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乔乔金项链
乔乔本人,金融圈熵值较高分子,混过工厂,待过券商,做过投融资,涉足股权、VC、上市、并购。目前专注于ABS和PPP项目运作,深耕公众号“乔乔金融圈儿”,欢迎小伙伴们沟通洽谈、项目合作,还望大家提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融早实习  ·  中信银行2025春季校园招聘! ·  15 小时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已钝化等结果(0224) ·  18 小时前  
午间明道  ·  徐小明:已钝化等结果(0224) ·  18 小时前  
中金点睛  ·  中金:再论中国资产的重估前景 ·  23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乔乔金项链

类REITs专题

乔乔金项链  · 公众号  · 金融  · 2019-09-04 10:30

正文

(资产证券化375讲,类REITs专题。 第一部分: 资本寒冬下的类REITs已成商业地产基本功。 第二部分: 类REITs交易结构与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 北上广深已发行类REITs产品盘点!

本期主要是类REITs专题。内容比较多,因截取时间不同,统计数据略有差别,不影响学习效果。


项目合作:

一手项目找真实资金方:1、北京周边房地产项目找资金(土地抵质押)。2、城投平台非标融资。合作请加微信:419194057。

最后,提醒大家,文末有彩蛋:

仅限“乔乔金融圈儿”粉丝,10个免费名额,先到先得,坐标北京,最终解释权归“小青柠”。欢迎转发。

本公众号主要探讨ABS、项目投融资等金融市场业务(也有房地产、政府平台项目的实操讲座),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公众号内容。



第一部分:资本寒冬下的类REITs已成商业地产基本功


在政策调控和资本寒冬下,中国的商业地产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资产大迁徙”。

以商业地产运营能力和金融创新能力为引擎,笨重的商业地产开始以类REITs和CMBS的方式,正在逐渐进入“金融高速公路”。

尽管距离公募REITs尚有一段距离,中国类REITs走过了高热度,快发展,广关注的2018。 这一年里,相关政策利好不断、创新类REITs产品持续落地,类REITs产品类型不断丰富。

公募REITs持续推进,终未破冰

都知道成熟市场的REITs是个好东西,各部委和相关机构都在致力于推动,但一年下来,似乎探讨为多,推进艰难。

2018年1月,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召开,提出研究出台公募REITs相关业务细则。

2018年2月,深交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发布,提出全力开展 REITs产品创新。

2018年4月,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之后第一个落地文件由中国证监会、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 《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将重点支持住房租赁企业发行以其持有不动产物业作为底层资产的权益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动多类型具有债权性质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发行REITs。

2018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在2018第四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表明,相关的金融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基础设施REITs相关制度和推进方式。

2018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 (2018—2035年)》。 此前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探索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 REITs作为国际上成熟的房地产投融资模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

REITs破冰的四大障碍犹存

究其原因,REITs与其说是一个金融产品,不如说是一种涉及法律、税收、金融成熟度和商业地产成熟度的全新制度安排,哪里是开个会、写个文件那么简单的。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陈春艳介绍,当下REITs破冰至少要突破如下四个方面的障碍:

一是法律的障碍。 如果参考美国公司型的产品,需要从《证券法》入手,思考REITs属于何种证券; 如果参考中国香港或者是新加坡的REITs,那么需要在《基金法》中寻找路径,这是在探索实现REITs路径中遇到的问题之一。

二是税收问题。 税收相对比较复杂,可能是由于不动产的来源较为复杂,同时由于我国不动产的所有权归属与美国不同,从而导致税收也相对更为复杂。

三是资产处置及收购问题。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都是通过发行类REITs最后以回购的方式来实现短期融资,类REITs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为最初的发行规模,这与国外REITs存在明显的区别,国外REITs的规模是不断变化的。

