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深圳何以为先锋?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市人工智能产业办主任林毅
在23日举行的
“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新闻发布会上说:
“深圳作为先进制造业中心
和
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
具有独特发展优势。
”
美好生活,深圳创造。常年不见雪的深圳,诞生了全球唯一的庭院扫雪机器人企业汉阳科技,畅销欧美。
腾讯混元、华为盘古位居通用大模型前列;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北科瑞声、元象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成为机器视觉、AI制药、智能语音、3D视觉领域垂类模型“领头羊”。深圳的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成果较好。
腾讯混元推出大模型App“腾讯元宝”
7家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占中国大陆上榜企业近四分之一,同时,汇聚了乐聚、众擎、逐际动力、优必选等整机企业。深圳的机器人“天团”,已崭露头角。
亚冬会火炬传递现场,乐聚“夸父”人形机器人与火炬手互动。(受仿者供图)
1997平方公里的深圳,汇集了超过2600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独角兽”企业有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达34家,也包括9家“独角兽”企业。
优良的创新环境,孕育出支撑城市未来的企业“梦之队”。林毅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强度国内领先,良好的创新生态催化内生发展动力,“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起步较早、基础较好。一是有一支专业的产业队伍,组建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以专业、精干队伍推动产业发展;二是有一批优质的企业。”
汇川技术占据国内伺服市场份额第一,杉川谐波位居国内谐波减速器前三,鑫精诚传感器排名
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前三
……
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和数字经济高地,深圳兼具机电一体化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已逐步构建了从底层技术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态,不仅极大提升了产品迭代创新的速度,更为创业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与市场先机,使深圳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进入汽车工厂实训。(资料照片)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深圳覆盖芯片、大模型、运动控制技术、核心零部件、本体及下游应用等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全环节,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优势突出。林毅说,完备的产业链条,成功衍生出“当日达”的产业生态圈,“上午下单的零部件当天下午就能完成制作并送达。”
在深圳,思谋科技打造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为全球逾百家行业头部企业装上“智慧大脑”。
在深圳,全球首场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打造80余个清扫应用场景。
首届深圳环卫机器人大赛。通讯员 张玉洁 摄
在深圳,生活服务领域机器人“上天、入地、下海”无处不在,家庭清洁、咖啡调酒、棉花打顶、船舶除锈、公园除草、自动巡检等细分场景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和产品,肯綮“登山助力机器人”、乐聚“亚冬会互动机器人”火遍全网。
咖啡机器人“走俏”深圳。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在深圳,政务服务领域打造了多个场景标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打造全国首个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系统,获最高法院的肯定。无人驾驶等领域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创新应用场景是打通技术创新和商业应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林毅说,深圳发挥产业规模大、紧密贴近市场等优势,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试验、产品应用提供了广阔场景。
组建深圳市AI教育联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深圳技术大学与华为联合建设全市首个未来技术学院,全市8所高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产业人才供给源源不断。
深圳拥有鹏城实验室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鹏城云脑II、III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作为支撑;省级实验室中,光明实验室加速人工智能应用,福田实验室聚焦具身智能领域研发攻关;深圳(前海)大模型和算法创新服务中心等一大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
深圳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湾、西丽-石岩等十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打造深圳湾生态科技园等一批产业集聚园区;建成南山区“模力营”、福田区“天使荟·千模应用加速器”、龙岗区“创投·模力谷”等创新孵化器,为优质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产业空间以及算力、模型、语料、资本等创新资源与高效服务,拥有比较好的算力和数据保障。
通过持续布局高能级创新载体,深圳构建了以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林毅说,“充沛的创新要素为产业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在雄厚的基础上,深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未来会怎样?
林毅说,深圳将加紧兑现政策“大礼包”:“向企业发放60%比例、最高1000万元的‘训力券’补贴,以及模型券、语料券、场景补贴等,今年市区将多渠道筹集45亿元政策资金,3月起接受企业申报,欢迎广大企业关注。此外,近期我们还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对开放应用场景、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专用数据集、提升规模化制造和应用能力等予以精准支持。同时,还将在全市科技重大专项中设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专项,鼓励产、学、研、用组成创新联合体进行协同攻关。”
为推动产业发展,城市全域全时全场景也将进一步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应开尽开” 。“2025年将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加速场景供需匹配,助力企业研发产品、迭代技术、验证性能。”林毅表示,深圳将推动政府部门和国企主动开放市政环卫、应急救援、大模型辅助医疗、医疗康养等应用场景。鼓励制造业企业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全面开放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流水线组装、物料搬运等生产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加速赋能新型工业化。
“推动模力营等创新孵化器持续优化空间、算力、模型、资本等一站式服务,用创新孵化器解决空间难题。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用百亿基金解决融资难题。对人工智能人才进行分档支持,提供安居、创业辅导等全方位服务,用人才政策解决创业难题。”林毅认为,健全创新生态,也是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灵巧手。受访单位供图
同时,深圳还将重点攻克“大脑”大模型、“小脑”运动控制、跨模态实时交互等关键技术,提高人形机器人产品软实力。重点突破精密减速器、关节电机、力传感器、电子皮肤、灵巧手等关键零部件,持续强化机器人产品硬实力。“支持开展机器人数据采集、清洗、标注及测试验证工作,加速构建机器人专用数据集,加快机器人技术迭代。”林毅说。
途见科技让机器人“长”出皮肤。
“更大力度加强政策支持”“更大力度推动场景开放”“更大力度健全创新生态”“更大力度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林毅以4个“更大力度”,介绍了深圳在政策、场景、创新、机器人四个方面的新规划、新举措,也展现了深圳持续推动人工智能和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坚定决心。
此前报道:
深圳重磅发布会宣示: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