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解孩子》
25
春季班已经开始招生,请阅读招生说明;也可关注“诚淀”公众号,可以留言咨询客服。
这两天从心理解孩子的24秋季班在讨论一个问题。“
我孩子怎么不自信?怎么培养孩子自信?
”
我觉得抓大放小这个实在太重要了。我有时候也会被家长们问道“我孩子怎么这么不自信?”
我通常问“那么可以告诉我一些你孩子的一些优点吗?”
时不时遇到家长会愕然或者搪塞过去。
紧紧盯死一个点,不断放大,那是巨大比的压力,我作为成年人,想想都很窒息,何况是孩子。
我也会继续问“你做了什么事情,帮助孩子自信了?”
通常听到回复是“让他和很优秀的人在一起。”
各位同学们,你觉得这个办法合适吗?或者都有什么利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有益?
这个问题非常好,事实上,这是从心课程里的重点和难点。除了前面4个单元的铺垫,到第6,第7单元,我们会深入探讨并且系统解决这个问题及其相关的各个方面。在答疑直播时,这也是我们经常会答疑和复习的核心内容。
刚刚看了一下24春季班这两个单元的内容,我在这里截个图。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截图里的这些内容。最近我会做一次
答疑直播
,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在聊之前,我希望大家都来先思考一下,你的看法是什么?只有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听别人讨论的时候,才更能深刻地理解,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下面,我分享一部分同学们的讨论,也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温雅 回复 大雄
人的期待很有意思。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对ta的期待是健康就好;出生之后,变成了能好好吃奶好好睡觉就好;随着孩子长大,能力越来越强,期待也跟着提高,希望他们学习好社交好还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如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父母就会希望孩子改,在这个过程里很容易只看到孩子的不足,忘记客观地去看待自己的孩子,正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爱孩子本来的样子。
自信可以从其他方面迁移,让孩子看到她的其他方面的闪光点,比如:人际交往这方面很好,或者体育运动比较突出等,家长帮助孩子把闪光点扩大,让孩子看到“我是优秀的”,这种自信可以慢慢迁移到其他方面。
还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的认可,父母的鼓励支持,让孩子知道“我是有价值的,我是很不错的一个人”,这也能提高孩子的自信。
还有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引导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到自己成长。比如一年级学习不好,不是一直就是差生,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学习,改正学习方法,一点一点的进步,等三四年级我们也可以会是优秀的学生。
“优秀”这种评价本身是比较主观的,每个人对“优秀”的定义都不同,大多数父母眼里的“优秀”可能就是“成绩好、听话”。
其实我觉得当下父母比起致力于让孩子变优秀,更为切实的是要从心里接受自己的娃是普娃,把对孩子的期望变得合理,而不是被环境裹挟,乱了自己的节奏。
我们常说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单单要实现这两点就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了。
【“那么可以告诉我一些你孩子的一些优点吗?”时不时遇到家长会愕然或者搪塞过去。】
我会感受到那个“中国式的谦虚”,就是不好意思说自己(自己的孩子)好,当被夸时,我们会自动化地去否认,会觉得承认自己好就是骄傲,不害臊。
【紧紧盯死一个点,不断放大】
这个也是一样,好像一定要证明,一定要别人认同孩子就是不好。
【“让他和很优秀的人在一起。”】
任何事都是有两面的。这个“让他和很优秀的人在一起。”也是一样。
如果孩子有欲望想变得更好,愿意努力,接受挑战,那孩子就很可能会从这些优秀的人身上找到可以学习的点,然后不断改进自己。
但如果孩子本身已经被打击得差不多了,对自己完全没有信息,不敢尝试,害怕失败和挑战,那孩子可以会觉得这些优秀的人是一种压力,会让他更加的回避退缩。
---------------------------------------
自信,是源于对自己做得到的信心。当孩子做到了,他就自信了。
想要孩子变得自己,我们可能帮且孩子建立他的能力感,就是陈老师在语音课上说过的,从生活小事做起,帮且孩子慢慢地建立起能力感。比如,可以自己吃饭、穿衣等。还有在合理的范围内提供一定选择权,比如穿哪件衣服、穿哪双鞋子、吃多少的食物。当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选择权,他就会感受到那种他可以的掌控感,也会增强他的自信心。
而这样从生活中获得的自信心,是会慢慢地向外扩散和迁移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信心也不是一天就能培养好,这需要我们在日积月累与孩子的互动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注意观察孩子,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当孩子做得好时,及时给予正反馈,当孩子做不到时,及时给予合适的支持(而不是批评和指责或否定),慢慢地自信心就培养起来了。
自信来源于积极的自我评价,而社会比较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当孩子能客观地把自己和周围的同伴进行比较时,就会促进他的自我评价,反过来看如果孩子不能客观地把自己和周围的同伴进行比较的话,比如总是看到自己的缺点,或者比别人差的地方,对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不利的。所以简单地把孩子和优秀的人放在一起并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信,还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利: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知道“优秀”具体的样子,可以有学习模仿的对象。
弊:孩子跟别的孩子对比以后可能会变得更加不自信,特别是如果周围孩子重视的对象(比如父母、祖父母等)一直不停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优秀的话,可能会带来和预期相反的结果,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我觉得这个问题和老师在课上举的小宝的例子有点相似,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是什么造成了现在孩子不自信的情况,过去的时间,孩子最重要的家人们是怎么和孩子互动的,有没有足够信任孩子,有没有引导孩子去做足够多力所能及的小事,提升孩子的自主感,让孩子在一件件小事的成功中逐步建立自信的感觉。
试着回答下“怎么能让孩子自信?”
