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国演义
中国最大的三国演义爱好者社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里的故事,我们一同赏析,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51好读  ›  专栏  ›  三国演义

“天下奇才”诸葛亮怼上老谋子司马懿,孰胜孰负?(连载2)

三国演义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6-24 00:10

正文

统领魏军的正是郭淮、胡遵,他们没有消极防守在阳遂,而是主动出击,把主战场选择在最能发挥魏军骑兵机动性优势的平原——积石原。望见蜀汉偷袭部队在夜色的掩护下如期而至,郭淮喜不自胜,下令三军:出击!


诸葛亮不敢恋战。两军略一接触,诸葛亮就指挥大军后撤。郭淮深知诸葛亮撤军的威力——一次撤军斩杀了王双,再次撤军射死了张郃。郭淮可不想成为张郃第二,自然不敢追击,任由诸葛亮从容退去。

 


诸葛亮退守五丈原,不会再轻举妄动。司马懿观察地形图,五丈原西边是铁城陈仓,北面是郭淮驻守的北原,东面是我主力军驻扎的渭南大营。三股魏军对五丈原形成合围之势。三面设网,网开一面。


网开的这一面,是五丈原南边的斜谷道。诸葛亮啊,你还是老老实实从斜谷退回去吧。


司马懿与诸葛亮,就像两个旗鼓相当的武林高手,谁也不敢轻易先出手,只好摆出架势等待对方露出破绽再给以致命一击。


司马懿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时正是春夏之交,大雨连日,经过冬季枯水期的大河如今都汹涌澎湃、肆意挥霍着自己的青春。


其中一条大河,是渭水的支流,叫作“武功水”,由南向北流入渭河,正好在五丈原的东边。诸葛亮的大营,在武功水的西面;诸葛亮另派一支分队,驻扎在武功水的东面,以抵御司马懿的进击。


这支队伍,叫作“虎步军”,乃是蜀汉最精锐的特种部队之一,与“白耳军”“无当军”号称蜀汉三大王牌军队。白耳军资历老一些,早在刘备时期就成立了;无当军和虎步军建制于诸葛亮南征之后,其兵源都是南中勇悍好斗的蛮族青壮年。无当军擅长山地战,而虎步军的强项则是平原厮杀。无当军的统帅是老成持重的王平,虎步军的统帅则是南中的蛮族豪帅孟琰。


武功水突然泛滥,把横跨两岸的桥梁冲毁,孟琰和他的虎步军与五丈原大营失去联系,俨然成了一支孤军!


司马懿眼睛亮了:天助我也,眼前正是个转瞬即逝的好机会!司马懿立即点起一万精锐铁骑,直扑武功水东岸的虎步军而来。


诸葛亮也早已经得到了消息。虎步军约有五千人,乃是蜀军的精锐,如果不能救援则将全军覆没,这对士气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诸葛亮立即命令工程兵跨水搭建竹桥,另一方面指挥弓箭手在河边用诸葛连弩进行火力掩护。


孟琰发现武功水涨,并不慌张。他清楚,诸葛丞相一定会采取措施。他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加强防守,抵御司马懿的进击。五千虎步军勇士,都将生死置诸脑后,眼里冒火望着来犯的魏军。


司马懿的一万骑兵火速赶到了武功水东岸,打算全歼虎步军,然而遭到了拼死抵抗。


司马懿发现,蜀军的工程兵正以极其娴熟的动作和飞快的速度在武功水上进行架桥作业,眼看就要把桥搭通了。司马懿立即下令,分出一支骑兵前往破坏。但是这只骑兵快要到达河边时,突然河对面万弩齐发,骑兵损折大半。



诸葛连弩!


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力,早已经在魏军内部传得神乎其神,令人心生恐惧。虎步军越杀越勇,居然无视兵种相克的铁律,把司马懿带来的骑兵杀得落花流水。而蜀汉工程兵的作业已经完成,对岸的援军开始渡河。


司马懿看看无机可乘,下令:撤!


