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菁
(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
)
本来铺满一桌子的散页材料,被你一张张捋顺了、排好了,最后整整齐齐订成一本本厚厚的卷宗入档时,你会有成就感吗?
我会,而且我喜欢这样的成就感,整卷带来的成就感。
我入职的第一课,学的就是整理卷宗。带教老师说,整完一本卷,也就知道了整个的办案流程。
那时对照着整卷顺序,把文书放到相应的位置,编到最后一个页码时,我总会出神一会儿,想着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完完整整地办完一个案子……
后来自己办案,简单的,复杂的,越来越多,整理的也就越来越顺手。
整卷,是回顾。
当你知道一件事情的结果后反过头来再审视发生的过程,和你一开始不知道事情要如何发展只是埋头赶路,心情一定是不一样的。
前者称为回顾。
回顾的意义在于,可以回到当初的那些时间节点,以旁观者的姿态,去发现当初埋头赶路时走过的弯路和遇到的障碍。
回顾时是清醒的,自然的,又是深刻的。
你可以回到讯问、询问的节点,去思考当初为何没有具体问到的地方,是思维盲区还是想当然、没必要。
你可以回到案件汇报的节点,去回忆当时自己在哪些地方做到了简明扼要,却又在哪些地方过于繁琐絮叨。
你可以回到提交案件讨论的节点,去发现不同的审查和认定思路,去找到被自己忽略的案件细节。
你可以回到庭审答辩的节点,去审视那时没有针锋相对果断回击的遗憾,去理解裁判者的思维方式和处理要点。
整卷,是总结。
当你的眼睛和头脑在这些卷宗材料中来回往返不断复盘时,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总结的意义。
沿着时间的节点,回顾着,思索着,碰撞着,感觉就像走过退潮的海边,会不断捡拾到脚下或大或小的贝壳。
你发现,下次可以不需要花很多时间纠结在那些表面上看似与案件有关联实际上根本不影响定罪量刑的情节上。
你发现,你可以再把论证阐释的更深刻一些,也更生动一些,不需要用那些晦涩难懂的法言法语,就运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能知晓的道理和比喻。
你发现,只要庭前再做足一些功课,证人出庭的效果还可以更好。答辩时如果再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具条理性和说服力。
当你把这一颗颗大小不一的贝壳串起来,它就会变成一串亮闪闪的项链,默默地镶嵌在时光的年轮上,见证着你的每一点进步。
整卷,是心境。
我习惯选择自己情绪不太好,最是疲累的时候整卷。可能是因为开了一天的庭,不太顺利,可能是与各方沟通仍然没有进展,也可能只是陷入案件里一时无法自拔,找不到排解的出口。
我会在这些已办结的案子里寻找力量,告诉自己,即便寒冷的冬天也不要放弃前行,因为冬天里的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可见。
订卷的倒数第二个步骤是打孔穿线,当你一遍遍地横拍竖打,看到原本散乱不堪的纸张瞬间变得整齐划一时,你会觉得心也被捋平整了。
我最喜欢订卷的最后一个步骤,誊写卷皮。我会选一枝略粗一些的签字笔,按照要求一一填好每一个空格,当最后落下承办人的名字时,才感觉自己做完了该做的事情。
而再次翻看订好的卷宗时,觉得自己已然付出了应有的努力,心境便又开阔起来。
又到了年末,该交第四季度的卷宗了。如果你还在为工作中的事情焦虑着,不如先沉下心来,整本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