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生意第
1120
期,欢迎关注最好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升温,户外产业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然而,在最初几年的红利期之后,国内核心户外的市场增量在最近两年却逐渐走低。在这样瞬息万变的市场下,户外产业今后会是怎样的趋势、户外人该如何进行创新、国际品牌又该如何在国内发展?
6月28日,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举办的COA户外高峰论坛为我们解答了这些疑问,本次论坛由中国户外品牌联盟主办,南京宁菲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论坛聚焦“创新&合作”这个主题,邀请多位行业内重量级人物作为嘉宾,就各自感兴趣的话题发表了精彩的论述。
第一场:
中国户外品牌发展之路
嘉宾:
探路者创始人、集团董事长 盛发强先生
论坛的第一位嘉宾是探路者创始人、集团董事长盛发强先生,他就中国户外品牌发展之路同大家展开各方面的讨论。盛总通过详实的国内外数据,从近年来中国户外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探路者品牌的运营经验,分析了中国户外品牌近年来遇到的挑战。
他认为,和整个体育用品发展的周期一样,我国户外产业在一番高速增长之后也进入了调整期,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因此,只要下功夫提升企业能力,户外产业还是会复苏的。此外,
他还预测了在2019年,户外产业的增量将重回两位数。
2000-2016国内核心户外市场规模及2017-2020预测数据
盛总给出了目前户外行业的几大问题,如互联网营销对单价产生了拉低效应;跑步、健身热在短期对户外活动构成一定的影响;购物场景多样化带来的分流效应; 产品的同质化严重等等。而除了这些内部问题之外,还有许多相关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这其中生活方式品牌、体育品牌以及海淘的竞争,都成为了国内户外行业的强有力竞争者。
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盛总认为:品牌差异化定位是永久的话题——品牌可以占据某种特性,也可以占据某个品类;同时应积极发现被忽略品类,开创新品类。
以探路者为例,探路者加入Discovery品牌等,将“泛户外”心得融入其中。极致产品是决定企业胜负的关键,企业要真心诚意地去关注产品,满足用户对品质的要求。为此,探路者对自己的产品中心进行了创意空间的改造,研发出更多的具有科技感、科技实力的极致产品。探路者的多个产品也受到了亚洲户外产业大奖的肯定。
现场观众都在聆听着盛发强先生的演讲
在销售模式方面,盛总提出:新零售是要多维度面对用户,这样为企业增加了难度,只有更好的服务用户才能在行业中做大。探路者也积极的创建自己的赛事IP、成立“飞越队”参加越野跑赛事以及配合媒体运营推广。
随着大体育、大健康成为生活方式,2022年的冬奥会也为国内户外行业带来了非常大的机遇。
中国户外产业一定会回到良好的态势中来。
第二场:
户外品牌孵化IP与营销创新
嘉宾:
凯乐石品牌创始人 钟承湛先生
思凯乐品牌创始人 曾花女士
尼奥(北京)公关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王宝顺先生
第二个分论坛围绕着“户外品牌孵化IP与营销创新”展开,在一开始,凯乐石的钟总马上分享了自己关于对赛事投资的经验,如何分析对于赛事活动的投资对品牌的收益。而王宝顺先生在介绍了自身尼奥公司的比赛活动之后,也分享了自己对于品牌投资的看法。
王宝顺先生认为,品牌投资的赛事首先应该符合品牌自身的文化和气质,同时不能朝三暮四,应当在与自己气质相符的比赛长期合作下去,他还说到,品牌不要将赛事视为宣传的渠道,请将赛事活动是为自己的产品,去打造,去合作,达到共赢。思凯乐的创始人曾花女士同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那种将产品赞助过去,然后只获得一条新闻的赛事大可不做。要做可以与赛事活动方高度开发高度契合的比赛活动。
三位嘉宾分别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第二个问题围绕赞助比赛与自己办比赛的关系进行展开。据悉,钟总不但赞助了国内多个赛事IP,同时凯乐石也承办了自己的赛事IP——骑闯天路。骑闯天路的投资巨大,看起来似乎并不合算,但是钟总认为在自己的公司有资源与能力的基础之上,打造自己的赛事IP更加值得。虽然赞助其他赛事可能马上就可以得到回报,打造自己的赛事则要像做产品一样长期以往。曾总也表示,每个品牌商都希望有一场自己的赛事IP,思凯乐已经有多年的计划,却因为还没有优质的赛事创业而暂时未实行,不过思凯乐的户外俱乐部一直是在运营的。
最后,大家就“品牌营销创新”展开深入讨论。钟总认为:无论创新或营销,都不能脱离产品这个载体。现代社会的宣传渠道十分宽广,专业品牌在运用一些新的传播手段同时更要关注产品本身。曾总对钟总的观念表示认同,同时提出:
户外行业需要精耕细作的人,需要更多用心的户外品牌坚持行业操守。
第三场:
中国户外产品出路—COA户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中国创造
嘉宾:
南京边城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耿先生
GORE-TEX(R)品牌大中华区鞋/配件类业务总监 汤钟波先生
火枫、黑鹿、峰鸟品牌总经理 吕旗顶先生
UTO品牌创始人 张凯先生
午休过后,论坛继续进行,下午的第一个议题关于户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边城体育董事长黄耿先生讲述了去年COA对羽绒制品制定标准的原则以及原因。
南京边城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耿先生
他还表示,在工业4.0浪潮下,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强国,是整个行业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多方数据分析来看,2017、18年将成为户外行业的转折点,而品牌与制造将成为这个市场的主力。但是,转型升级之战不会一帆风顺,大数据信息化、高端定制、大型智能生产取代人工、创新设计能力、小创造大制造的理念以及新技术的弯道超车能力,是转型之战的最可行路径。
因此在2017年,COA对更多品类的户外产品质量标准展开了讨论以及意见收集,计划将于2018年上半年公布。
黄总发言结束后,GORE-TEX(R)品牌大中华区鞋/配件类业务总监汤钟波先生,火枫、黑鹿、峰鸟品牌总经理吕旗顶先生、UTO品牌创始人张凯先生上台讨论。当被问到“戈尔公司未来会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什么?”的问题时,汤先生表示,戈尔公司始终会积极地为国内品牌商提供最新的面料,并将戈尔与国际成功品牌的合作案例分享给国内制造品牌,帮助国内品牌更加出色的成长。汤总还以意大利制鞋生产商为例,提出国内制造业应该学习对方“坚持自身原则,引导消费者与品牌商”的工作理念。
论坛现场坐无缺席
中国制造在邀请国外设计师来中国的同时,同时也需要走出去。火枫、黑鹿、峰鸟品牌总经理吕旗顶先生作为典范之一提到:要关注产品,了解对手。了解自身产品是否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或足够有特色;要多听取国外朋友对国内品牌的建议。吕总再一次肯定要专注于产品,将小品类做到极致,保持匠心精神。
在提到个性化定制时,吕总表示,随着个性化定制类消费逐渐增多及制造销售环境的变化,未来的供应链打造十分重要。张凯先生提出面料的个性化定制早已出现,悠途愿意在材质的采购和技术、设计等方面下大功夫,结合市场、消费者的反馈会更有意义。汤总认为结合自己的技术、设备,生产自己的产品是国产户外的工作重点。
第四场:
户外零售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嘉宾:
三夫户外创始人、董事长 张恒先生
零售数据化运营咨询专家 李政隆先生
行装联合创始人 陈玉梅先生
在上一场讨论了关于中国制造问题之后,关于零售的第四场讨论趁热打铁迅速展开。
三夫户外创始人、董事长 张恒先生
作为最传统的户外行业户外店的代表人,三夫户外的张总认为,做电商对他来说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他相信,在短时间之内,线下零售依然会是户外零售行业的主力。三夫的销售方式在近年来已经拓展了许多渠道,包括赛事、亲子等渠道,而参与者也都成为了三夫户外的会员。
李政隆则老师指出:将管理运营数据化,量化运营目标与零售的本质,也是生意的本质。消费者的需求是通用的运营原则,通过会员体系深入分析顾客,把握核心用户,发现数据化的规律,有利于企业进入高效的运转。
零售数据化运营咨询专家 李政隆先生
提到会员体系,张总表示整合会员体系,让三夫的顾客通过会员体制得到更多实惠是三夫未来工作的重点。陈玉梅先生表示行装的会员体制数据化通过APP实现,更多的功能还在开发中。同时提出,通过APP零售,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通过低成本获得更多顾客。
在讨论的最后,
张总透露三夫户外已经开始着手户外营地的建设,虽然投资巨大,但三夫的营地可能与传统露营地会有所区别,更像是一个户外游乐园,在露营地之中会有数十种户外项目可以娱乐大众。
让更多的人都可以体验到户外运动的快乐。
第五场:
国际品牌的本土化之路
嘉宾:
行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孔卫红女士
第三届COA户外高峰论坛的最后一场是由行家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孔卫红女士带来的国外品牌的本土化之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