魏军抛下一地战马和骑士的尸体,狼狈而去。本来是魏军的机会,反而成就了蜀军的胜利。司马懿十分清楚,在这样的境况下谁再轻举妄动,谁就有可能被对方后发制人。


棋逢对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之后,虽然司马懿也曾利用诸葛亮的一个小破绽,出动骑兵袭扰蜀军后方,斩首五百余级,但是诸葛亮立刻弥补了这个防守上的漏洞。司马懿左顾右盼,上下打量,蜀军已经毫无破绽可言。没有办法,最难熬的相持阶段开始了。这对有粮食之忧的蜀军是个考验。


诸葛亮却并不担心。此次蜀军在斜谷南口储备了三年之粮,又动用了木牛流马穿越斜谷,大省人力。同时,斜谷之内遍布蜀军的存粮邸阁,粮食问题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困扰蜀军。


但是,如果就此相持下去,肯定不是上策。时间进入到五月,诸葛亮得到消息:孙权进犯曹魏的三路大军,在满宠神勇发挥之下,已经受挫撤军。诸葛亮更添忧愁,如此一来曹魏便可全力对付西线战事,难道此番北伐又要成虚话?


诸葛亮至此,已经五次主动伐魏,而进展甚微。诸葛亮今年已经五十四岁,人生还有几个年头可以挥霍?


诸葛亮深感,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已经度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当年的智计百出、鬼神莫测,如今只剩下小心谨慎、事必躬亲。随着创造力的衰退,打仗越来越循规蹈矩,欠缺想象力,自己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靠着谨慎和勤政,来支撑这十万大军,维持蜀汉政权的良性运转的啊!


诸葛亮不禁思念起刘备时代来。当年,先主雄才伟略,更兼有法正、庞统运筹帷幄,关、张、马、黄、赵征战沙场,自己只需足兵足食,何等轻松和挥洒自如!


现在,故人零落,自己一身而兼多职,既没有得力的助手分忧,对手又都是那么强大。无论曹真、张郃还是司马懿,甚至连小小的郭淮、郝昭竟也给自己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唉,老了。


洛阳,曹叡得知前线击退了孙权,大感欣慰。群臣借机请求御驾亲临长安,坐镇关中以统一指挥抗蜀第一线的战斗。曹叡摆摆手:“孙权逃跑,诸葛亮丧胆。司马仲达足以应付蜀军,朕无忧矣。”


曹叡已经深切理解了司马懿的防御战略,并不像历史上的那些草包皇帝一样拍大腿决策下令出击,而是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以示支持:“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掳略无所获,则必走。走则追之,全胜之道也。”


司马懿接到曹叡的最高指示,会心一笑,坚定了贯彻防御战略的信心。


诸葛亮的处境更加窘迫了。大军屯留五丈原,进不得进,退不甘心。他现在明白了十几年前曹操在汉中那句“鸡肋”的用意。


诸葛亮开始盘算破敌之策:魏军之所以坚守不出,是误以为我军没粮,所以自信我军挨不了几天必将撤退;而我军实际上已经有粮食了,足以与之对峙。但是如此长相对峙,战局将更加被动。如何才能让魏军知道我军根本不缺粮食,从而在心理上摧破其坚守战略使其主动出击?


诸葛亮终于想到了办法。此法乃是诸葛亮的最后杀招。



司马懿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但他也有点儿意外,诸葛亮此次出兵,居然至今还没有要退的迹象。上次蜀军围困陈仓,二十多天就吃完粮食撤退了,如今快好几个月了居然仍在坚挺。司马懿想象不出,诸葛亮究竟使用了什么办法,使得粮食问题一再缓解。


但是,你的运粮能力再强,也总有耗尽的时候。我只要死守渭南,让你进无可据,你自然就只能和上次一样乖乖撤退了。


司马懿忽然得到新消息,这个消息令司马懿大吃一惊,不得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防御战略。


消息是:蜀军开始在五丈原一带屯田,有久留之计!


屯田,是汉末三国时期采用的老办法,以民屯、军屯来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论起屯田,曹操乃是老手,司马懿对此再熟悉不过。蜀军居然在五丈原屯田!现在已经进入夏季,现在屯田,下次稻麦成熟起码要来年夏天。难道诸葛亮打算在这五丈原上待一年吗?


