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解读交通 服务出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突发!广东一公交车起火,6人遇难 ·  昨天  
鲁中晨报  ·  致敬!淄博的她,生命定格在50岁…… ·  昨天  
鲁中晨报  ·  新增多个专业!淄博这里,正在招生 ·  昨天  
德州晚报  ·  德州这23辆车被曝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深化“四港联动”,青岛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公众号  · 山东  · 2025-02-13 17:11

正文


以海港、陆港、空港为核心支撑,以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中欧班列通道为骨架,深度融入国际大循环,提升城市开放能级

深化“四港联动”,青岛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在交通物流与城市发展之间,蕴含着这样一种逻辑。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高标准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厚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
作为一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青岛拥有“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国家重要的物流资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按照“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有进有退”的原则,新增廊坊商贸服务型、常州生产服务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对部分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在这一方案中,青岛此前获批的“四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被进一步明确,为青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集聚整合各类物流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当前,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加快构建通达性强、覆盖面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对提升开放能级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1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提出,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多元化的国际运输通道,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服务网络,提升物流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2024年12月25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上聚焦用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
2024年以来,青岛以海港、陆港、空港为核心支撑,以海运空运航线组群、中欧班列通道为骨架,不断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的辐射范围和服务质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货物在这里集结、转运。

往来不歇的空中航班、驰骋海面的远洋货轮、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不绝于途的“鲁B”货车……一条条通达全球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青岛厚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更好发挥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深度链接全球资源、融入国际大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

青岛持续织密国际互联互通之网
●目前,青岛机场货运航线通达杭州、郑州、鄂州以及日韩、美国、加拿大等国内外航点。2024年全年,青岛机场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27.9万吨,比2023年增长7%,创青岛机场开航以来历史新高。其中,国际货量占比接近半数。
●截至2024年底,青岛港集装箱外贸航线增至230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数量位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2024年,青岛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
●目前,青岛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32条国际国内班列路线,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构建起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2025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力争达到1100列。

●2024年,青岛不断拓宽国际道路运输大通道,通过TIR到达欧洲的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通过GMS到达东南亚,形成了“两翼齐飞”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注入了新活力。

空中:打造北方航空物流转运中心
前不久,400余公斤鲜活中华绒螯蟹经青岛胶东机场海关关员查验后,通过空运抢“鲜”飞向迪拜消费者餐桌。“2024年以来,公司通过客机腹舱带货方式承运的出口大闸蟹累计达到88.9吨,相较2023年增长1.7倍。”东方航空公司操作部经理张增伟说,青岛拥有直飞迪拜的客运航线,大闸蟹通关时效有保障,成活率很高。他对今后拓宽生鲜业务充满信心。
在航空物流体系中,客机腹舱只是货物“飞”出国门的方式之一。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稳定运营的17条国内外全货运航线正为青岛“买全球”“卖全球”架设起便捷的“空中桥梁”。
1月17日,青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捷克俄斯特拉发全货机航线开通,这是山东省内首条通达欧洲中部的货运航线。
1月17日凌晨,随着航班号C67685的波音767全货机降落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标志着青岛—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捷克俄斯特拉发全货机航线正式开通。这条航线由乌兹别克斯坦中亚航空执飞,是山东省内首条通达欧洲中部的货运航线。作为中欧重要的工业枢纽,捷克俄斯特拉发交通便利,货物经此可迅速覆盖欧洲多国。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节点,连接中亚与欧洲市场,展现强大贸易潜力。这条航线的开通,填补了青岛机场至中东欧地区定期货运航线的空白,为山东与欧洲间搭建起更便捷的货运通道。
目前,青岛机场货运航线通达杭州、郑州、鄂州以及日韩、美国、加拿大等国内外航点。以青岛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青岛机场发挥口岸功能齐全、航网覆盖广泛的优势,以航线相互链接、政策相互覆盖、货物相互集散为目标,与鄂州机场达成货运“双枢纽”共建战略合作,开通贵阳—青岛—仁川、长沙—青岛—仁川、曼谷—郑州—青岛等空空中转航线,为水果进口、快件中转等提供了便利。
其中,青岛—多伦多货运航线是国内北方地区唯一常态化运营的加拿大全货机航线,成为中加电商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承载主体。目前,多伦多货运航线由每周3班加密至4班,2024年度运输货运量约2.35万吨。
2024年,青岛机场在第五航权货运航线开发上实现“零”的突破。2024年5月,由联邦快递执飞的青岛—大阪—美国全货机航线开通,每周试运营一班。半年之后,2024年11月11日,该航线升级至周一至周五每周5班,采用B777货机执飞,从青岛机场起飞,经停日本大阪,前往美国田纳西州的孟菲斯超级转运中心。联邦快递位于青岛机场的全新国际口岸操作中心也投入使用,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联邦快递在中国的第五个国际口岸操作中心。青岛及山东地区客户出口北美的包裹和重货的运输时间相比以往缩短一天,部分出口美国的货件可实现次日达。

