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金点睛
图文并茂讲解中金深度研究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中国人民银行: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23 小时前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中国人民银行: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23 小时前  
一创固收  ·  发行计划 | 利率债信用债20250224 ·  2 天前  
雪球  ·  【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涨2.93% ... ·  3 天前  
金融早实习  ·  麦星投资2025年实习生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金点睛

中金:再论中国资产的重估前景

中金点睛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2-24 07:56

正文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在经历了节后两周由DeepSeek引发中国资产重估叙事带来的快速上涨后,上周市场继续上行并再创本轮行情以来新高。其中,恒生科技指数继续大涨6%,收复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所有失地;恒生指数上涨4%,突破去年10月高点。板块上,本周行情继续聚焦科技行业,信息科技(+10.6%)、医疗保健(+7.3%)与媒体娱乐(+6.6%)领涨,能源(-4.0%)、材料(-3.0%)与必选消费(-0.8%)则领跌。


图表:过去一周港股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及媒体娱乐领涨,但能源逆势下跌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不过,经过近期持续上行后, 若非周四晚阿里巴巴财报资本开支大超预期提供情绪上的接续,市场在上周前半周也显露一些“疲态”: 前四日总体震荡收跌,周四恒生科技一度回调3%,与此同时南向也一度大幅流出,表现出一定获利了结倾向。


我们在上周报告《 中国资产的重估? 》中提示, 静态看情绪和技术面都是透支的,在当前宏观叙事长期有待验证但短期无法证伪的情况下,市场上行也需要不断的催化剂, 上周阿里财报恰起到了这一效果,否则市场可能暂歇。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再对本轮行情思考分析如下。



一、本轮行情如何界定?情绪驱动的典型结构性“牛市”


一方面,本轮反弹自春节后(2月3日)算起,恒生科技指数已经累计上涨24%,涨幅进入技术性“牛市”(涨幅大于20%)。另一方面,但本轮上涨范围非常窄,仅由少数科技领域个股驱动,反弹基础远小于924那轮由宏观总量政策驱动的反弹。从春节后算起,本轮反弹中,港股通口径下只有约21%的个股跑赢指数,如果看恒生指数,83只成分股中仅一半(42只)上涨,其中17只跑赢指数(占比21%),剩余41只下跌。这也意味着: 1)本轮行情高度集中,指数空间本质上几乎由一些龙头个股的空间决定;2)如果无法精准把握个股及行业结构的话,则很难在本轮反弹中跑赢指数;3)对宏观环境的依赖度不大,这是与“924行情”最大的区别,也是一定程度上部分投资者更为乐观的原因。


图表:本轮行情中风险溢价贡献绝大部分驱动力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行情聚焦于科技领域,跑赢指数的公司占比仅为20%左右…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远小于“924行情”超过60%的跑赢比例

资料来源:Bloomberg,FactSet,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情绪和技术指标进一步透支, 上周6日RSI一度逼近90,接近10月初高点;恒生指数的风险溢价回落至5.81,为2021年6月以来新低;卖空成交占比从周二18.9%的高点大幅降至13.9%,表明有一定的逼空和平仓行为。



图表:相对强弱指标(14日RSI)一度突破80,触及本轮行情以来新高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港股卖空成交占比回落,部分分歧减少或者因为上涨被逼空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恒指风险溢价快速回落至5.8%,跌破去年10月初市场高点时水平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资金流向上,本周流入的主力仍主要以交易和被动资金为主,尽管主动资金流出有所收窄。 本周被动资金(ETF)流入加速,且以专注于中国和中概的基金为主,也符合投资者用这两个指数工具博弈科技行情的特征;主动资金(LO为主)依然流出但规模缩窄,以专注中国和新兴市场的基金为主,流入以中概基金为主。与此同时,南向大幅流入。本周南向资金大幅流入512.1亿港币,超过上周流入217.7亿港币的2倍。当前南向成交占港股主板总成交额已提升至31%,南向持股市值占港股主板总市值基本维持在10%,尚没有大幅抬升。从个股结构上看,南向买入较为集中,流入阿里巴巴、中国移动、中芯国际、快手等较多,流出美团、腾讯控股等,其中阿里巴巴本周大幅流入173亿港币,占全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的三分之一,阿里巴巴南向持股占比也从上周五的5.2%提升0.6ppt至5.8%。


