿里巴巴,上市后产生了多少千万和亿万富翁?包括平台上的小电商,都能吃到红利。这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浙江一向是藏富于民,几十年来,这一点是一以贯之的。早年去浙江,看城建和道路,远不如江苏。但浙江老板很多,民间经济活力很强。
江苏的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问题,更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江苏的产业,大多是重资产、高技术、高门槛,普通人根本无从插手。
而浙江,哪怕是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都能让一个负债累累的年轻人靠几万块起步,一步步滚成富翁。杭州的直播电商、宁波的外贸、温州的小老板、绍兴的轻纺产业、嘉兴的跨境电商、台州的制造业,哪一块不是民间力量主导,普通人随时都能加入?浙江的创业生态,是万物皆可搞钱,而江苏的经济模式,是资源掌握在体制和资本手里,普通人只能去打工。
更可怕的是,江苏的商业氛围过于保守,创新精神不足,愿意冒险者少,大家只想着安稳度日、考个编制,哪怕经商的,也往往是闷声发财,缺乏浙江人那种“敢想、敢干、敢炒作、敢冒险”的基因。
再看营商环境,浙江的政府是真正懂得“保姆式服务”的。杭州的创业者遇到困难,政府能主动上门帮忙解决问题,甚至免租金、批贷款、提供补贴。不能说江苏不支持创业,但是力度和营造氛围方面,远不如浙江。
江苏为何发展不出杭州的六小龙?不是江苏企业家不努力,而是整个环境不支持,缺乏创新宽容度,缺乏市场活力,缺乏对民营经济的真正扶持。当然,无锡很不错,民营经济非常有活力,尤其是江阴。无锡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早就是“小上海”。荣毅仁的荣家,就是无锡望族。改开后,无锡又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无锡是有民营经济基因的,这点非常重要。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专门写一写无锡。
所以,GDP再高,普通人享受不到,就没有什么意义。一个好地方,不是看数据,而是看普通人有没有机会翻身,看有没有底层逆袭的可能。浙江已经给出了答案,而江苏,必须要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否则未来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浙江的牛逼之处,不在于政府投了多少钱,而在于它营造了一个非常宽容的环境。
浙江的宽容,可以举一个例子。
一个杭州土生土长的朋友跟我说,“杭州的夜店和酒吧,可能是全国最好玩的,美女也是最多最顶的。”这让我着实没想到。以前我以为夜店酒吧美女这些元素,会更多出现在北上广深成都这些城市,但没想到杭州悄无声息地站到了TOP ONE 的位置。到底是有西湖的城市,怎么可能缺风月呢。
杭州在这方面的江湖地位是不是真这么高,懂的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不过,结合杭州近些年的狂飙劲头,可知这个城市肯定有大量年轻人。一个城市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活力,主要就看年轻人多不多。
年轻人多了,动物性就足,就敢冲敢打,活力就足。
当然,这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年轻人身上才有动物性,一帮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不可能满脑子都只想着努力搬砖,他们赚钱之余,肯定还想吃喝玩乐,谈情说爱,泡泡美女。夜店、酒吧、美女这种东西,虽然不一定能上正经媒体的版面,但它们确实是判断一座城市到底活不活跃、有没有未来的关键指标。
以前的东莞,风头多劲啊。提起东莞,很多人都会会心一笑。那里曾是夜生活的天堂,资本、工人、老板们乌泱乌泱往那儿扎堆。但这几年,东莞明显沉寂了很多,起码在全国舆论场里的名气下来了。这固然跟东莞的产业升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十来年前的一些原因,年轻人散了,东莞不好玩了,城市的那股精气神也没了。东莞ISO9000服务标准虽然还流传于江湖,但那些年轻人已经星散,东莞慢慢泯然众人。
城市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的竞争。哪座城市能最有效地激发人的本能欲望,最包容地接受人的本能欲望,哪座城市就能留住人,吸引钱,产生机会。
其实南京也是有秦淮河的。秦淮河畔流淌的不仅是六朝金粉,还有千年的风月文化。这里曾是才子佳人流连忘返的地方,烟火气与文化气息交织,留下了无数佳话。
南京虽有秦淮河的风月文化,但南京有点过于端着,缺少了那种彻底放开的市场化氛围,缺乏杭州那种顺势而为的商业化运作。换句话说,南京的夜生活并不是没有,而是缺乏与时代需求接轨的市场活力。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浙江宣传”这个公众号。
作为自媒体人,我对“浙江宣传”一直有关注。它的一些文章,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文字上也好看。官办自媒体中,我觉得它是最好的。“浙江宣传”总编辑李攀说,他们的“法宝”就是始终坚持9个字——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说人话。
什么叫人民立场?说人话是第一位。连人话都不会说、不敢说、不屑说,谁还会信你是真心为人民服务?假话、套话、屁话,连篇累牍,老百姓看一眼就划走了。哪里还有什么传播效果。
“浙江宣传”这些文章,江苏没人能写吗?当然不是。江苏高校数量远超浙江,各种人才,不知道有多少,文采风流的高手,又怎么会少?但是江苏人写了,能发出来吗?