四是市场投融资方面的需求。 这一点更为重要,通过调研发现要实现真正的REITs,且不说法律的限制,真正能够实现REITs合理定价的基础资产其实是非常少的。 已经发行备案的类REITs的稳定现金流不是来源于它本身稳定的租金收入,而是依靠担保等外部增信来实现稳定的收益。 REITs属于投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产品,而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匮乏。 同时,对REITs进行估值的第三方机构目前还不成熟。

对于未来,公募REITs依旧是美好的幻境,即使贸然推出也未必起到预期的效果。 未来可以在某些领域先对REITs进行试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REITs发展,而短期内类REITs依然是市场的主流。

根据RCREIT(REITs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8年12月28日,我国共发行类REITs产品43支,发行金额累计903.21亿元。

资料来源:REITs研究中心

截至2018年12月28日,我国已发行类REITs持有物业类型主要包括 写字楼、购物中心、零售门店、租赁住房、酒店、 物流仓储中心、书店和社区商业 等。其中排名前三的物业类型为购物中心、写字楼和零售门店,分别占比为27%、26%和18%。

2018年截至12月28日,国内共发行类REITs产品13只,发行金额为253.68亿元,发行规模持续扩容,MalltoWin统计结果如下表:

数据来源: REITs研究中心官网,猫头鹰研究所整理

其中,大部分产品的底层物业分布于国内一线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 尽管购物中心是累计发行量排名前三的物业类型,但在2018年仅有一个此类型类REITs产品发行,超过50%的标的资产物业类型集中在租赁住房。

在这些2018年发行的类REITs产品中,创新从未停止:首单 物流地产 储架REITs-顺丰产业园类REITs;首单公 共人才租赁住房 类REITs—深创投安居集团人才租赁住房类REITs;首单 房企租赁住房 类REITs-保利地产租赁住房类REITs;首单 底层资产可赎回 类REITs-皖新光大阅嘉类REITs;首单 长租公寓储架 权益类REITs-高和晨曦领昱类REITs。

此外,首单 工业地产类 REITs-东久智能制造产业园类REITs、首单 地产基金 储架式商业类REITs-光控安石商业地产类REITs、首单 商业物业 储架类REITs-首创钜大奥特莱斯类REITs和首单 储架式酒店 类REITs-开元酒店类REITs等创新类REITs产品也都落地可期。

2018年类REITs产品发行回顾
01
中联东吴-新建元邻里中心

发行时间: 2018-02-09

标的资产: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10处邻里中心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20.05亿元。 其中,优先级14.50亿元,次级6.00亿元。

项目亮点: 本产品系国内首单社区商业物业REITs。

交易结构:

02

中联前海开源-保利地产租赁住房一号第一期

发行时间: 2018-03-13

标的资产: 位于九个经济较发达城市的10处租赁住房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17.17亿元。 其中,优先级15.45亿元,次级1.72亿元。

项目亮点: 本产品系是国内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首单储架发行REITs。

交易结构:

03

皖新光大阅嘉一期

发行时间: 2018-03-30

标的资产: 位于安徽省内经济较发达地区的24家书店资产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5.55亿元。 其中,18皖新1A 3.55亿元,18皖新1B 2.00亿元。

项目亮点: 本产品系国内首单底层资产可赎回REITs。

交易结构:

04

中联前海开源-碧桂园租赁住房第一期

发行时间: 2018-04-27
标的资产: 北京、上海和厦门的五个租赁住房物业
项目亮点: 本产品系国内首单达到百亿级规模的租赁住房类REITs产品。
交易结构:

05

华泰佳越-苏宁云新一期

发行时间: 2018-06-08

标的资产: 分布在14个城市核心地段的苏宁门店物业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34.92亿元。 其中,18苏宁1A 18.53亿元,18苏宁1B 16.29亿元,18苏宁1C 0.10亿元。

项目亮点: 该计划为国内首单承续发行类REITs。

交易结构:

06

高和晨曦-中信证券-领昱1号

发行时间: 2018-06-21

标的资产: 上海浦江国际博乐诗公寓及柚米国际社区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2.50亿元。 其中,18领昱1A 0.90亿元,18领昱1B 0.60亿元,18领昱1次1.00亿元。

