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近30个国家申请加入金砖” ·  2 天前  
参考消息  ·  本·拉丹之子遭法国永久驱逐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古特雷斯:“完全不可接受” ·  1 周前  
参考消息  ·  老挝一军用飞机突发坠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一篇不走正道的的腐国旅行指南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16-11-08 15:17

正文



不保证全面,不一定安全,但保证有意思


一提起去英国旅游,大多数人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大本钟,伦敦眼,伦敦塔桥这些地标性景点的影像。虽然赶不上像十一长假时的长城还有天安门广场那么挤,但到了这些地儿,放眼望去还是能看见一片拿着自拍杆照相和把自己套进现成图片模式里的游客。

可是旅行不就是为了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体验一下换种活法是什么感受么?如果你也去的是别人都去的地方,照着和别人一样的照片,那这跟在树下撒泡尿并刻上“到此一游”的记号有什么区别?

为了让你们的英国旅程不一样,我们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不走正道的英国旅行指南,不保证全面,有些情况下还不一定安全,但保证有意思。

***

旅行前你要做好准备。除了记住英国人靠左边走之外,你还要对英国人有一点点基本的了解。比如说这位来自新西兰的朋友曾经告诉过我们,当他初来英国时,让他感到惊叹的是英国人的浓烈爱国主义气息以及他们随意丢垃圾的习惯:

 “我来自新西兰,就个人而言,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爱国主义 —— ‘做英国人最骄傲’ 什么的。不过,英国人随意丢弃垃圾的习性也让我很意外:人们随便就把不要的东西扔在地上,我觉得这没什么好自豪的,真的很奇怪。嗯,可能这很不值得一提,但当你走在回家路上,看到大家满地乱扔垃圾,真的是挺接受不了的。这个行为太诡异了,我到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总结下,令我吃惊的就两点:民族自豪感和随意丢弃垃圾。这里的人喜欢乱丢杂物。”

                                                                                       —— 提姆(Tim),新西兰


嗯,所以英国人也是会乱丢垃圾的。不要大惊小怪。 

英国的黑暗料理是出了名的的难吃。也正是为了这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别吃什么开始谈起。 

VICE 英国曾经有个记者叫Clive Martin,是个土生土长的伦敦人。有一次他突发奇想的按照游客的方式游了一趟伦敦,访问了各个景点,品尝了游客们常吃的食物。以下是他对这些食物的评价: 

炸鱼薯条:

东西是要多难吃有多难吃。薯条就像是破沙发露出了的棉花上粘满了苍蝇,炸鱼比薯条还难吃。不仅如此,塑料餐具也没一样像样的,稍微用点力就断了,比劣质尺子还不禁用,比飞机上的饭还难吃;或者感觉就像在幼儿园里,你得表现得好才能用金属叉子。


街边酒吧:

大多数本地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去处,然而外地游客没什么经验,经常就误入了你能想象出最差劲的酒吧里:就是那种开在主干道边上的、提供午餐的、专营 Peroni 啤酒和亨德思炸鸡的、厕所每两个小时就有人打扫一次的、会在液晶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天空台新闻的,他妈的,酒吧。

我没打算做个地地道道的外地游客。现在到处都有人举着广告标语,站在酒吧附近揽客。说真的,如果一间酒吧需要雇个大活人去招揽生意的话,千万别他妈进去!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或者智商处于何等水平,都千万别去。


阿伯丁安格斯牛排:

食物怎么样?这么说吧,不算太差,也不算很好。就是一般人能想象到的那种。菜单上的品种有点太多了(而且谁会跑到牛排店里点泰国咖喱啊),然后就是各种吹嘘:他们的牛肉有多好多好,培训厨师的时间有多长多长。最后端上来的牛排却平淡无味、筋又多、还有一股金属味,侧边的肉很涩,整块肉吃起来有点像超市里卖的。这一点倒是有点符合我对它还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印象,非常类似死刑囚犯饮食标准的英国烹饪水平。

但与此同时,我不得不把赞美献给阿伯丁安格斯牛排馆。这里弥漫着的那股浮华和潇洒气质,相当符合当地没落破败的水平。这似乎构成了伦敦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至少在今晚来看,也是当今文化的一部分。这里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体验,而不是像充斥南岸的那种简单的 “进来,刷卡,然后滚蛋” 的45分钟快餐消费。