这次轮到司马懿坐不住了。


司马懿清楚,诸葛亮之所以屡屡出兵又屡屡无功而返,正是因为被秦岭阻隔,难以运兵运粮。如果诸葛亮在五丈原屯田,在秦岭之北、我大魏的疆域内开辟出一片根据地,将来无论军队演习还是种粮都在这里,那就可以一举解决困扰蜀军的老大难题。


怎么办?继续奉行防御战略龟缩在渭南大营坐视诸葛亮屯田建立起扎实的根据地,还是出兵打击以挫败其久留之计?


司马懿犹豫不决。


诸葛亮在五丈原上登高望远,坐等司马懿出兵来攻。


诸葛亮派军士混杂到曹魏在五丈原一带的居民中间,与他们一起耕作,摆出要大规模屯田的架势。实际上屯田的工作,主要还是曹魏的百姓在做。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迫使司马懿放弃防御战略,出兵来攻,然后诸葛亮才可以发挥自己最擅长的野战优势,狠狠打击魏军。


曹魏的百姓不知就里,平白无故来了很多蜀兵帮助自己种田干农活,百姓们非常高兴。农活之余,百姓邀请蜀兵到自己家去做客,总是被蜀兵婉言谢绝,百姓们十分感慨。他们祖祖辈辈在此生活了这么多年,无论是当年的董卓、马腾,还是后来的曹操以及羌胡的杂兵,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蜀军这样出入如宾、秋毫无犯。


事实上,汉末三国的军队,能够做到不杀人、不放火、基本不抢粮食的,也只有蜀汉一家,别无分号。


司马懿在谨慎观望,诸葛亮在耐心等待。局面继续僵持。


司马懿终于没有来攻,诸葛亮仰天长叹。


诸葛亮再也没有新的办法,只好每日派人到司马懿营前叫骂。


司马懿观察五丈原,清楚了这片高地小平原的可耕地面积并不足以供十万蜀军长期屯田。他放下心来,回到渭南大营继续奉行坚守战略。但他心里不免有些犯疑,五丈原虽然并不足以供十万蜀军之粮,但总可以稍解燃眉之急。加上后方斜谷源源不断送上来的粮食,也足以使蜀军饱食了。


司马懿之所以决定不出,只是考虑到野战绝非诸葛亮的对手。何况倘若出战,彼守我攻,攻守之势向来攻难于守,到时候白白损兵折将,倒不如一门心思坐守为上。


诸葛亮派来叫骂的兵丁,彻底消解了司马懿的疑虑。哈哈,诸葛亮果然已经别无长计,只好出此下策来引我出战,更可见屯田之事只是做做样子罢了。骂吧,骂吧,你们凄惨的骂声,正好给我下酒。


老弟司马孚写来一封信,问战况如何。司马懿回信:“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一回生,二回熟,我已经把诸葛亮的长处短处、思维模式、用兵习惯摸得一清二楚,他奈何不了你老哥我,失败那是必然的了。


这一天,诸葛亮派使者来营。司马懿大感意外,把使者叫进来。使者看上去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见了司马懿有些拘谨。


司马懿问:你所来何事?


使者回答:奉我家丞相军令,来给您送一件礼物。


司马懿很意外:哦?什么礼物?


使者紧张,低下头不敢看司马懿,一挥手,一名副手呈上一个礼盒。司马懿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个礼盒,心想:诸葛亮怎么还有此雅兴,派人给我送礼?司马懿不知道诸葛亮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便接过礼盒,亲手打开。


营帐中,众将士翘首以盼,都想看看诸葛亮会送来什么礼物。


盒子打开了,里面是一块绫子包裹着什么物事,软软的。司马懿瞥了一眼来使,使者更是诚惶诚恐,不敢抬眼看司马懿。


司马懿越发好奇,打开绫子。里面包着的,赫然是一套女人的衣服和首饰!


全场哗然!


满营将士本来就因为蜀军连日来的叫骂憋了一肚子无名火,现在一看到诸葛亮送来的这套女人衣服和首饰,顿时像炸开了锅,纷纷叫喊着先斩来使,再破蜀军,以报此辱!