项目亮点: 该产品系国内首单民企长租公寓储架式权益类REITs。

交易结构:

07

中联前海开源-越秀租赁住房一号第一期

发行时间: 2018-08-10

标的资产: 位于广州的多处租赁住房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4.97亿元。 其中,优先A级4.47亿元,优先B级0.50亿元,次级5.10亿元。

项目亮点: 该产品系越秀租赁住房类REITs首期成功发行。

交易结构:

08

中信证券-泰禾集团慕盛长租公寓1号

发行时间: 2018-09-07

标的资产: 北京核心区域的泰禾集团慕盛长租公寓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8.11亿元。 其中,优先A级1.70亿元,优先B级4.80亿元,次级1.60亿元。

09
中信证券-阳光城长租公寓1号

发行时间: 2018-09-19

标的资产: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馨乐庭服务公寓居住型房地产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12.10亿元。 其中,优先A级4.00亿元,优先B级3.00亿元,次级5.10亿元。

项目亮点: 该产品是系A股上市民营房企首单储架式长租类REITs。

交易结构:

10

深创投安居集团人才租赁住房第一期

发行时间: 2018-11-01

标的资产: 位于深圳的公共租赁型住房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31.00亿元。 其中,优先A级9.30亿元,优先B级15.50亿元,次级6.20亿元。

项目亮点: 该产品是全国首单公共人才租赁住房类REITs。

交易结构:

11

深创投中金-苏宁云创

发行时间: 2018-11-21

标的资产: 11处苏宁门店物业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49.20亿元。 其中,优先A级28.72亿元,优先B级20.38亿元,次级0.10亿元。

项目亮点: 该产品是2018年发行规模最大的类REITs产品。

交易结构:

12

华泰佳越-顺丰产业园一期

发行时间: 2018-12-11

标的资产: 顺丰旗下上海青浦产业园和无锡电商产业园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18.46亿元。 其中,优先级11.20亿元,次级7.26亿元。

项目亮点: 该产品系国内首单类永续物流地产储架类REITs。

交易结构:

13

中联前海开源-远洋集团一号

发行时间: 2018-12-13

标的资产: 位于北京、天津的三处购物中心

产品规模: 产品发行总规模32.03亿元。 其中,优先A1级16.015亿元,优先A2级12.812亿元,次级3.203亿元。

结语

在周期波动、新金融崛起和股本委外渐次成长的背景下,商业物业的资产大迁正徙悄然发生,对开发商的投融管退的整合运营能力形成巨大挑战。

类REITs产品接连推陈出新,既为中国商业地产行业解决存量达、融资难、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了可行渠道,也通过REITs知识理念的普及以及市场发展的推动为REITs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越是严酷的市场,越需要探索的坚持。 只要敢于探索和实践,创新行业管理模式,坚持融入到中国整体产业升级转型的浪潮中,持续推动商业地产的发展,未来将是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