用自己的经历,以推己及人的方式,体会下怎么能让孩子自信。
最近学游泳,差不多带浮板练习了一阵子,想试下摘下板子自己游,但对于换气技术能不能支撑到深水区对岸,心里没底(也就是不自信)。自己练了几次,都在1米5左右的深度停了下来,没有信心再往前游。后来终于成功尝试了一次,那次怎么做到的呢?
1-游泳健将的同事在一旁跟随保护,心里安全了很多,觉得再怎么着也不会呛水沉下去;【安全的环境】
2-游泳健将在一旁观察了一段我在浅水区自己游,指出了一个关键技术改进,解决了抬头换气的关键问题;【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不再因此成为障碍】
3-开始完整游前,游泳健将告诉我只把握住自己的节奏就行,别的别想;【具体实践时给出简单明确的指导】
4-开始完整游时,游了两三个动作,游泳健将就大声说“节奏很好”;【及时鼓励】
5-在前两次放弃的1米5关键地方,游泳健将大声说“做得很好”,帮助我度过了心里的最不容易跨过去的难关。【知道哪里是最艰难的,给了关键激励】
如果有用游泳健将只是说:没问题,我看了你游,你肯定能游过去,有这个实力,大胆点,别怕水,加油!……我感觉我还是不敢游过深水区,自信不是一句口号啊,需要恰到好处、切实的帮助。
我认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体现的是发展过程中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根据我阅读《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一小部分内容的粗浅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也是相互作用的,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就能变得自信或者不自信,都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也没有想出建立自信的好的“技巧”,我觉得还是像陈老师讲的那样,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有自我感和能力感,这才是建立自信的基石。
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也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自卑啊?这种可能性也有啊。为什么呢?
这一条讨论大家尽情在这里说。等第六单元记得再回来看。
我也提醒一下自己。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完美,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如果孩子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评价,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长处和能力,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容易觉得自己哪哪儿都比别人差,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卑感;相反,如果孩子能够比较正确地评价自我,能同时看到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就有可能取长补短,得到进步。但是,我觉得,正确自我评价的建立,也离不开最基本的自我感和能力感。
我也很赞成自主感和能力感对自信的建立很重要,在生活中多引导和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足够的选择权,遇到问题时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对于有多种解决方法的事情,在孩子想到方法后,可以引导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孩子做到后家长再引导一下让孩子自己感受到ta的这种自主感和能力感。
以前我也会鼓励和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每次只是在做了这个层面,我没有及时的正反馈孩子,最近听课程和看评论里才意识到,正反馈对一个人的影响也很大,而且,我真的最近在这方面很受益,比如:有一天,我和葡萄一起去取快递,葡萄主动问我多少架的多少号,我告诉她后,她帮我找来了,要是以前,孩子找来就找来了,我是想不到及时正反馈给她,但那天我表扬她了,说她都能帮妈妈找快递了,是能帮助妈妈的小能手,特别棒,她就特别开心,出来后,她要求自己拿那个快递,很明显她非常开心,小嘴嘚吧嘚吧说个不停,小区门口我又买了些水果,她也争着帮我提。回到家写作业,因为她在幼儿园吃过饭了,回家不吃饭,我就把作业打印出来跟她说她自己先写作业,妈妈先吃饭,我说我相信她可以做到的,她进房间边关门边说“那肯定的嘛”,结果,真的很快,她就写完了两行生字。我之前不善于正反馈,一方面是觉得这个事情做到了也很正常啊,没什么要表扬的,另一方面是像上面Mable说到的,“中国式的谦虚”。这两点是我需要刻意提醒自己去改正的。
通过我最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把培养孩子的自主感、能力感和当孩子做到了后,家长及时的让孩子自己感受到ta的这种自主感和能力感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自信。
写下学游泳续集。
今天按照游泳健将的方法,练习了三四圈关键技术问题(抬头换气),感觉自己掌握得不错了。在最后一次,没有游泳健在场的情况下,自己摘下板子成功游到了对岸。
结合大家评论区提到的,这就是找到了“能力感”吧?能力感强了自信心是自然而然来的,这体验也太好啦吧!
看到这个,特别想聊聊,这里面一个是提到怎么让孩子自信,一个是提到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作为前面这个问题的解吗?
怎么让孩子更自信我也还在学习,同时我也在学习如何让自己更自信。就如何让自己更自信,有个感受是当你有自己非常坚定的评价自己的体系,而不是完全跟随外界走,就会稳得多,我觉得这个稳就是自信的一方面。那说怎么能有自己非常坚定的评价自己的体系?这个我也是在学习的路上。可能我现在会觉得当你了解的常识(规律)越多,经历的越多,思考越多,你可能越容易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