去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还特意与“浙江宣传”公众号团队进行座谈,赞扬团队敢为人先,改变了传播生态。

省委书记特意给一个公众号鼓劲打气,这也只有在浙江才能出现吧?
所以,浙江和杭州,不成功才奇怪。浙江人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懂得把氛围搞好——开放、宽松、包容、服务到位,敢于给企业提供真正的成长空间。
杭州的“保姆式”营商环境堪称全国典范,政府不仅不会和企业“斗智斗勇”,反而主动帮你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上门服务,电话询问需求,甚至亲自帮你跑手续办证,让企业在这里生根发芽。
“六小龙”是从天而降的吗?不是的。是杭州一把屎一把尿,真金白银,领导担着风险,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
除了有“六小龙”,杭州还给大网红提供写字楼,给创业者创造低成本、高回报的环境,这才让辛巴愿意从广州搬过去,让全国的头部主播纷纷落户杭州,让最顶尖的科技公司也都愿意把总部设在这里。
有企业就在网上给杭州起过一个外号——“拎得清的小透明”。意思是说,这里的政府“没想过要教创业者怎么干”,而是“有事就服务,无事不打扰”。

一个地方经济好不好,有没有未来,就看这里外地人多不多。外地人多了,说明营商环境好,文化比较包容宽松。美国之所以是第一强国,就是因为吸纳了全世界的人才。浙江的义乌商贸城,大多是外地人在这里做生意;杭州创业的,也大多是外地人。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就像一个生态系统,先是各种小动物陆续搬迁过来,慢慢地繁衍生息,最终老虎、豹子、独角兽也就自然成长起来了。
BTW,浙江的宽松环境,很大程度上也是老百姓与体制抗争的结果。浙江人比江苏人更勇敢,敢于抗争,敢于说不。这种血性,是浙江人祖上争取来的。明朝时,浙江人是最能打的。戚家军的主力就是浙江义乌及周边永康、东阳等地的农民和矿工。曾让大明沿海军民闻风丧胆的倭寇,就覆灭在戚家军手上。现在,浙江渔船的船员也比江苏船员彪悍。
幸福,从来都不是靠恩赐的,都是要自己努力争取的。
江苏与浙江的本质区别,是社会文化之争。江苏是读书当官打工文化,浙江是经商创业冒险文化。
浙江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种经济全面开花,宁波的港口制造、杭州的科技电商、金华的小商品城、绍兴的金融旅游、温州的小老板、嘉兴的跨境电商、台州的外贸加工,几乎没有短板。这些产业门槛低,普通人也能参与,造就了浙江小老板遍地开花的局面。
江苏则是体制之省,普通人多靠打工生活,给单位打工,给公司打工。江苏人酒桌上,主旋律往往都是官场信息,谁谁当官了,谁谁落马了。很多江苏人也很怕官,见到官员就不自主弯下了腰,不像浙江小老板那么自信满满。
江苏相比浙江的落后,在于文化、观念、思维的落后。江苏人的落后,在于对商业的排斥,对安稳的痴迷,对体制的向往。江苏产生不了一个伟大的公司,根源即在此。
江苏要想真正崛起,必须从精神上改变,学习浙江的开放、包容、创新精神,释放蕴藏于体制内的资源和力量。否则,GDP再高,江苏人的腰杆也不能真正挺直。
写到这里,我由衷地觉得,最牛逼的人都是经商的人,在商战中才能获得真正的经验和智慧。商场如战场,能在那里存活壮大的,才是人才人精。中国越往南,读书人越少,越往北越爱考研。但经济上却是,越往南有钱人越多,越往北越穷。哪一天中国人都爱做生意了,哪一天中国就真正强大了。
只有商业文明,才能让中国真正强大和持久文明。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江苏人,我对江苏只有无尽的爱。因为有爱,希望它变得更好更美,所以才会对它关注乃至有所批评。相信江苏官员有雅量,不会让这篇文章消失。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深度思考,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
这里没有无聊的口号,只有最犀利的商业分析、最透彻的社会观察、最真实的个人成长思考。我会在星球里分享更多关于经济趋势、城市竞争、商业逻辑和世界形势的独家见解,以及不方便公开发的深度文章。
如果你想了解 普通人如何抓住时代红利, 那你一定会喜欢这里。
📌 加入星球,一起探索商业与时代的真相!
加入方式: 立即扫码加入知识星球,提前布局未来,在大变局中找到最优解!
🚀 现在加入 👉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