不动产投资基金(REITs)研究中心,《2018年中国REITs研究报告》

(摘自:猫头鹰日志

第二部分:类REITs交易结构与案例分析


说到ABS中的流量产品,REITs显然占据着其中的C位。 从各种学习群的热烈讨论、公开课的满员程度、自媒体的大力宣传中就能看出目前REIT s 有多火,从各路大佬的密集表态、监管的频频发声中不难看出,公募REITs真的是呼之欲出了。
今天内容主要分为三块,首先介绍下REITs的基本情况,包括和国外REITs的区别等; 其次,重点介绍下在目前国内类REITs的交易结构以及承做类REITs的主要关注点; 最后举两个典型类REITs的案例,一个是“强主体弱资产”,另一个是“弱主体强资产”。
在谈类REITs之前,首先说下国外的标准REITs情况。REITs的全称是房地产信托基金,国外的标准化REITs既有公募的也有私募的。标准化REITs就是通过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然后投资于房地产,简单来说,就是不动产资产的份额化或是不动产的IPO。就跟债券型基金一样,只不过投资的不是一只只债券,而是一栋栋物业。REITs也可以加杠杆,如同债券质押式回购一样,REITs也可以将持有的物业抵押给银行,融到资之后继续购买新的物业。当然,也可以随时处理掉物业。目前美国REITs的杠杆率大概在130%左右。
从国外REITs特点来看,首先,投资人的收益主要来自于租金的收入和物业资产的增值,买不了房的可以买REITs,一样可以享受增值; 其次,收益的绝大部分要求用于分红,当然有些是由于分红可以避税,像美国90%以上的收益用于分红,这部分收益可以免税; 最后,REITs的长期回报率比较高,自出现REITs以来,美国的REITs回报率大概年化10%左右,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同时与股市债市等大类资产的相关性比较低,所以国外的很多对冲基金都会配置REITs。
REITs通常按照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分类,按照组织形式可以分为公司型和契约型,公司型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目前占据全球REITs市场的60%以上,契约型主要是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 从投资对象来看,REITs又可以分为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 权益型REITs将募集资金直接投资于物业资产,产权过户,投资者收益主要来自于物业的租金和增值。 目前国外REITS市场大部分都是该类产品,占比在90%左右。 抵押型的REITS是将募集资金借贷给房地产商或是购买房地产抵押贷款等,投资人的收益来自贷款利息,目前占比在7%左右。 混合型就是权益型和抵押型两者的混合,占比在3%左右。
下面看看国内的类REITs。
国内的类REITs通过嫁接私募基金或信托去投资项目公司的股权,从而间接投资不动产资产。目前主流结构是“专项计划+契约型基金”的双SPV模式,为何下层用信托做SPV越来越少?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未来公募REITs大概率会以封闭式私募基金的形式推出,私募基金持有的份额相比信托计划有更好的流通性,可直接作为主体上市;其次,可通过引入专业的地产私募基金来参与物业的运营管理,国内大部分信托公司目前不具备专业的地产项目运营能力;最后,信托计划理论上必须实缴才算成立,而目前实务中私募基金只需认缴一小部分资本金即可完成备案。如果用信托,理论上是需要过桥资金的,用私募便可节约这方面的成本了。
目前国内REITs主要有四种退出途径,其一,通过 公募REITs退出 ,这能够扩大投资者范围,提高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降低房企整体的杠杆,当然这要等到未来公募REITs的推出;其二,处置相关资产并 清算退出 ,案例如海航浦发大厦REITs。在物业价值增高时可以实现底层资产溢价变现,但对资产价值、流动性等要求较高;其三,由原始权益人 回购 的方式退出,案例如中信启航REITs。这使得原始权益人能够保留对底层物业的控制,但对原始权益人来说到期回购的资金压力较大;其四,续发 新产品接老产品 ,案例如苏宁云创二期REITs。这能够实现产品之间的闭环运作,当然这是在物业运营良好为前提,否则寻找新的投资人是个很大的问题。
那国外的标准REITs和目前国内的类REITs有什么区别?在产品属性上,国外的REITs以权益型为主,如上所述,占比90%左右,投资者能够享受到物业的增值;而国内的类REITs以固定收益型为主,优先端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收益。从组织形式上看,国外的REITS采用信托型或公司型的SPV,国内的类REITs一般是专项计划。从入池物业情况看,国外标准REITs通常入池物业有多个,且类型不一,更强调分散,同一个REITs可能有写字楼、购物中心、仓储物流等;而国内的REITs更多的是单一物业或单一类型的物业。在资产管理上,国外更多的是主动管理型的,持有的物业资产可随时新增或出售;而国内基本物业跟着产品走,被动管理型的为主。在产品期限上,国外更多的是永续型产品,而国内有明显的存续期,且有效久期相对较短,一般三年设置开放期。从投资者收益及退出方式上看,国外REITs投资者收益来自于租金收益及物业增值,退出以证券交易为主。国内REITs优先级收益固定,次级享受剩余收益,退出以持有到期或原始权益人回购为主。在增信措施上,国外极少部分产品具有收益支持增信,原始物业持有人能够完全实现破产隔离,而国内的REITs产品多具有差额补足或流动性支持增信,非常依赖于主体信用,没法完全实现破产隔离。在税收上,国外一般分红可抵扣所得税,而国内目前并没有相关的优惠政策。