司马懿倒并不生气,他拿起衣服看看,嗯,还是最新款。司马懿心知,诸葛亮使出这等不入流的下三烂手段,只能说明他已经技穷了。司马懿再看看蜀军的来使,早就浑身抖得跟筛糠似的。


司马懿一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和颜悦色地对蜀汉使者说:你不必害怕,我且问你几件事。


使者虽然心里害怕,但却深明大义。他暗下决心,不论你用什么办法,我都绝不透露我军半点儿机密!


司马懿摆下宴席,与使者家长里短地闲聊。聊着聊着,司马懿问:诸葛丞相每天作息怎么样呀?睡得好不好?


使者听到这个问题很高兴,决定借此机会好好宣传一下蜀汉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他回禀:丞相每天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猫头鹰还晚,忙着处理公事呢。


司马懿说:啊,很勤奋嘛。那哪些级别的公事要丞相亲自处理呀?


使者更得意了,炫耀道:杖罚二十以上,都亲自过问。


司马懿说:呀,管得这么细呀,真厉害。那他每顿吃多少饭呀?


使者继续宣传:每顿只吃小半碗,还经常不按点吃饭。


司马懿说:你们蜀汉真是有位好丞相呀!难怪你们这么厉害,哈哈哈。


使者很自豪,觉得自己宣扬了国威,宣传了国家领导人光辉的正面形象,兴冲冲地回去复命了。


使者走后,司马懿扭头对部将们说:“诸葛亮事繁而食少,能活得久吗?”


于是满怀信心地坐等诸葛亮挂掉。


然而部将们不答应。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主帅简直受了奇耻大辱。堂堂七尺男儿,居然被人鄙视为足不敢出户的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众将一致请战。


司马懿一看,众将士这次情绪分外激动,如果不答应,恐怕要有人违抗军命。


司马懿略一沉吟,也愤怒道:诸葛亮的确欺人太甚,必须出兵教训他一下才是,叫他领教领教我曹魏铁骑的厉害!


众将士连连称是,纷纷请缨。


司马懿说:不过且慢,前日圣上下诏,明确要求我等死守不出,这可如何是好?


众将士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管不了这许多了!


司马懿为难地说:不行呀,要不这样吧,我连夜修书一封,向圣上请战,大家看行不行?


众将士连声称好。司马懿赶紧修书,语气激烈,表示出强烈的战意。司马懿把这封信封好交给驿吏,心想:圣上啊,这个烫手山芋臣可就交给您了,想必您可以理解臣的用意吧。


千里快递,从渭南前线传到洛阳城。曹叡接到了司马懿的信,哑然失笑。司马仲达呀司马仲达,你跟朕玩这一套。你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却叫朕来替你收拾。好呀,那朕就陪你唱这出双簧!



曹叡装模作样地修了一封回书,指示:绝不允许出战,严格贯彻先前的防御战略,胆敢再请战者,军法从事!然后派出一位老臣辛毗,前往监军。


君臣二人心有默契,千里传书只为做一场双簧戏。


卫尉辛毗,是曹家三朝老臣,刚直不阿,朝廷上下无不忌惮。


辛毗奉命来到渭南前线,劈头盖脸就训斥众将:皇上已经下令死守,是谁还敢请战?众将一看,老头儿惹不起,鸦雀无声。


司马懿冲大伙儿无奈地一摊手,表示自己爱莫能助。辛毗又冲司马懿说:明天开始,老夫每日站在大营门口。谁想出战,就踏着老夫的尸体过去!


第二天大清早,辛毗果然左手持符节,右手持黄钺,当军门毅然而立,威严赫赫,气场十足。


诸葛亮派间谍来打探,魏军怎么还不出战。间谍打探回来报告:“有一位倔老头儿,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诸葛亮叹道:“这老头肯定就是辛毗了。”


护军姜维说:“辛毗一来,想必司马懿不敢出战了。”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从天水投降过来的魏将。诸葛亮看姜维是个可造之才,时时把他带在身边培养,有让他当接班人的意思。


诸葛亮苦笑:“司马懿本来就不打算出战。他之所以千里请战,不过是做个姿态罢了,表示他也是想打的、能打的。兵法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是他真能打得过我,哪里还会演这出千里请战的双簧戏?”


