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厚朴中医
介绍厚朴中医课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2 天前  
中国中医  ·  央视《新闻直播间》| ... ·  昨天  
北京厚朴中医  ·  历年“春之生”音乐会精彩瞬间回顾 ·  5 天前  
中国中医  ·  【新春佳节防流感 ... ·  4 天前  
中国中医  ·  【新春佳节防流感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厚朴中医

厚朴人物 | 从医到毉,厚会有七

北京厚朴中医  · 公众号  · 中医  · 2024-12-27 10:59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厚朴临床班七期学员的故事,他们为何来学习中医,以及在厚朴的学习经历和收获。文章介绍了七位不同背景的学员,包括他们的专业、工作经历和对中医的热爱。在厚朴的学习让他们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临床水平得到了提高,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和人生体悟。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学员们对中医的热爱和追求

学员们来自不同背景,但都对中医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追求。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到厚朴和徐文兵老师,被吸引前来学习。

关键观点2: 在厚朴的学习经历和收获

学员们在厚朴的学习经历丰富多彩,收获颇丰。他们学习了中医理论、功法、手法治疗、艾灸等课程,不仅提高了临床水平,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和人生体悟。

关键观点3: 学员们对厚朴的感激和期待

学员们对厚朴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珍惜在厚朴的学习机会,也期待未来能够在中医领域继续深造,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正文



前言

厚朴临床班七期刚刚毕业,他们是厚朴的新新力量。

七期开学后正逢疫情,从2019年11月开学到2024年底毕业,历时五年,冷暖自知。

在这些同学里,有一些在来厚朴之前已经从事临床工作,他们为什么来厚朴学习,对厚朴又有什么感受、想法,让我们一起来听他们的故事。



采访 厚朴紫苏

整理、撰文| 厚朴紫苏

编辑 大树六堡

审核| 厚朴学务



马祥福

毕业于

甘肃中医学院

第一次接触到厚朴、知道徐老师,是在2013年,还未毕业正在医院实习。是我的带教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偶然间听到了国学堂——徐老师和梁冬对话《黄帝内经》,随后推荐给了我,从此之后徐老师的声音便响彻了我们的休息室、车载音频;次年他出差之际去厚朴中医学堂听了一节艾灸课,回来后更是对厚朴赞不绝口,也在我的内心深处埋下了去厚朴求学的种子。

上学期间我一直向往南方,一心想出去走一走;2016年我的老师给我引荐了无锡一家医院,我毅然离开了老家去往江南。我是纯纯的大西北人,从没离开过西北,突然到江南以后不适应当地的气候及饮食。虽然听了好几年的《黄帝内经》,自己又是学中医的,早已将各种知识抛之脑后——饮食失控,真切经历了食寒饮冷:空调17度,医院高温福利给的饮料,全科室的饮料都被我一个人喝了。半年我的体重从118斤增长到了140斤,脸上开始长痤疮,皮肤出油,一天要洗四五遍脸。我们科主任、皮肤科各路人马出手仍不能决绝我的问题。这时候我想到了厚朴,马上给厚朴打了电话,并预约了张洪汪大夫的诊。2017年春节后第一次到厚朴看诊,踏进厚朴的院子,内心的喜悦油然而生,我说了句“突然找到内心的归属”。就是因为这句话,我的爱人将它记在了心里,也是因为这句话,在后来我决定来上厚朴临床班时得到了爱人的全力支持。

临床班七期·马祥福

我的祖父也是中医,我是中医专业,自幼熏陶,所以对中医的热情无比的坚定。在离开我的启蒙老师以后,在江南工作的这三年时间是迷茫的,并没感觉到自己学业、临床能力有所提升,好像是迷失方向了。科室内从上至下的中医氛围不能说没有也是非常之少。科室以针刺为主,都在术的层面,还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药处方基本都是定方,我自己也没有突破学校学习的一套,有很多困扰我的难题。没人指导解惑,只能自己寻求答案,也感谢这三年给了我大把的看书时间。期间厚着脸皮问了张洪旺大夫很多问题,张大夫给我推荐了站桩以及《辅行诀》,让我离厚朴更近一步。期间尝试过用《辅行诀》的方子,好用又不知道怎么去用。内心深处对厚朴的渴望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随着工作中的各种状况发生,也恰巧厚朴七期开始招生,在同事、朋友们的质疑声中我决定辞职,报名了厚朴七期被成功录取。

