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卢泓言
且慢。且松。且定。戒急。戒紧。戒躁。降伏此心。唯此一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视觉志  ·  新疆姑娘的行李箱,真香…… ·  昨天  
媒哥媒体招聘  ·  事业编|北京电影学院招聘! ·  2 天前  
舰大官人  ·  真不错!就喜欢看大恐龙🦖吃人!-202502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卢泓言

张小龙勇于不敢

卢泓言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0-01-12 13:01

正文

上周出去跑会碰到多年没见的好友。他上来就说“你起了大早赶了晚集啊”。我没懂。他就说。“当年你最先在微信上做自媒体。如今别人都几轮投资朝上市去了。你还是个体户。你都老头了还跟90后一起跑会……”我们两个都笑了。

真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当初在微信上做自媒体。不是因为这是个做大的机会。而是这是个做小的机会。小而能不被大打死。小而可以美。这就是做小的机会。小而美是起点也是终点。

之所以说微信是少有的做小的机会。因为他真正去中心化。一旦中心化。大量的长尾很难吸收到足够的营养活下来。

去中心化是一个能力。不只是一个选择。比如今天的微博缺乏真正去中心化的能力。一个普通用户在微博上没有粉丝。他就没有推荐的力量。然后就只有中心的大咖才有推荐的力量。他们会携手维持自己的强大。长尾里的小家伙得不到被推荐的机会。

每个人的亲戚朋友都在微信里。这些人是会在乎你说话的。于是每个人都有真实的听众。就有了推荐的力量。每个人都有力量是去中心化的基础。于是任何信息都可以不再借助中心枢纽传出去。可以借助每个真实的人传出去。

反过来。正因为每个真实有力量的人在微信上。微信才能占据我们最多的时间和数据。才能承载最丰满的生态。

当年张小龙说不给微信公号做中心化的页面。比如热门、热搜之类。到今天仍然在说要让长尾小号都有生存空间。让每个商铺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用户而不是被一个枢纽隔开。我看到两点。第一他有这个意愿。第二有这个能力。两个条件都具备了。

中心化的过程是资源往中心聚集。权力往中心聚集。这是集权的过程。去中心化是反向。资源和权力分散在长尾里面。藏富于民。分权。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人之道是偏执。天之道是守中。集权接近人之道。分权接近天之道。所以我看张小龙是在守天之道。那些小而美的个体户。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看也是在守天之道。

看到有个老板在朋友圈说。人进了企业就是被驯化。企业按照其需求借助kpi和价值观驯化员工。不被驯化的就淘汰了或者自己走掉了。这个过程跟人类驯化牛马羊狗是类似的。有人享受被驯化而来的安全感。而为什么有人天生注定就要成为创业者。他骨子里的独立不可能被驯化。

我就说。做个体户。既不被别人驯化也不驯化别人。这是一个美丽而放松的平衡。有点像男耕女织的小农家庭。讲“天之道”的老子也讲“小国寡民”。讲“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做个体户不被企业驯化却会被社会驯化。比如我们用手机、网购、刷朋友圈、定外卖。可自给自足的男耕女织连这些都可以省了。美国那个“邮件炸弹”天才卡辛斯基还真的躲到荒野里。完全避开了社会和科技。真的“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不过最终无孔不入的现代社会还是侵入了荒野。卡辛斯基避无可避。

还是说回自媒体。其实搜索和推荐也可以去中心化。算法上采取一种众生平等的价值观。不歧视个体户。不要把出钱多的、关系硬的放在前面。

不过这个选择价值观的权力在企业手里。他们是否会想去中心化是个悬疑。由一个或者几个人做出决定。而微信上的每个人是天然的去中心化的动力。这些转发和影响亲友同事的权力在每个人手里。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可以改变的。张小龙也改变不了。

张小龙做微信。这对张小龙是幸运同时对微信也是幸运。张小龙对天之道的守护不仅仅体现在公号的去中心化上。

“基因编辑是一种非自然的选择。因为人类强行改变了自然进化的进展。类似的,技术进步同样改变了自然的选择。”

自然的选择。我看就是天之道。

基因编辑可能让权贵和科技精英集团在基因上实现超级人种。这样在起跑线上一般人就没机会了。这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最残酷、最根本的实现。人之道。取不足以奉有余。

基因编辑是技术的一种。我看技术在整体上是加强集权的。

人类刚开始打架是用拳头、用刀砍。我打不赢可以跑。跑得足够远就行了。小时候在四川有个土话叫“惹不起躲得起”。当我过了年轻气盛的人生阶段。就越发觉得这是个多么实在的自由。

等人类有了枪。跑就解决不了问题。再快也跑不过子弹。所以就必须勇敢冲上去抢他的枪。打死一个为止。权力再也不能分散而各自做主。权力双方必须分个你死我活。从刀到枪的进化。这其实是集权不得不发生的过程。

全球化是人类发明的另一种枪。我们再也逃不掉了。我们都得在地球这张大网里见个高下。

川普退了很多群。感觉是因为受到挑战有危险了。他的本能反应跟原始人一样想跑远一点。不过既然谁也逃不开全球化这张网。那退群是假。再建新群是真。若是真退了群就只剩下挨打了。