姜维暗记在心,不禁重新审视司马懿这个对手。


时间已经到了八月,两军相持了一百二十多天,季节也由夏入秋。陇上的秋天格外多风,十万蜀军在五丈原上累月风餐露宿,铁打的壮小伙儿身体都吃不消了。


更何况是位忧劳多事、夙兴夜寐的老人?蜀汉的顶梁柱诸葛亮瘦弱的身躯再也难以扛住繁重的军务,躺下了。


五十四岁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已经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后人往往怅叹,假如天假以年,蜀汉当能振作,诸葛亮当成其功。


身为当事人的诸葛亮,恐怕并不这么认为。他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两国的较量并不是一两场军事胜利那么简单。诸葛亮强支病体,在左右的协助之下,最后一次巡行军营。左右的侍卫扶持着丞相,他们第一次发现,寄托着蜀汉百万军民的信任与梦想的诸葛丞相,竟是这样瘦弱的一位老人,甚至只要轻轻一用力就可以把他提起来。


侍卫的眼眶湿润了。自从先帝驾崩之后,诸葛丞相实在背负得太多、太多了。


诸葛亮巡行军营,看着在风中兀自飘荡的“克复中原”的大旗,心中无限苍凉。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云梯冲车井阑,这些熟悉的攻战之具,将不再为我所用矣!


满营战士望着诸葛丞相。限于铁的军纪他们不能擅离岗位,只能这样转动着眼球,尽量让丞相在自己视野里留滞得久一些。谁都不敢想象,这位寄托着十万蜀军军心的老人一旦归天,会是怎样的结果。谁都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这支军队不再姓诸葛,还能否保持今日的战斗力,今日的光荣与梦想?


诸葛亮巡行了小半个军营,已经体力难支。他咬牙坚挺,努力看着周围的一切,像饿了许久的人那样饥渴地看着,似乎希望把这一切都深深烙进他的脑海,烙进他的生命。


秋风袭来,彻骨生寒。


诸葛亮仰天长叹:亮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一阵阵轻微而雄浑的啜泣,升腾在蜀军大营的上空,与五丈原上的秋风暮色交织成一片,引动天地山川为之心感神伤。


诸葛亮到底没有力气巡行完整座大营,只好回中军帐躺于病榻之上。


他把杨仪、费祎、姜维等心腹叫来,安排后事:我若身死军中,则三军撤进斜谷后发丧。司马懿倘若来追,则按往日成法却之。退军时,以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倘若魏延不愿意撤军,则不必管他,三军自己回撤便是。


诸葛亮交代完,已经气若游丝。进出中军帐的高级军官,都面色凝重,神情沮丧。守卫的士兵见了,心知丞相即将归天,再一次啜泣起来。



忽然,成都有使者赶了来。来者是尚书仆射李福。李福并不知道诸葛亮即将不久人世,他只是照例奉皇上的命令前来咨询一些国事。走进中军帐看到丞相病情如此严重,李福手足无措,都忘记自己来干什么了。


诸葛亮忽然睁开眼睛:是李福吧?


李福连忙挪到病榻前,低首向丞相,内心奔腾万千不知道该说什么。


诸葛亮说:这次来,有什么国事啊?


李福这才想起,连忙把国事一一询问,诸葛亮强打起十分精神,认真听着,认真履行着自己身为丞相的最后职责。听完,诸葛亮吃力地一字一字叮嘱李福,声音极其轻微但很用力,李福侧耳倾听,频频点头。


满帐将士早已经不忍心看下去了。这就是他们的丞相啊,几十年如一日地日理万机,华发早生。


诸葛亮比往常讲得更久一些,好不容易交代完了,李福道一声丞相珍重,上马扬鞭而去。


诸葛亮闭上了眼睛。他静静地享受着这久违的静谧,这是当年在隆中躬耕时候才能享受得到的清闲吧。对啊,隆中还有数十亩薄田待我回去耕作呢。


诸葛亮的身体虽然差到了极点,但却一直没有咽气,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果然,过了几天李福又快马加鞭回来了,连滚带爬地跑进中军帐,见到诸葛亮才略放下心来。