修身课堂

上课期间,除了要去考试请了一次假以外没有缺过课,第一次听老师的视频课是在地铁上去上班的路上,因为觉得只有路上有时间,但是发现路上听不行,需要做笔记。每天下班到家第一时间先听课做笔记,我不喜欢参考别人的笔记,所以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认真在听、在记。没有因为有基础而放松,反而是因为学过才知道每一门课的重要性,每一门课都是有连贯性的,缺了就断了。也没有因为学过而去做比较,反而是听了老师的课内心更加坚定,放空自己重新塑形。

在这种坚定、不疑的状态下,我申请了在厚朴出诊。先从身心健康评估副检开始,现在已经升级为主检了。虽然我是专业院校毕业,但是按照规定,我做了四年副检才通过考核成为主检。我认为评估副检和在医院写病历一样,完全可以体现一个大夫的基本功,从问诊到书写报告,层层架构无不体现基础的重要性,也是从副检工作中重新认识到诊、断的不同层次,所以这项工作我也会贯穿始终。学习的路还很长,我也在不断雕琢打磨自己。

在厚朴七期,历经五年学习毕业,我内心的“信”从未改变,迷茫的我已经不见,心神变得安定。我学习中医,实践中医的发心起愿是正的,我的脊粱是直的、热的,我更加有自信,更加有力量。


卢晨


我毕业于中医院校,大学是中医临床专业,研究生是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从事中医工作多年。但工作中仍多有困惑。我总感觉学校书本上学到的中医知识不是很深透,并且没有那么原汁原味。在临床上,总有一些病治疗效果不佳。有时中药西药一起用,虽然治好了病,心里也不是十分清楚。我周围也不乏被西化的中医大夫,那是我不想成为的样子。大概在2018年前后,我读了徐老师的《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感觉眼前一亮。觉得这才是传统中医本来的模样。于是对老师产生崇敬之心,萌生了一定要跟随老师学习的想法。正赶上临床班招生,于是报了名,幸运的成为了厚朴七期的一员。

在厚朴,徐老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欣赏到了传统中医之美。我想,这就应该是中医本来的样子。此外,通过厚朴的学习,还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周明老师的易筋经课让我受益匪浅。周老师功夫很高,而且他极具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对于我这样的笨学生,他从来都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和讲授。感谢厚朴,让我有幸跟随这样的老师学习。再如桃子老师的茶课、王老师的西餐课,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让我找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如果哪天心乱如麻,泡一杯茶会让你重新归于平静。

通过五年在厚朴的学习、练功。我的收获主要在几方面。

一、自身的变化。 我的感知力加强了。知觉恢复了,身体也更加敏感。无论是对自己、对别人,还是对周围的环境。另外,由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我原本是个自卑的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就是被邻家的狗看一眼也得想半天的那种人。但如今随着心包经逐渐变得强大,我内心有了笃定和从容。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理念的改变。 徐老师说,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我首先改变了自己包括饮食起居在内的方方面面的生活习惯。比如不饥不饿不吃,不渴不喝,不吃寒凉的东西。比如不能不吃主食,且每餐的主食量至少达到一半以上。要吃应季当地的食物,等等。同时,在临床工作中,我用厚朴的生活理念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我认识到如果不改变不正确的三观和不良习惯,单纯通过扎针吃药取得好的疗效是不可能的。

三、通过在厚朴逐渐深入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徐老师中医水平之高。 徐老师站在一个让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老师的脚步。在徐老师和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感觉自己的临床水平得到了提高。很多以往棘手的、治疗效果不佳的疾病。应用徐老师教授的方法进行治疗大多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效果。

在诸多病例中选取两个跟大家分享。

病例一,62岁男性患者,因为牙痛就诊,希望扎针治疗。根据其牙痛发作规律。我判断出他不像是牙齿本身的问题。于是建议他去检查以排除心臓疾病。通过造影发现有一冠脉分支堵塞严重。患者本人不愿做冠脉支架,要求服用汤药治疗。患者追诉既往胃病史。且通过腹诊发现心下瘀堵。跟患者交代病情后,我尝试以半夏泻心汤合并老师的活血汤为组方,同时配合针刺进行治疗。至今患者已半年多未再发作牙痛及其他不适。

病例二, 59岁女性,多年的快速房颤病史。时常心悸胸闷,动则气喘。伴有失眠。每天需要服用大剂量倍他乐克等西药。即便如此,她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仍然可以达到每分钟110多次。经过询问,得知她有每日大量饮水的习惯,并且喜食水果。嘱咐其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同时,我通过利水活血,温化寒痰等的方法进行针药治疗。三周后诸多症状明显改善。大概两月左右她只需服用小剂量的倍他乐克,心率就可以维持在80次左右。当然这两个病例后期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良好的疗效无疑让我增加了对中医的信心。