目前国内类REITS的主流交易结构是标的物业-项目公司-(SPV公司)-私募基金-专项计划的四元或五元交易结构,中间视项目公司是否有存量负债而考虑是否需新设一层SPV公司,虽然最终也会消亡,但这却是税务筹划的重要一环。
针对物业资产混同公司其他资产经营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操作是对拟入池的物业资产进行资产剥离至独立的项目公司,当然对于原项目公司仅持有标的物业的情况则无需剥离。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通过财务费用减少企业税前利润,从而减少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私募基金一般通过股债结合的方式控制新项目公司的股权和债权。
对于项目公司与原始权益人有存量债务,则不用设立SPV公司。 由私募基金向项目公司通过关联方借款构建债务,通过财务费用减少所得税,项目公司获得的债权资金用于偿还原始权益人。
若项目公司与原始权益人无存量负债的情形,则应当设立SPV公司。私募基金通过以股权加债权形式控制SPV公司,而后项目公司实施反向吸收合并SPV,SPV清算注销,私募基金作为股东对SPV的委托贷款将下沉到项目公司层面,成为项目公司有息负债,从而项目公司依照委托贷款合同约定按期向私募投资基金支付贷款利息,并按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既然SPV最终也会清算注销,在这里为什么要麻烦的又建一层SPV公司呢? 这是因为如果项目公司没有存量债务,直接通过私募基金进行股权、债权投资,会造成债权资金沉淀在项目公司没法充分利用,大量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简单算一下,假设标的物业估值10个亿,通过上述五层交易结构,股权加债权合计价值10个亿即可收购项目公司股权。 如采用不加SPV的四层结构,则在10亿元收购项目公司的股权之后,还得发放一笔委贷到项目公司构建债务,且债务沉淀在项目公司层面无法充分利用,会造成资金成本的大幅度抬升。
对于经常翻阅募集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构建债和股的比例一般在2:1左右,这也是税务筹划的一部分。 根据税法的规定,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设置债权股权比例不超过2: 1,借款利率不超过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构建的项目公司债务的利息支出可以在当期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通过前期测算并合理构建债务,使得项目公司扣除利息支出后的所得额接近于零,即可避免25%所得税。
在当前我国税法条件下,直接对外转让房地产将产生 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契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 。以上税收将造成原始权益人在剥离底层物业资产阶段即面临高昂的税负成本,这不仅让原始权益人在现金流上形成负担,更有可能使其望而却步最终放弃发行REITs产品。税务筹划是指通过交易结构的设计,尽可能减少发行人的税收负担。
在整个交易环节中,产品设立和运营环节所涉及的税收较多,其中产品设立包括将标的物业剥离至新的项目公司、私募基金收购项目公司股权、项目公司反向吸收合并SPV等,产品运营环节主要是在产品成立之后清算之前所产生的税收。 基于目前税法在各个交易环节的给予的优惠政策,从而形成了市场上目前主流的交易结构。
首先在产品设立环节,在将标的物业剥离至新的项目公司以及项目公司进行股权转让,正常情况下均需缴纳增值税,营改增之前的项目按5%进行简易征收,但在财税[2016]36号中给予了不征的范围,即“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这一点在REITs项目操作过程中是可以满足的。 其次,新项目公司在受让标的物业会缴纳3%-5%的契税,财税[2018]17号文中同样给予了免征的范围,统一控制主体下转让土地、房屋权属可以免征。 对于土增税,在剥离标的物业和转让项目公司股权中都会涉及,财税[2015]5号文中明确提到,“企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企业投资主体相同的企业,对原企业将国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变更到分立后的企业,暂不征土地增值税”,注意该优惠政策不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而项目公司一般属于物业运营公司,并不属于房地产开放企业。 目前该文件虽已过期,但大多数税务局还是按该文件执行。 最后是企业所得税的部分,在政策上可没有啥优惠,但通过以上股债投资的方式,由于项目公司的利息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通过合理测算,使得项目公司的税前利润接近为0,从而可以避免或极少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了。 运营环节的税收相比设立环节较少,在此不做详细介绍了。