诸葛亮听到声响,说:“又是李福吧?我知道你回来的用意;上次虽然交代了那么多事情,但还是有些事情没有交代,又来问我了。你问的事情,蒋琬是合适的人选。”


李福大吃一惊,诸葛丞相尽管已近油尽灯枯,却依然神机妙算,连忙说:“是啊,之前确实忘记问了,万一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以担当重任。那么请问,蒋琬之后,谁接班呢?”


诸葛亮缓缓地说:“费祎可以接班。”


李福又问:“费祎之后呢?”


众人倾耳侧听。久久没有回答。大家一看,诸葛亮牙关紧咬,紧闭双眼,不再说话。李福不再坚持询问,含泪回成都复命去了。(《三国志》注引《益部耆旧杂记》)


是月,诸葛亮病逝军中,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一生成败功过,后人评说不休。但我想,有两点是没有疑问的: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有着伟大的人格。


司马懿在渭南大营,最近总觉得眼皮直跳。一天晚上巡营,司马懿见到一颗大星赤红色有芒角,自东北方天际向西南方落下,最后落在了诸葛亮的大营方向。司马懿心想,天有异象,大星陨落,难道诸葛亮死了?


第二天,司马懿派探马去打探消息。探马还没回来,先有五丈原的一些百姓跑来报告:蜀军正在拔营起寨,撤离五丈原!


司马懿心知诸葛亮已死,立即点起军队前往追击。


司马懿的军队很快赶到了五丈原附近,果然见蜀军正在有章有法地撤离。司马懿正要下令袭击,突然见蜀军反旗鸣鼓,要向自己这边杀来。司马懿一惊:难不成又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诸葛亮最擅长诱敌深入而歼之,王双和张郃都是死在这上面啊!司马懿不敢紧逼,率军退却。


蜀军也并不杀来,排好阵列从容退去。蜀军退入斜谷,三军发丧,哀声震天。司马懿这才知道诸葛亮果真已死,连忙率军追来,然而已经追不上了。


五丈原的百姓很有黑色幽默,编了歌谣来讽刺司马懿,说:“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到了,并不计较,自我解嘲:“我能料活诸葛亮,但是不能料死诸葛啊。”


司马懿巡行五丈原蜀军留下的营垒排列方式,长叹一声:“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以这样的评价,向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诸葛亮致敬。


司马懿之前听闻诸葛亮的死讯,只觉得惊喜;如今定下神来,才若有所失。这样伟大的对手,一生能遇几人?普天之下,除诸葛亮外,还有谁配做我司马懿的知己?我司马懿一生佩服的对手有两位,另一位是曹操;但我司马懿一生尊敬的对手,只有你诸葛亮一人而已。


司马懿与诸葛亮,这两位不世出的天才间的搏杀,至此画上了句号。他们二人的交手,从纯粹视觉感官的角度来看,并不精彩;没有七擒孟获的从容谲智,没有克日擒孟达的大开大阖。然而他们之所以施展不出这样精彩绝伦的本事,正是因为将遇良才。


司马懿与诸葛亮,就像两位大国手,谨慎地算计着每一步棋,包括自己的和对方的;他们在走出每一步棋之前,都已经事先进行了无数次的思想交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他们互相知根知底,倘若世上有这样一种另类知己,司马懿与诸葛亮足以当之!


曹魏的边疆终于可以获得片刻的宁静,而蜀汉的归兵却陷入了自相残杀之中。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微信:13714009527)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明代大儒王阳明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蒋介石、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

菜根谭名句

荐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菜根谭》其文简炼明隽,兼采雅俗;其义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每日一读,气爽神清!

诸子百家解密

 

荐语:仰春秋学术,慕战国谋略。这里有最激扬的思辨,这里有最纯正的智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史记

 

语:司马迁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上古风骚,秦汉故事,一起领略吧!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说文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