图表:EPFR数据显示被动外资继续大幅流入,但主动资金依然流出

资料来源:Bloomberg,FactSet,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南向资金占港交所主板交易比例约为30%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南向资金持股市值占香港主板总市值约10%

资料来源:Bloomberg,FactSet,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本周前十大活跃个股持仓比例抬升

资料来源:Bloomberg,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二、后续行情如何演绎?短期需把握节奏,长期更注重结构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 本轮反弹的本质是建立在对科技趋势的乐观情绪上、自下而上驱动的非常典型的结构性行情。 宏观叙事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长期有待验证、短期不能证伪的情况下, 对于未来预期计入的程度多少,就直接决定了不同投资者对于空间的判断分歧。 谨慎者更多看到的是短期在估值、情绪和技术面的透支、以及未来预期兑现的变数;乐观者更多看到的是以此为契机带来的更大估值重估、资金重新配置、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本开支意愿、甚至整体宏观叙事的转变可能(《 中国资产的重估? 》)。


本次阿里巴巴业绩会上公布未来三年AI上的资本开支超过去十年[1], 其短期的主要意义在于对此前宏观叙事形成了接续。 行情的起点来自于春节期间DeepSeek-R1模型诞生后因低成本和开源模式所引起的对于我国AI产业应用前景的重估。开源带来的技术平权将促进国内算力和应用端的发展,而阿里的资本开支计划给市场以更多资源投入的预期,接续了近期不断发酵的乐观情绪。至于长期前景如何,也不是短期市场交易重点。


但仍需要强调的是,短期进一步强化了表现和情绪后,也在节奏上也加大了分歧, 表现为卖空成交占比降至相对低位,同时几只反向的港股ETF基金(如7552.HK/7500.HK上周分别大幅流入9亿/3亿港币,分别为成立以来/2021年7月以来新高)。


因此,在当前长期逻辑有待证实,短期乐观情绪也无法证伪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强调几点:1)短期从技术和情绪指标来看或已经透支, 如6日RSI一度升至接近90,14日RSI超过80(70以上即进入超买区间),接近10月初高点,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也已经降至2021年6月以来低点; 2)在低位的时候积极介入,但在亢奋的位置可以适度锁定收益,把握好节奏, 行情到了当前点位,对于结构与节奏的把握显得愈加重要;3)长期看,当前自下而上驱动的行情也更有助于促成结构市, 因此更注重结构才能跑赢。


短期节奏上,我们认为取决于以下因素: 1)行业本身的催化剂, 如类似于上周阿里业绩会资本开支对情绪的接续; 2)技术上的透支程度, 在基本面进展暂缓的真空期,仍需关注情绪面上的变化对于行情节奏的短期指示作用; 3)资金面的“后劲”, 从我们构建的外资画像中看,占据主导地位的价值型基金整体仍在流出,持续且大幅回流仍需要以基本面和产业趋势的更明确方向为前提。当前买入主力仍以南向及被动、交易型资金为主,易受情绪扰动而来回反复,持续性仍需观察(《外资有多少配置空间?》); 4)其余宏观层面的变化, 如接下来两会期间的政策进展,以及外围扰动,如美联储降息节奏,特朗普政策进展(如近期签署的优先投资政策)。


图表:外资画像中,海外主动价值型资金占绝对主导地位

资料来源:Bloomberg,FactSet,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持续且大幅回流仍需要以基本面和产业趋势的更明确方向为前提

资料来源:EPFR,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三、还有多少空间?三种方法测算,23,000-24,000点附近观望,甚至适度获利


1) 整体法下, 当前情绪已突破去年十月以来高点(6%),风险溢价回落至5.8%。我们此前测算,若风险溢价回到去年10月初和2023年初高点所对应的6%水平,则对应恒指23,000点左右。目前情绪上已经回到类似于21年6月的水平。


2) 结构法下 考虑到当前科技叙事和结构性表现的特点,整体法可能会掩盖科技板块本身的叙事,因此拆解分开计算更可比。当前科技板块整体风险溢价1.91%,低于去年10月初高点所对应的2.8%,但仍未达到23年初所对应的1.7%;其他板块风险溢价为8.3%,仍高于去年10月初高点所对应的7.6%。若假设科技板块情绪进一步推升其风险溢价回落至23年初程度,其他板块情绪维持不变,同样对应恒指为24,000;若再极致一些,让科技股情绪回到2021年历史高点的乐观程度,但其他板块同样维持不变,对应恒指25,000点。


图表:恒生指数内部多数成分股涨幅不明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