作为投资人,个人比较重点关注两类项目,即“强资产+弱主体”和“强主体+弱资产”。 对于强主体强资产类项目,所有人都在盯着,议价空间很弱,利差太薄。 而对于弱主体加弱资产的项目,那就没有看的必要的。
怎么区分强主体还是弱主体,强资产还是弱资产? 对于强资产,标的物业是否区位优越,长期出租率高且稳定,未来现金流稳定可预测,离开主体的支持标的物业依旧可以运营的很好,反之则不然; 对于强主体就不用介绍了,在强主体弱资产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原始权益人为了配合REITS项目的发行,常常将标的物业整租给关联子公司,产品未来的现金流取决于整租合同。 投资人看这类产品的时候,更多把它看成一个主体债务融资,额外有一个资产抵押或者资产股权过户做增信。 对于这类产品,强主体本身其他债务融资渠道都很畅通,仅从融资角度看意义不大,但投资人投这类产品却相对信用债有一定的流动性溢价。
首先举一个“强主体+弱资产”的案例。 华发长租公寓REITs是今年3月底发行的,总的规模15.48亿元,期限3×6年,优先级评级AAA。 产品结构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专项计划+私募基金”的模式,值得注意的是,标的物业将整租给华发下属子公司华发优生活,整租方根据整租协议支付租金,华发股份对整租协议项下承租人租金支付义务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同时,华发股份提供差额支付承诺,华发集团还提供额外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暂时抛开这个项目,对于类REITs项目,我们该如何分析呢? 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块,一方面看标的物业能否产生持续的现金流入,另一方面看标的物业是否具有较好的变现价值。
再来看这个项目,由于标的物业整租给华发下属子公司了,可以视为物业是满租的,同时华发股份对标的物业承担连带责任,未来现金流完全依赖主体信用。 如果对主体信用认可,那就可以干! 如果对主体信用不认可怎么办,那就得继续穿透看散租情况,同时承租方越分散且与主体是非关联企业越好。 此外,看看物业是否具有较好的变现价值? 根据资料显示,物业的用地性质为住宅,相对于商业用地,具有更好的流动性。 从物业的评估单价看,目前明显低于周边物业的成交价。 从物业的地理位置看,标的物业位于大湾区的核心地带,长期来看,物业价值大幅度下跌空间很小。
下面再举一个“强资产+弱主体”的案例。勒泰REITs于2017年8月发行,产品期限3+2年,总的发行规模35亿元,其中权益级4亿元,占比11.47%,次级比较薄,要知道目前全市场次级占总规模比例大概在20%左右。猛一看,该标的资产位于石家庄,非一二线城市,无主体增信,且次级比较薄,也许不少投资人就不会参与了,目前国内不少投资人都用这种简单直接粗暴的视角看待REITs项目。但这单产品在发行时候吸引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等主流机构投资者和投资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公司等另类投资机构的青睐,认购倍数超过1.3倍,优先A1级发行利率5.7%,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
为什么这个项目如此受追捧? 公开资料显示,“勒泰一号”的基础资产是石家庄勒泰中心,地处石家庄城市主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商圈,是石家庄首条地铁上盖项目。 项目总体量超62万平方米,本次入池的裙楼购物中心于2012年开业,长年保持95%以上出租率。 虽然非一线城市,但却满足上述强资产的标准。
当然,仅从地理位置来看,一线城市肯定是更优的选择,但也不排除很多二三线城市的优质物业作为REITs标的物业的可能性。 比较而言,二三线城市的优质标的物业更少,往往覆盖面积也更广,某个地标性物业的出现可能带动周边城市中心的建设。 事实上,已有不少位于二三线城市的标的物业作为底层资产发行了CMBS或类REITs产品了,这类项目才是REITs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展望一下即将到来的公募REITs,在当前的法律和实践背景下,类REITs结构嵌套公募基金成为公募REITs阻力相对较小的模式。 事实上,公募基金一直都可以投标准化的类REITs,但在比例上有明确的限制,未来公募REITs的上市一方面可以扩大投资者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流动性,有利于不动产的盘活,推动基础设施、长租公寓等方面的建设。 但如何能真正靠近国外的标准化REITs,发起人实现真正的破产隔离,投资人能够真真的享受到物业增值的收益,似乎还有一段路程,让我们拭目以待。


