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症是全世界养老机构都在积极讨论研究的课题,国外的研究者将各项研究成果付诸于养老机构的细节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改进,积累了照护认知症长者的大量经验,他们的设计值得我们参考学习,并摸索出适合中国认知症长者的设计方案。
今天就分享一下:
国外养老院对认知症长者的
有趣设计与管理方式
日本:
长者挑选兴趣活动
近年来,日本许多养老机构都把针对
认知症长者
的照护,作为护理攻关的重点,因为这一特殊人群的增长速度十分迅速,截至2012年,日本的
认知症长者
已达462万,到2025年将超过700万人。
这栋隐藏在居民区里的小楼属于日医集团,其中有三层属于
认知长者
之家。每层9位,一共住着27位
长者
。目前,还有10位老人在排队等候入住。
在这里,三位长者配备一位介护员。但他们的职责不是代劳和照料,而是
看护和引导
。
认知症的一大特征就是大脑机能的退化,因此,锻炼大脑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
认知症长者
之家,每天至少要安排老人们参加
120分钟的创造活动
,由动手到动脑,做做手工、写写画画,多种内容,全由老人按照自己的兴趣挑选。
德国:
个人传记护理法
由于发病机理复杂,每个
认知症长者
的症状都不相同,因此刺激他大脑机能的兴奋点就不尽相同。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手法,开始在一些养老机构运用。
这家位于德国马格德堡的维塔纳斯
认知症长者
护理中心,住着120多位老人。从硬件设计上,这家专业机构就充分考虑了
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
。
比如养老院的墙纸都是用的暖色调,墙上挂的画都
色彩明亮
。
比如针对
认知症长者
健忘的特点,做非常精心的设计。像其中一位长者最喜欢家里的一只小狗,他的门口就挂着一只绒毛玩具小狗,这样子每次回去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了。
为了给长者营造
家的感觉
,每一间房间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她们入住前,工作人员会去长者的家中测量房间,和长者一同决定带哪些家具来,这就意味着,养老院里家具、花草的布置都和长者自己家中可以很接近。
在整个养老院,长者们按照不同的照护方式被安排在不同的区域。
二楼,是专门运用
“个人传记”心理治疗法
来护理的区域,一共住着33位睁着。这种心理疗法由德国的
埃文•伯姆教授
提出,在他看来,
认知症长者
希望自己仍然是有用的,需要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自信。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为每一位长者建立独特的个人传记。
每位长者在入院时,院方都会通过与老人及其家属的沟通,获得长者的
过往生活经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
等大量信息。有了这些背景资料,护理人员就能制订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卡琳.麦尼克说“比如有一位老太太,她过去是教德语和数学的。她来我们这儿的时候总是吵着想回家,我们通过一定的方法了解到她的记忆停留在18岁的学习时期,就让她做数学题、听写等,然后她每天都会做这些,后来她呆在这里就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了。”
丹麦:
精心护理友善环境
对于暴躁型的
认知症长者
,该用怎样的特殊护理呢?丹麦的玛丽养老院,以护理重度
认知症长者
见长。
在这家养老院的90位长者中,有17%为暴躁型
认知症长者
。由于丹麦法律规定不能限制人身自由,因此即便是暴躁型
认知症长者
,也不能把他们一锁了之,强制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那么,如何来保证他们的安全呢?
养老院在设计上花了一番心思。
大门开关,设置在长者注意不到的地方
,而长者活动区域内另一扇活动的大门,被巧妙地装饰起来,长者即使经过也不会走出这扇门。
这些精心的设计,都是在不违背长者意愿的前提下,给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友善的环境。而失去安全感,正是很多
认知症长者
之所以会暴躁不安的原因。为了安抚他们急躁易怒的情绪,玛丽养老院的护理人员还运用了不少道具,比如各种
毛绒玩具
。据研究表明,
认知症长者
最后只会感知到动物或玩偶。
寻常的
下午茶时光
,护理人员也会使用一些小"伎俩",
举杯、干杯、喝咖啡
,护理员的每一个动作,长者都会模仿后再做一遍。虽然是一些小举动,却是帮助长者尽量融入集体,恢复正常的生活。
目前看来,这种精心细致的护理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靠药物来控制情绪的
认知症长者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用药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荷兰旧物博物馆:
场景还原、驱走孤独
认知症长者
往往反而记得住遥远的往事,用他们
年轻时代常用的生活道具
比如餐具来调动他们的记忆非常有效。
在荷兰鹿特丹市附近的这家生命公寓地下一层,有一个
认知症长者
寻回记忆的宝库,旧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