厚朴不仅改变了我。也终将因为我的改变,会影响到我的后代。让我衷心的说一句,我爱厚朴,感谢厚朴。愿厚朴越来越好。此生有幸成为了徐老师的学生。我要珍惜这种幸运。珍惜这份与厚朴的缘分。时光如白驹过隙,五年的学习时光结束了。纵然有千般不舍,我们还是要分离了。但是我想,这也是另一个美好的开始。练功是一辈子的事儿,学修习行也是一遍一辈子的事儿。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希望自己能在厚朴继续工作,我会尽力争取早日在厚朴出诊,成为一名针药大夫。


乔生白

毕业于

新加坡中医学院

我来自上海的一个中医世家,往上数三代人都是中医。2000年,中医经历了一段非常低落的时期,我父亲选择远赴新马一带发展,在那里开设了诊所。我从小耳濡目染,最后也决定学习中医。受父亲影响以及多方因素,2008年我报考了新加坡中医学院,希望到新的地方体验一下。2011年因奶奶去世,我父亲关闭了诊所,回国照顾爷爷。我一个人在新加坡继续学习。新加坡中医的培养比较注重临床,从大一开始我们就要到医院跟诊学习,一直到大五毕业。2013年毕业之后我考取了中医资格证,同时在一家诊所找到了工作,工作了半年之后,基本了解了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及中医在那里可能的发展途径,起了回国的念头。让我下定决心的是参加了一次亚洲中医药交流峰会,新加坡的国医大师都到场发言,这次会议上,我拓宽了眼界,但也感觉学院教育不是唯一的进步途径,就想去外面看看。再加上年轻心里有激情,想要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2013年底我决定回国。

对于回国,我父亲是极力反对的。为了减轻我们之间的冲突,我去了成都工作。在那里遇见了两位非常好的老师。一位是罗老师,他之前是某医院的脑外科主任,主要用手术治疗脑部疾病,退休后力推使用物理治疗改善一些慢性疼痛,他想和中医结合改进他的方法,于是我就到他开的诊所工作。跟着罗老师,让我对于西医有了很深入的了解。我的一个学长推荐了一个成都的儿科医生苏老师,我诚恳表达想要跟诊学习。苏老师看到我的诚意,就同意了。我每周六天在罗老师的诊所工作,周日去苏老师那里跟诊。一直到2017年,这三年几乎没有休息。

说起和厚朴的缘分,早在2010年的时候,网络上掀起了中医热,我就是在那时候接触到徐老师和梁冬对话的黄帝内经,非常的喜欢。通过这个音频了解到徐老师,了解到厚朴,在心里埋下了种子。2016年的时候,厚朴招收临床班五期,我有一点动心,但感觉没有准备好。在成都工作期间,我把徐老师的微信公众号上每天发的一分钟语音用竖排抄写下来,同时学习公众号上的文字课程,坚持了三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些事情现在不可能,不代表以后都不可能,人而无恒,不可为巫医。”

2017年我回到上海,也是在中医诊所工作,继续积累经验。我始终感觉徐老师的理论相对于我之前接触的各位老师,居于一种更高维度,吸引我去学习。尽管已经有了非常多的临床经验,我还是希望到厚朴学习一下。2019年,我报名了厚朴临床班七期并被录取。即便作为医学生,我对自己录取还是有一种忐忑的心情,接到通知的时候感觉非常幸运。

开学的时候我们在顺义新校区,第一次现场听徐老师讲课,冲击性非常大。我来上课的时候,告诉自己,就当自己是今天第一天上大学,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中医。在学习期间,我充分感受到厚朴恢复中医传统教育的做法,非常重视中医六艺。厚朴教授的非药物疗法、修身在中医学院培养中都不是很重视。两者结合,我感觉自己非药物调理水平进步非常大。

在厚朴学习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一位是徐老师,另外一位就是周老师。这两位老师不管在治学、做人各个方面都让我受益良多。再有就是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并且成为朋友。厚朴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很多已经在各自行业中非常优秀,他们的人生履历非常丰富,为我打开了新世界,让我了解到之前作为医学生不了解的东西,非常有意思。

2021年初,我在上海开了自己的工作室,用非药物方法给别人调理身体。在上海被封城的时间,我不断精进自己所学。徐老师开办的筑基课让更多人了解到厚朴的非药物疗法,也让我的工作室受益。

2023年12月,我正式创办了自己的诊所,位于闵行区。因为从新加坡到成都到上海,我经历过很多的中医诊所,我自己家也是世代行医,其实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有一个自己的诊所。基于之前所学所见,吸收那些诊所的优点,避免一些问题,建设成一个我理想中的诊所。感谢在厚朴的学习,让我临床水平更加精进,思想、理论上更加丰富。


杨云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