(摘自:落笛说  作者:超子)

第三部分:北上广深已发行类REITs产品盘点!


本文聚焦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另一大类——类REITs项目,继续对标的物业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类REITs项目进行盘点和分析。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行了53单类REITs项目,发行规模达到1127.83亿元。有资料显示标的物业均处于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的类REITs项目,合计13个,其中标的物业在北京的项目达到一半,有7个,上海3个,广州1个,深圳2个,北京依然是类REITs项目最集中的业务地区。


北上广深的类REITs标的物业类型包括商业地产类和公寓类,无厂房等其他类型,亦主要集中于商业地产类。类REITs标的物业的抵押率普遍在86%-100%之间,系公允转让所致,而单位估值差异大,与所处具体区位关联度高。


从区位来看,地产证券化项目标的物业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内,商业地产类标的物业分布尤为集中,其他类标的物业分布较为偏远。


01 北上广深类REITs发行情况


截至2019年8月16日,我国共发行了53单类REITs项目,发行规模达到1127.83亿元,显著小于CMBS项目,二者发行规模比例约为9:16。其中有5单类REITs项目已清算,包括天风-中航红星爱琴海商业物业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恒泰浩睿-海航浦发大厦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信华夏苏宁云创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信华夏苏宁云创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上述项目均为提前到期。目前还有48单类REITs项目仍处于存续期内,项目期限在2-43年之间。


由于类REITs项目标的物业分布较为分散,除北上广深外,还分布在昆明、武汉、重庆、长沙、天津、南京等多个城市,因此剔除无资料项目和含有其他城市标的物业的项目后剩余项目较少,共13个,数量占比24.5%,较CMBS北上广深的项目数量占比42.4%要少的多。其中,标的物业在北京的项目达到一半以上,有7个,上海3个,广州1个,深圳2个。北京依然是类REITs项目最集中的业务地区。


02 商业地产类REITs项目占比最高


北上广深的类REITs项目按照标的物业类型分类,分为商业地产类和公寓类,无厂房、物流基地等其他类型标的物业。在北上广深的商业地产类REITs项目共有9个。


2014年4月,“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作为我国首个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项目成功发行。2017以来,市场发行进入高增长期,发行单数大量增长,但单笔发行规模并不大。


从发行规模来看,以北上广深的商业地产为标的物业的类REITs项目发行规模从7.36亿元到52.1亿元不等。发行规模最小的是天风光大-亿利生态广场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恒泰弘泽-华远盈都商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这两个项目分别以北京亿利生态广场和北京盈都大厦为标的物业,融资人分别是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和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上两个项目对标的物业的估值以及项目发行规模均为7.36亿元。发行规模最大的仍是我国首个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项目—中信启航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该项目以北京和深圳的中信证券大厦为标的物业,融资人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规模达到52.1亿,标的物业总估值为58.39亿。


从标的物业估值来看,类REITs项目的标的物业估值通常仅略大于项目发行规模,单个标的物业估值从7.36亿元到41.9亿元不等,基本上与项目发行规模排序相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