人类的武器的射程越大。那真正的独立民族和主权国家的数量就越少。凡是武器射程内。都要见个高下、分出雌雄。我看最后地球上只会存在一个国家。所有人都在他的武器射程内。乐观的结果就叫“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全球殖民”。大人物们在为此奋斗。

张小龙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和企业管理者出来讲基因编辑这样的本职以外的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提醒。

“推送改变世界。因为用户更懒了。他们被动而不是主动的获取信息。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为了便利而把主动选择的权力交出去。就像王兴常说的:为了避免独立思考人愿意做任何事。悖论在于很多创业者会鼓励员工独立思考。但却不得不喂养用户的懒惰才能赢得竞争。

“科技越发达。人类获取越多便利。个人隐私会越少……AI跟以往的科技不同在于。以往的科技是人可以驾驭的工具。而人可能会成为被AI驾驭的工具。”

“最终人可能会把吃什么药、跟谁结婚、做什么工作的决定也交出去。而AI不会告诉他们任何理由。”

这些权力通通集中到AI和AI背后的一小撮人手里。

大部分人会活在一个完全没有权力却又认为不需要任何权力的“舒适”状态。极端的情况是。AI给我们一粒毒药。我们吃了然后再也醒不过来。直到最后一刻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再也不会醒来。一个不是我们预见到的安乐死。

“附近的人上线时。我自己有隐隐的不安。因为从前我们和附近的人的界限将被打破。我不知道它是好是坏。我们诚惶诚恐。”

面对技术的威力。大部分人是唯恐落后的。他们就像战争狂人。一有厉害武器马上用起来。先要赢。后遗症和副作用以后再说。能隐隐不安诚惶诚恐的实在不多。问好坏而不是只问输赢的实在不多。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张小龙表达的正是一种不敢。想想巴菲特和芒格说的克制。“对健全常识和基本道德的孜孜以求”。正是勇于不敢。而孙正义大帝的雄图大略。正是勇于敢。芒格一直不讳言对孔子的喜爱。不知道孙正义怎么看老子。

但我很怀疑。这么多兴奋转发张小龙金句的听众。有几个会真正在自己的事业里“勇于不敢”。张小龙能影响微信的做法。但他真能影响听众在各自竞争里的做法吗。我猜他影响不了。更准确的说。大部分人没有那个能量跟他共振。

张小龙之所以声名鹊起粉丝无数。主要因为他做成了十亿用户的产品。这些崇拜的源头是对赢的渴求。若是把张小龙的话用张三李四的名字发出来。还有几个人兴奋转发呢。不要只看流量的大小。要看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周游列国、学生三千的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之。是倒骑青牛、出关西去的老子。我看不出高下之分。其实老子本人也不是纯粹不为。他是“ 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否则道德经五千字我们就看不到了。

我看张小龙也不能完全以天之道主宰微信。比如微信也封杀竞品。花大钱就可以进驻九宫格接流量的几家都是中心化的。很多人通过用钱砸广告或者诱导分享收获了大量用户。微信好友数就要打开五千的限制了。也上线了基于机器推送的“精选”。早年张小龙在内部演讲里对“战略”、“整合”、“拉动”这些管理词汇的抨击。似乎也没能传播出来。

微信在腾讯这个母体之内。腾讯在人间这个母体之内。谁也不可能信步由缰。所谓人间。就是人之道的主场。完全逆着人之道做事。不可能有今天的微信。

“邮件炸弹”天才卡辛斯基就很彻底。他说人类没有免于使用工具的自由。比如汽车、高速公路、塑料、手机、也包括微信。他们主宰了人的生活。这里有卡辛斯基和张小龙的不同。张小龙认为在AI之前的所有工具都是被人驾驭的。卡辛斯基认为人一直被自己创造出的所有工具驾驭。

彻底的卡辛斯基去到荒野离群索居。然而人类社会还是入侵了他的荒野家园。他求孤守而不可得。感到巨大的不公而报复。给科学家们邮寄炸弹阻止他们继续科技创新。然后被关进了监狱。

卡辛斯基总让我想起老子。老子就是倒骑青牛、出关西去。他再也没回来。他留下五千字表明心迹。可他并不愤怒。可能仅有的一点触动也只是悲悯。卡辛斯基虽然去到荒野。可他无法消失。他会愤怒和反击。

相比大多数人。张小龙是理想派。相比卡辛斯基。张小龙是现实派。卡辛斯基完全不用工具。而张小龙制造工具而同时保持不安和惶恐。卡辛斯基被投进了监狱。张小龙功成名就。

张小龙在人间守天之道。腾讯把科技向善喊了出来。这已经是很奢侈的奇事。但我不敢抱有更多的奢望。最好也就是维持平衡而已。

微信本身就是一个黑洞般的中心。由去中心化而成的中心。有阳面就必有阴面。这在人间必然存在。人间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二元一体。

明了自己的平凡。正是不平凡。自以为不凡。正是平凡。

有人会认为天之道是自上而下的。而人之道是自下而上的。其实可能相反。天之道是自下而上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上天有好生之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