2024年全年,青岛机场累计完成货邮吞吐量27.9万吨,比2023年增长7%,创青岛机场开航以来历史新高。其中,国际货量占比接近半数。

海港:加快迈向国际航运中心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大海,粼粼波光中,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启了吞吐万汇、奔流不息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从这里起航走向世界,来自全球的货物在这里登陆进入中国市场。
2024年,青岛发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青岛港海上航线不断扩容,新增10余条“一带一路”航线,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出海口”。截至2024年底,青岛港集装箱外贸航线增至230条,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航线数量位居中国北方港口首位,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这些航线不仅覆盖了亚洲、欧洲、北美等传统区域,还向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拓展延伸。
2024年12月23日,一艘货轮缓缓离泊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张进刚 摄
以达飞轮船和中远海运联合开通的东南亚新航线为例:该航线预计投入4条营运船舶,经新加坡港南下,直达马来西亚最大港口巴生港,为中国和东南亚贸易往来提供更加快速稳定的周班服务。
2024年12月16日,在完成工程车辆、设备、钢材等2万多立方米货物装船后,72000吨多用途船“GREEN NAGOYA”轮从山东港口青岛港大港码头出发,最终抵达非洲,标志着中远海运特运东南非直达快航周班正式开通,青岛港成为中远海运特运在中国北方唯一的件杂货班轮“枢纽港”。
以往的东南非航线,货轮要到多个港口进行装卸货,船期较长。新航线连接亚洲与东非、南非地区,起点为青岛港、张家港等,终点为达累斯萨拉姆、蒙巴萨、德班等非洲主要港口,为青岛乃至全国工业制品出口非洲提供点对点的快航服务。通过打造“枢纽港”“一港装”模式,将整船货源集中于一港装船,把中国到东南非主要港口最快直达航行时间缩短到20天,货物最快30天左右可交付客户,比以往提前至少10天,效率提升30%以上,大幅缩短国际贸易运输时间。“周班服务开通后,以每船3万立方米货量计,每月4班承运货物就是12万立方米,每年将近150万立方米,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非地区的件杂货‘海上高速公路’。”中远海运特运副总经理顾卫东介绍。

2024年,青岛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1亿吨、3087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位、第5位,国际枢纽海港能级不断提升。

中欧班列:跻身国家级集结中心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被誉为新时代的“钢铁驼队”。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文件,在全国优化布局14个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中欧班列(济青)集结中心成功获批,济南与青岛将联合建设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2024年,青岛中欧班列开行量首次突破千列,总数达到1017列,同比增长17.8%,再创历史新高。一年来,青岛围绕“通道、枢纽、网络”多向发力,探索中欧班列运输线路和模式创新,开通经黑龙江同江至俄罗斯莫斯科的新线路;开行山东省首班BX1K铁路冷藏专用车组,为省内生鲜食品进出口企业提供物流解决方案;上合快线、日韩陆海快线等精品线路以及跨两海班列、鲁疆班列、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等实现常态化开行,高效保障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畅通。“相比其他运输方式,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过境运输货物在抵达青岛港后,先转运至上合示范区,再搭乘中欧班列运往中亚国家,可大幅节省运输时间和物流成本。”青岛远洋大亚物流有限公司经理陆书盛说。
一列“中欧班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车。新华社照片
1月1日,一列满载汽车配件、机械设备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发出,拉开了新年青岛中欧班列运输的序幕。1月29日大年初一,山东中欧班列蛇年新春首班供应链专列满载玲珑集团的轮胎模具、塑料托盘等11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从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中铁集装箱青岛中心站)发出,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跨越里海、黑海后,预计35天后抵达山东中欧班列塞尔维亚集结中心……今年以来,青岛中欧班列开行热度不减,持续畅通着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物流贸易新通道。
目前,青岛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32条国际国内班列路线,通达23个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54个城市,构建起东联日韩、西接欧亚、北达蒙俄、南至东盟的国际物流通道。

以入选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国家队”为契机,青岛将发挥与济南的陆海联动优势,加快构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集结中心“枢纽对枢纽格局”,推动建设黄河流域面向上合、辐射亚太的陆海贸易新通道。2025年中欧班列开行量力争达到1100列。

国际道路运输:TIR、GMS“比翼齐飞”
在航空、港口、铁路之外,还有一种点对点直达的“第四物流通道”——国际道路运输。
作为国际道路运输的细分市场,TIR(国际公路运输系统)和GMS(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推进国际运输与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方式,通过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为企业开展跨国运输提供便利。
2024年,青岛不断拓宽国际道路运输大通道,通过TIR到达欧洲的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通过GMS到达东南亚,形成了“两翼齐飞”的良好发展态势,为拓展国际物流大通道注入了新活力。
青岛至哈萨克斯坦TIR国际道路运输路径开通。
2023年,青岛开通首条TIR中俄快线,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育,青岛TIR业务迅速起势,“中俄快线”发运量保持全国前列,通道路径也在不断扩容。2024年12月13日,青岛至哈萨克斯坦TIR国际道路运输路径开通,这是继“中—俄”“中—吉—乌”线路之后第三条TIR运输路径。当日,青岛鸿宇物流有限公司一辆装载20多吨山东冷冻水果的TIR运输车辆鸣笛启程,横穿中国大地,全程“一车到底”,不倒装不卸货,经新疆巴克图口岸出境,跨越约6500公里,直达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这些水果出现在中亚地区乃至欧洲国家的商超货架之上,为当地消费者带来品尝中国味道的新选择。
在GMS国际道路运输领域,青岛更是率先起跑。2024年11月和12月,青岛相继开通至泰国曼谷、越南河内和柬埔寨金边的三条GMS国际道路运输新路径。其中,柬埔寨金边线路由城运控股集团承运,是国有企业所属“鲁B”车首次直达东南亚。“这一线路为本土企业打通了一条全新的跨国点对点运输通道,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青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为青岛打造开放之城贡献国企力量。”青岛城运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传新表示。
马达轰鸣,货畅其流。此刻,青岛国际道路运输的脉络正以旺盛的生命力,沿着纵横交错的公路线舒展延伸,细密地编织起国际互联互通之网。一辆辆“鲁B”货车接续向前,绘就着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物流畅达与经贸合作之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