说完别吃什么再说说可以吃什么。


烟熏肉


“烟熏肉”(smokies)是一种来自西非国家的传统食物,具体的烹饪过程是:将一只老羊的尸体剪毛后直接悬挂起来,用喷枪进行猛烈熏烤;消费者买来之后,会将肉重新加工烹饪。而肉里的烟熏味道,正是制作 “烟熏肉” 菜肴的核心。

出于健康安全的考虑,欧洲从1987年开始就禁止从西非进口 “烟熏肉”;但正如所有被禁止的东西一样,黑市交易随后跟上:威尔士的农民从非洲的中产阶级手里买到 “烟熏肉”,然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英国和欧洲大陆。

所以现在这货在英国还吃得上,不过你得注意饮食安全。


又是酒吧 

刚刚告诉了你什么样的酒吧别去,现在说说你该去什么酒吧。人们在酒吧喝的high不high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和这个酒吧的vibe在不在一个频率上。去年,波兰摄影师让·克洛斯(Jan Klos)举办了一场名为 “照片里的东伦敦酒馆指南”的摄影个展。他以一系列酒馆员工的全家福式照片,展示了那些围绕着当地酒馆而形成的社会文化。

比如,从这几幅图中你可以感受到不同酒馆的vibe:

哥伦比亚路上的 The Royal Oak


大东方路上的 The Old Blue Last


商业街上的 The George Tavern

更多酒馆,戳这儿 

酒足饭饱后是该在大街上溜溜给自己弄些甜点吃了。如果你喜欢吃点儿冰激凌的话,那你必须到伦敦维多利亚公园的 Mario & Luigi’s  冰淇淋车大肆消费。这里的冰激凌并不像哈根达斯那样走高端路线,但为了让你消费方便,也为了让你旅行时晒在朋友圈的图更好看,我们精选了经典英式冰淇淋车的六款臻品冰果—— 吃多了脑袋疼可别怪我们啊。 

Twister 青柠+菠萝外壳+草莓夹心

Calippo 水果沙冰

梦龙(这个大家都吃过吧)

Strawberry Split 外面是草莓外壳,里面是香草冰淇淋

Oyster Delight 香草冰激凌+棉花糖+草莓酱

Flake 99 香草+巧克力

***

虽然甜点吃完了,但旅途还没完!下面该玩儿了。

位于伯明翰市郊的蒂普顿有一个叫黑乡活物馆(Black Country Living Museum)的地方。在这里,日子仿佛从1890到1935之间的这段时间一直被重复循环着,人们在里面过着过去的生活。这里有老巴士、老建筑和老糖果店,老式的人们穿着老式的衣服说着老式的话题,一切都停留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段里。

这里的老人们活得安逸而快乐,特别是在这样一个已经将他们逐渐淘汰和遗忘的时代里,这一点尤其可爱而珍贵。

看到这些,再想到等我们老的时候,能够用来怀旧的不会是这些可爱的糖果屋,而是会变成冷冰冰的数码隔音房什么的,我就感觉特别没劲。噩梦般的摩登生活真是垃圾。

夜生活

如果你的旅行目的地正好在伦敦,那么恭喜你,你旅行时基本上可以和夜生活说再见了。我们的英国同事是这样形容伦敦夜生活的:

“伦敦是一座沉睡的城市。放眼全球,其他大都市都有着流光溢彩的夜生活,而在伦敦,到了夜里两点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针尖掉地上都听得见。”

话虽这么说,但是我们的同事也决心改变这种情况。于是他们把趴体开到了人们最想不到的地方——地铁里。

你看这个趴体多欢乐:

所以,当你在伦敦坐夜班地铁的时候说不定能碰上一群在地铁里玩的很嗨的VICE编辑。如果实在赶不上,看看这篇,然后自己动手在地铁里开一个趴体也是不错的。

***

好吧,该翻给你们看的地方我们都翻了。如果有一天你真跑去这些地方玩儿了,别忘了和我们分享一下感受。要是你也有些不走正道的旅行线路,也别忘了告诉我们一声。

作者:VICE团队




你可能还对这些感兴趣:






(更多内容,点击阅读原文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