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圣诞节,连我上幼儿园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举行了各种活动,另外一个较贵的幼儿园还上了人工造雪机营造气氛,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有礼物的日子,他其实不明白家长为准备校方活动和礼物背后的焦虑。我对圣诞节的认知更多来自于美剧:红帽子,圣诞树,大火炉,许愿,串门,聚餐,party等,没电视也没iPad,说说话,聊聊天。在这里,我不能去感受各位节日的幸福,只想着能借这个平台,借这个日子跟各位像家人一样唠家常(这个家常借了群友@绿毛水怪的一篇文章),有些话可能会降低你节日的热情,但我想你肚量够大,能容得下的。你说呢?,既然是唠家常,也欢迎各位留言评论或者在公众号上直接跟我对话。
节日快乐。
谢谢@绿毛水怪分享。
焦虑是人的情绪之一,如喜怒哀乐。
焦虑有很多种。怕得不到,怕失去,怕寂寞都能让人产生焦虑。
自“华为辞退
34
岁以上员工”以来,又爆出新闻“中兴程序员被裁坠亡”,“途牛裁员
400
人”。而现在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据说要吞掉很多人的工作岗位,好像我们随时可能被技术革新洪流产生的一个小浪花拍在水底呛死。
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密和都市的快节奏生活,社会和技术变革的巨大不确定,以及我们社会没有一张完善的安全网兜着,这很难让人不焦虑。普通人在焦虑,怕穷,怕看不起病,怕失业,怕对比;传统大佬在焦虑,怕被社会淘汰所以搞转型拥抱互联网;互联网独角兽在焦虑,怕被现在某个不知名的小公司干掉;赵家也在焦虑,如何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不出乱子。
看起来我们整个社会都在焦虑,但焦虑不是一个不健康的人和社会的标志。
学习是人的本能之一,如吃喝拉撒。
现代智人与其近亲大猩猩,黑猩猩在进化路上分道扬镳的重要隘口可能就是人发明了文字并得以延续下来。目前看来读书还是学习的主要途径,科技还没达到将记忆嵌入大脑的地步。各类学科发展到今天,即使是天才也得读前人留下的经验,没有人再能凭空开创学科了。
学习与焦虑,这两个东西掺和在一起,构成了“学习焦虑”这个新名词。我们所在的时代成了巨型催化剂,使得它像烈性传染病一样在部分人群中间迅速发酵。
学习焦虑主要存在于这样的人中:他们有一定文化,有稳定的社会角色,有读书的习惯,而且他们很焦虑。他们焦虑着自己能不能适应媒体渲染的技术革新浪潮;他们焦虑着身边的人都很优秀,有时候怎么看自己都像个
loser
;他们焦虑着身边的一切,也希望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市场经济有需要就有提供。自此由之应运而生的就是商业运作了,我暂且叫它为自我提升的生意。
今天教人成功的很多,鸡汤很多,毒鸡汤也很多,更还有我前些天看到鼓励员工互相扇耳光的“狼性企业文化”。显然这些被学习焦虑的人鄙视,他们都有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他们好像进入了另一个误区。
学习焦虑这事很严重。但是在众多严重的事情上,如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它根本排不上号。一个事物流行起来,我们要究其背后因素的话,商业总是一个逃不掉的重要原因。
学习焦虑在部分人中间泛滥,主要是被那帮经营自我提升理念的生意人推动起来的。简单讲就是搞知识付费那帮人。如果一个人有充分的学习欲望,在当下,在互联网时代,真的是人类史上最好的时代,也是最适合学习的时代。无论你是学习编程,学习外语,学习历史,学习艺术,那怕你要学造核弹,你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无数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网络上有很多无私的分享者,如
kindle
阅读者(一个公众号),我在他这受益良多。
关于知识付费,我想讲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是我的父亲,我父亲是个农民,只上到五年级就辍学了。我父亲的政治观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当今朝里出了奸臣啊。他的政治观显然来自于农闲时节搬着凳子去村口听得那些曲剧,豫剧,梆子的选段。在他眼里,国家搞政治运动或者打老虎拍苍蝇,他总能归结到朝里出了奸臣。现在有些时候我想给他扳过来,给他讲点政治制度什么的,但他对此不感兴趣。参加知识付费,买课听语音,在本质上来说,与我父亲蹲在村口听戏没有任何区别。
在个人的进步道路上,不管以什么眼光来看,读书与锻炼身体都是自我提升的不二之选。
本来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读了很大可能没什么用,没读也没什么坏处。
读书演变成了知识付费,除了学到了一堆新名词,还能减轻自己的焦虑,给闲时的自己增添一些愉悦和感到正在学习的快感。挺好的,没什么坏处,有人能挣到钱,有人能缓解焦虑,还能缓解社会矛盾,一举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