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事记
新浪科技旗下专栏,创业创意报道、犀利观点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腾讯研究院  ·  腾讯研究院AI速递 20250206 ·  昨天  
新浪科技  ·  【#华为小艺助手接入DeepSeek#,此前 ...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创事记

小米手机全年出货量暴跌36%,它究竟怎么了?

创事记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07 17:16

正文

跌跌不休,可能是小米手机过去一年市场表现最为伤感也最为真实的写照。


在过去一年,小米在智能手机领域,始终未能重现往昔辉煌,销量(出货量)同比下降已成为小米常态。以IDC数据为例,我们可以看到: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出货量)同比下跌分别为:32%、38.4%、42.3%、40.5%,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达36%,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


但从小米方面来看,其推出新品的速度并未减缓,去年十月,财经杂志记者宋玮在采访雷军时统计,当下小米同时在售机型有十一款,在数量上并不输竞争对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米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不断加速蚕食?

一、2016年,小米智能手机销量跌跌不休,问题出在哪了?

1.线下渠道作用凸显,但深谙互联网模式的小米在线下渠道建设尚未取得大的突破


中国的庞大市场容量支撑起了智能手机厂商的飞速发展,但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城乡差距过大等诸多现实因素下,飞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在市场分布上也展现出了不同的区域分布特点,所形成的市场现实是:一二线城市用户智能手机普及已经完成,需求日趋饱和;三、四线以下以及更为广袤的农村市场则开始进入智能手机大规模普及阶段。


此番现实对于智能手机厂商而言,则是三、四线及以下市场的市场增量将成为增速的主要推力。但在城乡差距、网络购物熟练度与接纳度的观念现实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普及程度上,四线及以下的农村市场,都与一二线城市不是一片天,在这里需要的是渠道下沉,深入扎根,融入生活日常,而这让谙熟互联网模式而一度疏于线下渠道建设的小米难以发挥特长。


也正是这种现实,使得2016年,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渠道巨变。据赛诺此前数据显示:2016年,线上渠道增速大幅下降,从2015年的43.6%降至5.6%;而线下渠道增速却从2015年的-3.5%升至17.4%,实现了大幅提升。

2.消费升级,但小米性价比模式理性有余却感性不足,忽视人性世俗力量


这两年,智能手机市场除开增速放缓和渠道热潮之外,存量换机、消费升级也成为了热门关键词汇。对于一二线城市用户群来说,智能手机的消费升级时代正在全面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追求从刚需性需求到改善性需求进发,中高端市场被彻底激活,2000-3000元价位产品成为增速最快市场。


但在增速最快的2000-3000档这一市场,小米产品在此前却尚未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其所遵循的低价策略,使得其多数产品正落在份额下跌区间。


而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小米将美国的Costco作为榜样,意图用物美价廉来牢牢锁定消费者。但是从现实来说,物美价廉固然好也应当是提倡的方向,但从实际来说:此模式是过度高估了理性的力量,而忽视了消费者感性的需求,在中国却忽视了传统世俗的力量。


现实悖论是:现今,价格是价值的衡量标准,消费者购买产品,信任的是一分价钱一分货,需要的也不仅仅的硬件成本价格,在很多时候,付出额外价值更是认同其所带来的身份地位的外显象征意义,满足心理需求。这说来粗鄙但是现实依旧。雷军在财经杂志记者宋玮的采访中说到,人们要看懂小米的超前模式可能需要十五年的时间,但是在人们看懂并改变观念之前,小米需要忍受阵痛。

3.产品一度未能激动人心、而产品价格区间的加速细分反而导致左右互搏现象


如前所述,小米在今年并未减缓智能手机的推出速度,小米有多款产品同时在售。但是这些产品,坦率地讲,多数并未能达到小米所言的激动人心,其中功能阉割和价格的迫近,更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常常犹豫不决。


第一是一些产品的功能取舍使得产品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憾。前后两款产品,诸如会存在一款产品性能强劲但颜值不够,而另一款产品是颜值上去了但性能又不足,导致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各种纠结。


第二是两大品牌的价格迫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左右互搏。诸如小米5价格区间覆盖1599——2499,而红米Pro价格区间也覆盖到了1499、1699、1999,但小米5S在不同版本的价格也在1999元和2299元,小米5s plus不同版本的价格则是2299元、2599元。小米此举其目的在于用更为细分的价格覆盖更为广泛的人群,以此获得最大化的销量成绩。但是随之而来的影响则是: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主副品牌的形象区分度,使得两大产品线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互搏,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增加了内耗。

4.供应链掌控不足,产能受限


过去一年,缺货已经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的高频词汇。如此前文章所言:智能手机不是无本之木,一部智能手机的组成离不开“屏幕、处理器、内存、闪存、摄像头、指纹识别模块”这些核心基础元器件。但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围绕这些必备元器件的关键词就是涨价与缺货,而高端OLED屏幕更是显得紧俏。


而小米在2016年却频频遭遇缺货困扰,使其产品错过黄金销售期,而雷军在此前也表示:小米在2016年,至少有三个月供应链处于极度缺货状态,导致出货量不及预期。诸如其下半年推出的小米Note2,采用了双曲面屏幕这一前沿要素,但是在发售后就一度处于缺货状态;而小米推出的蕴含黑科技的口碑性产品小米MIX,其极低的良品率,更是遭遇了更大的产能的限制。

二、小米究竟该怎么办?才能止住这般跌势

渠道欠缺,错失消费升级,产品没能激动人心,让小米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那么问题随之而来:小米还有未来吗?换句话说:小米究竟该怎么办?才能止住这般跌势。

1、加速补渠道短板。


渠道建设已经成为了当下任何一家厂商的必修课,而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渠道均衡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发展。对于小米而言,线上渠道是其优势所在,需要的是进一步的巩固,而线下渠道则是小米的软肋,也是小米2016年大衰退的主要原因所在。在新的一年里,小米对于渠道建设需要进一步的提速。


其实坦率来讲,在2016年,小米就已经在线下渠道建设上开始补课、努力。通过小米之家自营渠道、苏宁国美等公开渠道以及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三线并行策略,在扩充渠道建设上小米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依旧是弱小的存在。在渠道建设上,小米需要加速。

2、精简产品线,执行精品战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