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但是在古人的心目中,水和水的区别之大,远远超过今天矿泉水与纯净水之争。用水的组成成份、营养物质含量来评价水,已经落入有形的层面。而有形之上,是无形。我们中国人,是习惯于在无形的层面来论事的。
古人以阴阳来评论水的高下,在阴阳之下,更有清浊、寒热、轻重、老嫩之异。
我在学茶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用不同的水泡茶做对比。
用了瓶装水和自来水,电热壶烧开后泡茶品尝,你猜哪个味道最佳?
答案是:不是瓶装水,也不是自来水,而是瓶装水加入少许自来水的混合。
这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用流动的水泡出来的茶风味更佳。自来水纯净度不够,而瓶装水流动性不佳,因此用瓶装水加入少许自来水,可以弥补二者不足。
流动的水,大而江河,小而溪涧,奔流不息,流水不腐,这是因为山川落差形成的势能化为了水的动能。水的能量增加了,口感就好。
能量是无形的,看不见,恐怕去做实验室分析也得不出确切的结论。用阴阳来形容,它属于阳。我们只能通过感官去感知它。
有人说我感觉不出来,这不奇怪,咱们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心神疲于应对、动荡不安,所以很多内在的感觉通道就关闭了。这种人先让自己静下来,心愈静,愈能感知精微。
我曾在燕山余脉、北京西山脚下的小村庄里生活过八年。
在那里我跟当地人学,爬上半山腰去打山泉水,回来煮饭、烹茶。
有时还遇到过在二环里开茶馆的人,每半个月就驱车七八十公里来这里打一次水,他说,用这里的水做生意招待宾客效果特别好。
因为水好,村里的豆腐好吃也是出了名的。城里人周末来村里买豆腐,手里拎着几袋子豆腐,或自己吃,或送人。村里卖豆腐的摊位,从一家变成了三家,每逢周末也都会早早卖光收摊。
豆腐的味道本以甘淡为主,这特别的好吃来自哪里呢?根本上还是离不开能量。
有能量的食物,有香气,味道足。想想我们小时候自然成熟的瓜果蔬菜,虽然种类不多还常有虫噬的痕迹,但是菜有菜香,果有果味。
香气当然也是看不见的,但是能闻到,能品尝出来。吃进肚子以后,有能量的食物,更容易被人消化吸收和利用,而不是存在肚子里变成积滞。
而现在的食物加工方式普遍重口味,大概食物缺少本来应有的香气味道,也是原因之一。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云:
◎ 人之饮食,首重惟水。水有江河、井泉、雨雪之分。
◎ 试水美恶,有煮试、日试、味试、称试、帛试五种方法……
◎ 溪、河、湖、池水、海水 各处清浊不同,非清而色白味淡者不可饮。
总结一下,水以洁净无色无味为佳。但,这只是对饮用水的最低要求,无论古今。
除去对水的最低要求以外,王孟英还讲到不同的水,阴阳寒热的属性也有不同,适宜不同的需要,如:
◎ 露水甘凉。润燥、涤暑除烦。
◎ 天泉水甘凉。养阳分之阴,瀹茗清上焦之热,其质最轻,其味最淡,宜煎清肃涤热诸药。而煮粥不稠(天泉水就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雨雪。)
◎ 井泉水甘,寒。清下焦之热。
◎ 山麓为上,蒙泉所出,阴阳适宜。
(此句即说山泉水山脚下的为佳品,不寒不热,阴阳适宜)。山腰者居阳则太热,居阴则太寒为下。(山腰阳面的水太热,而阴面的水太寒)。然山腰、山顶亦有甘泉,不可泥也。(意思是说也不可一概而论,山腰和山顶也有甘泉)
◎ 急流迅速堪通便,宣吐洄澜水即逆流水。最宜。
可见,水性总体是阴寒的。但来源不同的水,寒热升降等性质并不相同。
而不同体质的人适合饮用的水也不同。有上焦热证的人,露水。下焦热的人,井水。但是山腰阳面的水,阳重为热,更适合寒性体质的人。而山脚下的水,阴阳适中,更适合平人。
只是今时今日,百年的化学、工业发展,天泉水多已不能为我们所用。无污染的山泉水城市里更是难以寻觅。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在瓶装水和自来水中选择。那么我们也可以通过对水进行加工,改变水的性质,例如甘澜水。
甘澜水又叫千扬水,就是水扬千遍的意思,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甘澜水的制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杓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水扬千遍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模拟自然界中奔腾不息的水,势能转化为动能,令水的阳气更足。
现代说法,有人说这样可以增加水空间里的气泡,增加水氧含量,不论是药物煎煮更好的反应稀释、还是增加对氧的吸收,都有意义。
也有人说,这样可以改变水分子簇结构的大小,通过扬水,许多氢键断裂、大水分子团分裂成许多小水分子团,而只有小水分子团才能进入细胞膜与蛋白结合,参与各种新陈代谢。
说得都有道理。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来说,水扬千遍所消耗的能量,增加了水的阳气,故减少了水在人体内被转化成津液所需的能量,令水液更容易被运化。
健康人对此可能没啥体会,但是对于阳气虚弱、运化能力不足或已病寒饮水湿的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今人因饱食少动,多为阳气不足之体,饮水不化或饮水过度,阴寒伤阳,从而导致阳虚阴盛、寒湿瘀滞而变生他病的现象极普遍。
很多人,即便整天不喝水肚子也哐当哐当响,或者经常容易感觉胃胀不适,喝水欲吐,头晕目眩、心悸不安,这样的人就需要喝阳气足的水。
甘澜水又叫劳水,可见制作甘澜水较为繁琐。还有没有其它改变水性的简便方式?有,那就是用炭火煮水。
为啥要用炭火呢?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中,万物皆有阴阳。
不仅水分阴阳,火也分阴阳。柴火饭好吃,是因为柴火是阳火。炭火也是阳火,而我们现在常用的电火属于阴火。
经炭火煮沸的水,不仅消除了自身的阴寒之性,还摇身一变成为水火既济、阳气十足的能量饮料。
在寒冷的冬日,点燃一炉炭火,火上坐着汤壶,壶中水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正是宋代黄庭坚讲的“松风蟹眼新汤”时,水沸的声音像风吹过松林,水沸腾的气泡犹如蟹眼翻滚,此时的水用来泡茶恰到好处。
嗜好饮茶的人认为不要把水煮过,过则老,泡出的茶汤浑浊苦涩。
若是用来治一些病,又可以使用百沸水和新汲水,各半和服或拿来煎药,又称为阴阳水,是利用了不同水的升降不同。
如《随息居饮食谱》说:
汲井泉以上升,天雨水而下降,故汲者宜新,而降者宜熟也。”霍乱用之,“盖取分解寒热之邪,而和其阴阳也。
喝茶的人借助茶汤,往往对水的性质感受更为深刻。他们煮水不仅用炭火,还用到砂铫(音:掉)。
砂铫是煮水的泥壶,它还有一个雅名叫做玉书煨。水挂砂则甜。泥料含砂越多,透气性越好,煮出的水就愈发甘甜。
甘甜有甘甜的道理,因为气味不过是能量和阳气的外显。
用日常喝水,来改善身体的寒湿,这是至简的养阳方法。而起炭煮水、和家人朋友围炉夜话的过程,也增添了不少冬日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